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桃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21:04

  本文关键词:桃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正该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桃果实中的酚组成含量,采用多种抗氧化测定体系综合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抗氧化成分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探讨了桃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发育期及采后处理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桃果实中活性成分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对开发安全便捷的桃果实贮藏保鲜技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单因素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桃果实;抗氧化成分;总抗氧化能力;酶解温度;活性成分;采后处理;酶添加量;贮藏保鲜技术;测定体系;数据参考;
【分类号】:S662.1
【正文快照】: 该文测定了不同品种桃果实中的酚组成含量,采用多种抗氧化测定体系综合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各抗氧化成分对总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探讨了桃不同部位、不同生长发育期及采后处理对主要活性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桃果实中活性成分的充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对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厉明文;;提高桃果实硒含量的试验[J];山西果树;2009年02期

2 刘巍立;贾惠娟;张鑫;;桃果实酰基辅酶A氧化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J];浙江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3 张立莎;王召元;陈湖;;我国设施桃果实品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年22期

4 魏雯雯;徐新明;吕平;冯建华;;桃果实冷害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J];中国果菜;2012年04期

5 郑重禄;;桃果实冷害与御冷措施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2年06期

6 金微微;陈功楷;姚丽娟;王立新;郜爱玲;;桃果实采后冷害生理及分子水平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7 金辉;;改善桃果实品质[J];农民致富之友;2013年02期

8 冯晓元;桃果实在贮藏期发绵的机理和防治措施[J];北方果树;1998年04期

9 李永泽,郇鲁玲,李厥鲁;增施钾肥对青州蜜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烟台果树;1999年02期

10 朱娜;潘磊庆;邬慧颖;张嫱;屠康;尹方平;赵吉宇;谭学成;;基于电子鼻检测‘霞晖5号’桃果实的冷害[J];食品科学;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重禄;;桃果实冷害生理及御冷技术(综述)[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立莎;王召元;陈湖;;我国设施桃果实品质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桃分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上隆;;热调和间隙加温对桃果实冷害和果胶酶的影响(英文)[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4 王一鸣;刘悦萍;孟海玲;王有年;;桃果实蛋白质双向电泳影响因素的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吴杰;董捷;安建东;黄家兴;;不同蜂传粉对设施桃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A];第五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胡海文;赵筱萌;刘素花;薛伟;刘正坪;;不同品种桃果实防御酶活性差异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上隆;;桃果实絮败与果胶质变化和细胞壁结构的关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8 席万鹏;张波;梁莉;申济源;徐昌杰;陈昆松;;温度对采后桃果实内酯类香气生物合成的调控[A];中国园艺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申济源;张波;葛毅强;陈昆松;;利用电子鼻技术研究采后桃果实成熟衰老进程[A];中国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10 胡昊;王一鸣;刘悦萍;王有年;;两种固相pH梯度胶条对桃果实蛋白质双向电泳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十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学会 贾士龙;促进桃果实膨大关键技法[N];河北科技报;2013年

2 于千桂;核桃果实采后巧处理[N];云南科技报;2012年

3 贾士龙;如何促进桃果实膨大[N];福建科技报;2011年

4 高艳华;怎样提高桃果实品质[N];陕西科技报;2004年

5 党芳兰 陈春晓 施焕民;油桃果实采后管理技术[N];山西科技报;2009年

6 廊坊华林苗木有限责任公司 王永革;红岗山桃的整形修剪[N];河北农民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慧;油桃果实冷害及冷害生理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金鹏;桃果实采后病害和冷害调控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阚娟;不同溶质型桃果实成熟软化机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4 王贵章;乙烯对采后低温冷藏桃果实香气合成调控的分子机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5 尚海涛;桃果实絮败和木质化两种冷害症状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苏明申;油桃果实发育、桃和油桃果实脂肪酸与挥发物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杨爱珍;桃核发育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基因表达差异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许文平;1-MCP调节跃变型果实采后衰老与组织褐变的分子生理机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郭艳萍;乙烯对MA贮藏桃果实品质及相关生理机制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唐燕;猕猴桃和桃电学特性和生理特性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素香;沙红与秦王桃采后乙烯合成和软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芳;NAP家族成员克隆及其在桃果实发育与成熟期间的表达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马景蕃;桃果实酚类主要组分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4 郭艳;硼和硒处理对油桃果实贮藏品质和采后生理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5 蔡琰;低温预贮和水杨酸处理对桃果实冷害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6 齐玉洁;桃果实内酯类合成相关的酰基辅酶A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7 梁敏华;桃果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的克隆及其对蓝光的响应机制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张梅;设施桃果实香气组分及相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7年

9 张嫱;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霞晖5号”水蜜桃冷害检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10 王红艳;丁香叶油对桃果实保鲜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桃果实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4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584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