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纤维素掺杂SiO_2与Al_2O_3柔性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发布时间:2017-03-23 06:10

  本文关键词:纤维素掺杂SiO_2与Al_2O_3柔性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气凝胶是一种由纳米颗粒或聚合物分子相互交联构成纳米多孔骨架结构的固态材料,其独有的纳米尺度骨架与孔隙分布特征,赋予该材料优异的热物理性能,故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气凝胶本征脆性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气凝胶柔性化研究成为当前的一个科学热点问题。本文采用二甲亚砜作为溶剂解决了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解缩聚过程中的相分离问题,揭示了二甲亚砜控制相分离的原理,制备出一种具有较高强度的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在此基础上以自制纤维素晶须(MFC)为增强体,制备出一种高强轻质的Si O2/MFC柔性气凝胶复合材料,解决了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脆性与纤维素气凝胶抗压强度低的问题;此外,针对耐高温氧化铝材料体系,制备出一种更高强度且具有各向异性微观结构的羟乙基纤维素增强氧化铝(Al2O3/HEC)的柔性气凝胶复合材料。基于前驱体在不同浓度二甲亚砜作用下硅烷醇聚合度改变影响相分离程度的原理,获得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水解缩聚过程中相分离的有效控制技术。采用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柔性的Si O2气凝胶材料,揭示了二甲亚砜控制相分离的原理与规律。研究了二甲亚砜溶剂与催化剂氨水的含量对于凝胶时间以及气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骨架由Si-O与Si-C组成,Si-C的存在使气凝胶兼备了疏水性与柔性。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最佳配比MTMS:DMSO:H2O:氨水:草酸(摩尔比)为1:6:8:0.05:0.6。其相组成为非晶态二氧化硅,增韧效果显著,在50%范围内可以实现弹性回复,压缩力学性能高达传统二氧化硅气凝胶四倍以上。室温热导率为0.0302W/(m·K),比表面积为458.4m2/g,疏水角为152°。二氧化硅气凝胶在400℃由于有机基团裂解发生质量下降,而500℃之后气凝胶的剩余质量趋于稳定且大于80%。研究了二甲亚砜含量对于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和孔径以及热导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比表面积随着溶剂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热导率也随之提高。基于聚合物交联柔性化气凝胶的原理,在上述柔性Si O2气凝胶材料中掺杂一定比例的自制纤维素晶须,并采用超临界干燥的方法制备了Si O2/MFC柔性复合气凝胶材料。研究了纤维素的加入对气凝胶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纤维素含量的改变对复合气凝胶的物相组成和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气凝胶中仍然存在Si-C键,二氧化硅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而纤维素晶须主要为天然纤维素类型。复合气凝胶内部网络结构以二氧化硅颗粒为主体,纤维素晶须均布其中,形成交缠的纤维素网络。气凝胶结构具有良好的疏水性,疏水角随着纤维素含量增加有一定程度下降。与纯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相比,纤维素的加入对于气凝胶密度的影响较小,但是力学性能明显提高,热导率也有所提高。基于微结构定向控制原理,针对耐高温氧化铝气凝胶体系,掺杂长链的羟乙基纤维素,并采用液氮预冻的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出了各项异性的Al2O3/HEC柔性气凝胶复合材料,得到了定向排列、层间相互关联的有序片层结构。研究了不同方向上的力学和热学性质,揭示了有序结构的形成原理以及纤维素含量的改变对气凝胶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素含量的增加,片层结构间距变小,关联形式发生改变。纤维素含量的改变对复合气凝胶的物相组成和化学结构无明显影响。复合气凝胶以HEC纤维素为骨架,表面致密的附着勃姆石相的氧化铝。这种复合气凝胶在400℃以内保持一定的热稳定性。纤维素含量的变化对于Al2O3/HEC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密度与压缩性能的影响规律与Si O2/MFC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相同,但是具有不同的破坏形式。Al2O3/HEC柔性复合气凝胶在定向排列方向上展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
【关键词】:柔性气凝胶 二甲亚砜 相分离 纤维素 力学性能 热导率 各向异性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48.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41
  • 1.1 课题背景14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3 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研究进展15-28
  • 1.3.1 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16-21
  • 1.3.2 表面活性剂控制相分离21-27
  • 1.3.3 溶剂控制相分离27-28
  • 1.4 纤维素气凝胶研究进展28-33
  • 1.5 氧化物/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研究进展33-39
  • 1.5.1 二氧化硅/纤维素复合气凝胶35-36
  • 1.5.2 氧化铝/纤维素增强气凝胶36-39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39-41
  • 第2章 材料的制备与实验方法41-49
  • 2.1 引言41
  • 2.2 二氧化硅气凝胶实验参数的确定41-45
  • 2.2.1 原料选择41-42
  • 2.2.2 反应温度与时间的确定42
  • 2.2.3 老化及溶剂替换方式的选择42
  • 2.2.4 干燥方式的选择42-45
  • 2.3 实验分析测试方法45-49
  • 2.3.1 扫描电镜45
  • 2.3.2 透射电镜45
  • 2.3.3 红外光谱45-46
  • 2.3.4 X射线衍射分析46
  • 2.3.5 热稳定性分析46
  • 2.3.6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46-47
  • 2.3.7 热导率测试47
  • 2.3.8 力学性能测试47-48
  • 2.3.9 接触角测试48-49
  • 第3章 柔性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与组织结构分析49-74
  • 3.1 引言49
  • 3.2 SiO_2气凝胶的制备49-53
  • 3.3 SiO_2气凝胶的组织结构分析53-67
  • 3.3.1 SiO_2气凝胶的红外吸收光谱53-55
  • 3.3.2 SiO_2气凝胶的微观组织结构55-60
  • 3.3.3 SiO_2气凝胶的孔结构和比表面积60-65
  • 3.3.4 SiO_2气凝胶的相组成65-67
  • 3.4 Si O2气凝胶的性能分析67-70
  • 3.4.1 SiO_2气凝胶的热稳定性分析67-68
  • 3.4.2 SiO_2气凝胶的导热性能分析68
  • 3.4.3 SiO_2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分析68-70
  • 3.5 DMSO控制相分离机理分析70-72
  • 3.6 本章小结72-74
  • 第4章 SiO_2/MFC纤维素复合气凝胶制备及性能表征74-93
  • 4.1 引言74
  • 4.2 MFC的制备74-76
  • 4.3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制备76-78
  • 4.4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组织结构78-87
  • 4.4.1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组织结构78-80
  • 4.4.2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红外光谱80-81
  • 4.4.3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相组成81-82
  • 4.4.4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82-85
  • 4.4.5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疏水性85-87
  • 4.5 Si O2/MFC复合气凝胶的性能分析87-91
  • 4.5.1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热稳定性87-88
  • 4.5.2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热导率88-89
  • 4.5.3 SiO_2/MFC复合气凝胶的力学性能89-91
  • 4.6 本章小结91-93
  • 第5章 Al_2O_3/HEC柔性气凝胶的制备及表征93-110
  • 5.1 引言93
  • 5.2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制备93-95
  • 5.3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组织结构分析95-101
  • 5.3.1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微观组织结构95-100
  • 5.3.2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物相组成100
  • 5.3.3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红外光谱100-101
  • 5.4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性能分析101-109
  • 5.4.1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热稳定性101-103
  • 5.4.2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热导率103-105
  • 5.4.3 Al_2O_3/HEC复合气凝胶的力学性能105-109
  • 5.5 本章小结109-110
  • 结论110-113
  • 参考文献113-123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123-125
  • 致谢125-126
  • 个人简历12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超;周斌;解德滨;沈军;倪星元;徐展;;超低密度SiO2气凝胶快速制备的新方法[J];材料导报;2006年06期

2 何方;赵红雨;赵海雷;崔巍;徐三魁;;气凝胶材料研究的新进展[J];材料导报;2007年12期

3 ;气凝胶,改变世界的神奇材料[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8年01期

4 沈军,王珏,吴翔;气凝胶──一种结构可控的新型功能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3期

5 王珏,沈军;有机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的研究与应用[J];材料导报;1994年04期

6 王珏,,周斌,吴卫东,沈军;硅气凝胶材料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1995年01期

7 ;利用离子液体制造二氧化硅气凝胶[J];现代化工;2000年08期

8 李冀辉,胡劲松;有机气凝胶研究进展(Ⅰ)──有机气凝胶发现、制备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李冀辉,胡劲松;有机气凝胶研究进展(Ⅱ)——有机气凝胶的特性与应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刘茜;固体空气——气凝胶在服装和建筑中的应用[J];国外纺织技术;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杰;张俐娜;Shigenori Kuga;;高强度纤维素/SiO2气凝胶的结构和性能[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姚先周;胡子君;孙陈诚;李俊宁;张宏波;;二氧化硅气凝胶微结构的热设计[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下册)[C];2010年

3 刘世明;王慧;曾令可;;纳米SiO_2气凝胶的性能表征与分形维数[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4 邓忠生;黄耀东;魏建东;杨靖;王珏;沈军;陈玲燕;吴爱梅;;二氧化硅气凝胶的表面修饰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刘宁;符若文;;球状有机气凝胶及其炭气凝胶的结构[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常智;赵海雷;何方;仇卫华;周国治;曲选辉;;掺杂纤维的硅石气凝胶的结构与性能[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珏;沈军;张波;蒋伟阳;陆献平;;有机气凝胶的热传输机理研究[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8 任洪波;张林;杜爱民;;快速制备块状氧化铁气凝胶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杨大祥;冯坚;周新贵;张长瑞;王娟;张浩;;低温下酸/碱两步法制备氧化硅气凝胶[A];全国第三届溶胶—凝胶科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赵南;冯坚;姜勇刚;高庆福;冯军宗;;耐高温气凝胶隔热材料[A];2011·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未末;年创产值20亿 气凝胶蕴含惊人商机[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陈龙;“蓝烟”袅袅向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西藏圣一新能源股份公司研究院院长 李光武;气凝胶:可以改变世界的多功能新材料[N];中国建材报;2013年

4 宏文;二氧化硅气凝胶有望产业化[N];中国建材报;2013年

5 戚翔;世界最轻固体将改变世界[N];工人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何秦江;投资两亿 年产三吨[N];绍兴日报;2006年

7 彭红;中国气凝胶产品打破美国垄断局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彭红;气凝胶产业化开启纳诺高科有望成最大供应商[N];中国质量报;2008年

9 通讯员 周炜 朱海洋 记者 潘剑凯;浙大实验室诞生超轻气凝胶[N];光明日报;2013年

10 闫洁;女科学家一次偶然经历,稻壳变废为宝[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文芝;二氧化硅气凝胶研制及其结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赵忠强;氧化物气凝胶的制备、结构和性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徐海s

本文编号:263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3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e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