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13:20

  本文关键词: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对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型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缩醛反应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新型的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缩醛反应在手性甘油衍生物的合成方面的应用。这种手性的1,2,3-三醇结构是天然产物和一些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得到了中等的产率和较好的ee值。第二部分:Pd(OAc)2与螺环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本章采用Pd(OAc)2和螺环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模式,首次实现了非酶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得到一系列手性的二氢呋喃类化合物。反应得到了较好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底物的适用范围也比较广泛。第三部分:四醇的去对称化-相邻手性季碳中心的构建本章通过手性磷酸催化氧化的方法高产率、高对映选择性和高非对映选择性的得到了含有相邻手性季碳中心结构的1,4-二醇产物。同时,该反应还被应用于构建相邻叔碳-季碳手性中心,也得到了非常好的结果。第四部分:含有两个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化合物的转化研究及其在天然产物Hybocarpone的全合成方面的研究本章在第四章的基础上,研究了含有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化合物的化学转化。经过研究发现,由于连续季碳的结构导致化合物中的羟基周围基团较拥挤,羟基变得比较惰性。本章还初步尝试了天然产物分子Hybocarpone的全合成研究,已经构建起了核心的含有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呋喃环结构,并且为Hybocarpone的全合成做了一些前期的探索工作。
【关键词】:不对称催化 手性布朗斯特酸 手性磷酸 多羟基化合物 二醇去对称化 氢转移 缩醛 协同催化 联烯二醇 连续季碳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21.2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论10-33
  • 1.1 多羟基化合物的区域选择性控制研究进展10-12
  • 1.2 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研究进展12-29
  • 1.2.1 金属催化的二醇的去对称化13-18
  • 1.2.2 有机催化的二醇的去对称化18-29
  • 1.3 本章小结29-30
  • 参考文献30-33
  • 第二章 新型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缩醛反应33-47
  • 2.1 研究背景33-37
  • 2.1.1 BINOL骨架手性布朗斯特酸的发展背景33-34
  • 2.1.2 手性布朗斯特酸在不对称质子转移反应中的应用34-37
  • 2.2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37-38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38-43
  • 2.3.1 BINOL骨架与螺环骨架手性磷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缩醛反应38-39
  • 2.3.2 双BINOL骨架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的不对称转缩醛反应39-42
  • 2.3.3 其他的尝试42-43
  • 2.4 可能的反应过渡态43-44
  • 2.5 本章小结44-45
  • 参考文献45-47
  • 第三章 Pd(OAc)_2与螺环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47-60
  • 3.1 研究背景47-49
  • 3.2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49-50
  • 3.3 条件的筛选50-55
  • 3.3.1 金属Ag和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50-51
  • 3.3.2 金属Au和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51-52
  • 3.3.3 金属Pd和手性磷酸协同催化的联烯二醇的去对称化反应52-55
  • 3.4 底物拓展55-56
  • 3.5 产品绝对构型的确认56
  • 3.6 可能的反应机理56-57
  • 3.7 本章小结57-58
  • 参考文献58-60
  • 第四章 四醇的去对称化-相邻手性季碳中心的构建60-79
  • 4.1 前言60-64
  • 4.2 课题的提出与设计64-65
  • 4.3 底物的合成与条件筛选65-70
  • 4.3.1 连续季碳上为芳基取代的底物的合成65-67
  • 4.3.2 芳基底物条件筛选67-68
  • 4.3.3 季碳上为烷基取代的底物的合成68-69
  • 4.3.4 烷基底物条件筛选69-70
  • 4.4 底物拓展70-71
  • 4.5 克级实验71-72
  • 4.6 构建相邻的叔碳-手性季碳中心72
  • 4.7 底物相对构型的确定72-74
  • 4.8 产品绝对构型的确认74
  • 4.9 本章小结74-76
  • 参考文献76-79
  • 第五章 含有两个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化合物的转化研究以及其在天然产物Hybocarpone的全合成方面的研究79-92
  • 5.1 概述79-84
  • 5.2 含有两个连续手性季碳中心的化合物的转化研究84-86
  • 5.3 手性Hybocarpone的全合成研究86-89
  • 5.3.1 逆合成分析86-87
  • 5.3.2 模型反应研究87-89
  • 5.4 本章小结89-90
  • 参考文献90-92
  • 实验部分92-126
  • 实验通则92
  • 化合物的合成步骤以及波谱数据92-125
  • 参考文献125-126
  • 结构式索引126-130
  • 新化合物数据一览表130-132
  • 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待发表论文132-133
  • 致谢133-1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庆国,刘曼芬,刘迎春,王秀江,杨善德;对称化测量高频电磁波测井的理论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S1期

2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德昌;;势科学与对称化管理[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李德昌;;社会稳定的逻辑基础 社会管理的优化机制——势科学视域中的和谐社会及理论模型[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3 刘曼芬;冯庆国;杨善德;;对称化测量DPT的侵入和围岩影响[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正启;“利益对称化管理”模式探讨[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魏杰;民企管理信息化六原则[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曹扣森;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妍;管理势与对称化领导力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济南大学;2014年

2 张路涵;几类可对称化矩阵反问题及其最佳逼近[D];湖南大学;2006年

3 张必山;对称化思想在小波分析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3年

4 朱淑侦;模糊蕴涵逆否对称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殷培荣;基于分子内去对称化的Aldol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6 汪政红;对称化L_2-偏差新的下界及其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雷轶菊;Double设计在对称化L_2-偏差下的均匀[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国亮;环己双烯酮的对映选择性去对称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手性布朗斯特酸参与的多羟基化合物去对称化反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3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263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