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工程博士论文 >

cRGD肽靶向修饰纳米药物共递送载体的制备及其在AMD治疗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0-26 18:36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目前全球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脉络膜新生血管化(CNV)是AMD造成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贝伐单抗(Bev)作为内源性抗血管新生药物,是目前临床医生最常使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临床上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方式给药。但是单独的Bev给药不足以完全阻断CNV的发展,且人眼一生所能承受的玻璃体注射次数有限,合理的联合用药可能会产生明显优于药物单一治疗的治疗效果。地塞米松(Dex)作为外源性抗血管新生药物,目前已是眼科临床常用药物。鉴于其常规给药方式口服或静脉的系统性毒副作用,以及眼球特有的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屏障结构的存在,所以一般也选择玻璃体注射给药。但鉴于Dex代谢快以及玻璃体给药产生的疼痛和副作用,不宜频繁操作,因而开发合适的载体将减少Dex的给药频率并提高选择性。综上所述,开发一种作用时间长、效果更好的药物共递送系统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AMD发病过程中VEGF表达显著增加,VEGF的过表达会诱导病理性新血管的形成。VEGF的分泌主要来自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因此RPE细胞是AMD中减少VEGF表达和防止CNV形成的潜在靶点。在眼...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1.1.1 抗VEGF药物
        1.1.2 糖皮质激素
        1.1.3 玻璃体给药
    1.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在眼部疾病中的研究
        1.2.1 脂质体
        1.2.2 纳米胶束
        1.2.3 纳米乳
        1.2.4 纳米粒
        1.2.5 环糊精
        1.2.6 树枝状大分子
    1.3 靶向于视网膜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1.3.1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1.3.2 Müller细胞
    1.4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标
        1.4.1 立题依据
        1.4.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药物体外分析方法建立及Bev稳定性研究
    2.1 Dex体外分析方法建立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实验结果
    2.2 Bev稳定性研究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载Bev和Dex的PEI阳离子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评价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纳米粒的制备
        3.2.2 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优化
        3.2.3 纳米粒性质的表征
        3.2.4 纳米粒体外稳定性检测
        3.2.5 纳米粒体外释放行为
        3.2.6 纳米粒的细胞实验
        3.2.7 纳米粒的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纳米粒的处方和工艺优化
        3.3.2 纳米粒性质的表征
        3.3.3 纳米粒的体外稳定性实验
        3.3.4 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实验
        3.3.5 纳米粒的细胞实验
        3.3.6 纳米粒的CAM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RGD肽修饰的共载Bev和 Dex的 PEI阳离子纳米载体的制备及其在AMD中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纳米粒的制备
        4.2.2 纳米粒处方中cRGD-PEG-PLGA含量的优化
        4.2.3 纳米粒性质的表征
        4.2.4 纳米粒体外稳定性检测
        4.2.5 纳米粒体外释放行为
        4.2.6 纳米粒的细胞实验
        4.2.7 纳米粒的兔眼药效学实验
    4.3 实验结果
        4.3.1 纳米粒的处方优化及性质表征
        4.3.2 纳米粒的体外稳定性实验
        4.3.3 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实验
        4.3.4 纳米粒的细胞实验
        4.3.5 纳米粒的兔眼药效学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56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gckjbs/3856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3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