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直接紫外写入含氟聚碳酸酯波导材料在光学开关中的应用探索

发布时间:2017-12-10 22:10

  本文关键词:可直接紫外写入含氟聚碳酸酯波导材料在光学开关中的应用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氟化聚碳酸酯 光波导 热-光开关 电光聚合物 光刻胶


【摘要】:光通信系统主要由激光源、光调制器、光放大器、光开关和光探测器等组成。光电子、微电子和微加工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在光通信领域中,平面光波导的发展必将实现光子集成(PIC)。与无机类材料相比,由于聚合物类材料具有很多优点,如:种类众多且结构可设计、性能可调节,制作成本低廉且制备技术简单等,使其在制作光波导器件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在光波导领域,科学家们所面临的挑战仍然是如何设计、合成出具有较低的光学损耗、可调节的折射率、较高的热稳定性且易于加工的、可实际应用的聚合物类光波导材料。光学开关是光通信系统的核心部件,已经在光交叉连接(OXC),光分插复用器(OADM),光网络监控和芯片光互连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类材料,除了上述的优点之外,还具有较高的热光系数、较低的热传导速度,这就使得其既适合用于热-光开关,又适合用于电光开关。本论文中,我们从光学损耗、折射率和加工性这三个方面入手,旨在设计、合成出能够满足波导应用的聚合物材料,并将其制作成光开关器件。其中,各章节的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聚合物平面光波导的基础知识,总结了近些年来用于制备光波导器件的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及聚合物波导材料在光学开关中的应用。从不同聚合物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能入手,讨论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论文的设计思路。第二章,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环氧封端的含氟聚碳酸酯AF-Z-PC EP 1-3和FBPA-PC-EP 1-3。其中,4,4-二羟基二苯环己烷(BPZ)和3-(三氟甲基)-[1,1-联苯]-2,5-二醇(3F-PQ)的引入可以调节聚合物分子的折射率,环氧基团的引入可以作为交联点。将以上两个系列的含氟聚碳酸酯溶于有机溶剂环戊酮中,再加入光引发剂三苯基六氟磷酸硫摀盐,即得到了光刻胶溶液系列NFPR 1-3和FPC-PR 1-3。将此光刻胶溶液通过旋涂、前烘、紫外曝光、后烘制得交联的光学薄膜。此薄膜表面光滑,热学稳定,透过率高。对于NFPR 1-3而言,折射率可在1.500-1.532之间调节(1550 nm),将NFPR 1用直接紫外写入的方法制得条形波导,其光学损耗仅为0.19 d B cm-1;制得MZI型T-O开关,在200 Hz方波作用下,开关的响应时间为1.546 ms和1.226 ms,平均开-关时间为1.386 ms;插入损耗为9.0 d B;开关电压功率为15.5 m W;消光比为13.0 d B。对于FPC-PR 1-3而言,虽然含氟量提高了,但是折射率却达到了1.51-1.58(1550 nm),也许与联苯基团的引入有关。薄膜的光学透明度也很高,在400 nm处达到了97.8%的透过率。将FPC-PR 1制成条形光波导,其光学损耗仅为0.17 d B cm-1;制得MZI型T-O开关,在500 Hz方波作用下,开关的响应时间为837μs和381.8μs,平均开-关时间为609.4μs;开关电压功率为35.0 m W;消光比为14.0 d B。总体性能都比AF-Z-PC EP 1-3有所提高。第三章,在第二章中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更深入地探索,即研究单体的柔性对热-光波导器件性能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含有脂肪链段的环氧封端的含氟聚碳酸酯(AF-Ali-PC EP 1-3)和含有芳香族链段的环氧封端的含氟聚碳酸酯(AF-Ar-PC EP 1-3),分别将其配制成光刻胶溶液系列Ali-PR 1-3和Ar-PR 1-3。将此类光刻胶溶液通过旋涂、前烘、紫外曝光、后烘制得交联的光学薄膜。对于Ali-PR1-3系列材料,此薄膜表面光滑,折射率可在1.51-1.495之间调节(1550 nm),热学稳定。将Ali-PR 1用直接紫外写入的方法制得条形波导,其光学损耗仅为0.21 d B cm-1;制得MZI型T-O开关,在200 Hz方波作用下,开关的响应时间为1.822 ms和1.364 ms,平均开-关时间为1.593 ms,插入损耗为9.2 d B,消光比为12.0 d B,开关电压功率为15.0 m W。对于Ar-PR 1-3系列材料,此薄膜表面出现了液滴状液晶形态,折射率可在1.60-1.54之间调节(1550 nm),热学稳定。将Ar-PR 1用直接紫外写入的方法制得条形波导,其光学损耗仅为0.19 d B cm-1;制得MZI型T-O开关,在110 Hz方波作用下,开关的响应时间为2.994 ms和2.301 ms,平均开-关时间为2.648 ms,插入损耗为8.9 d B,消光比为12.3 d B,开关电压功率为20.0 m W。通过与第二章中结果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含3F-PQ类含氟聚碳酸酯所制备的器件性能是最优异的,含联苯结构的含氟聚碳酸酯所制备的器件性能是最差的。综上所述,向含氟聚碳酸酯的分子主链中引入类似3F-PQ这类既含有侧链又具有一定刚性的分子更适合作为光学材料应用于波导器件中,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此类材料应用于类似眼镜片、LED封装材料、透镜等领域。第四章,我们合成了端基为双键的含氟聚碳酸酯AF-Z-PC MA 1-3、AF-Ali-PC MA 1-3和含有多双键的含氟聚碳酸酯AF-3OH-PC MA 1-3作为电光聚合物材料,并合成了一个结构简单且合成方便的生色团分子N-TCF。将聚合物材料分别与生色团分子混合配制成一系列光刻胶溶液Z-N-TCF PR 1-3、Ali-N-TCF PR 1-3和3OH-N-TCF PR 1-3。将这些光刻胶通过旋涂、前烘除去溶剂、极化、紫外曝光交联等步骤制作成二阶非线性光学薄膜。其中,用Z-N-TCF PR 1、Ali-N-TCF PR 1和3OH-N-TCF PR 1形成的膜,测试结果表明此类聚合物具有很好的取向稳定性,80?C加热200 h后r33保有初始值的90%以上。与AF-Z-PC MA 1-3和AF-Ali-PC MA 1-3相比,AF-3OH-PC MA 1-3最大的优点是双键的含量是可以控制的,如此就可以控制聚合物的交联度,在配制光刻胶溶液时就不用加入小分子的交联剂,减少了对器件性能的影响。综上,AF-Z-PC MA 1-3、AF-Ali-PC MA 1-3和AF-3OH-PC MA 1-3均可被用作为电光聚合物材料。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25;TN929.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强,陈玮,程继健;玻璃光波导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0年01期

2 ;光波导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7年01期

3 杨建义,江晓清,周伟勤,孙一翎,周强,王明华;金属覆盖型光波导极化器的分析和设计[J];光电子·激光;1996年06期

4 刘育梁,王启明;硅基光波导结构与器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6年01期

5 袁明权,胡礼中;任意截面光波导的模式计算[J];光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李广波;龙文华;贾科淼;江晓清;王明华;王跃林;杨建义;;玻璃基硅光波导的研制[J];光学仪器;2005年06期

7 张夕飞;马长峰;;基于变量变换伽辽金法光波导半矢量分析[J];计算物理;2006年02期

8 徐建锋;薄中阳;白剑;杨国光;;弯曲光波导模拟优化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6年09期

9 张金令;刘永智;;掺钕激光材料制作光波导研究进展[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30期

10 严朝军;彭文标;万均力;;脊型光波导偏振模场有限差分分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广波;龙文华;贾科淼;江晓清;王明华;王跃林;杨建义;;玻璃基硅光波导的研制[A];浙江省光学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新型光电技术青年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汤恒晟;李毅刚;段文涛;刘丽英;徐雷;;溶胶-凝胶法制备掺铒光波导薄膜的研究[A];上海市激光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费旭;万莹;崔占臣;;用于制作光波导器件的含氟光刻胶的合成与表征[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4 费旭;胡娟;崔占臣;;含氟聚酯型聚合物光波导材料的合成[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沈浩;李新碗;叶爱伦;;光波微环形腔的耦合特性及其在光交换网络中的应用研究[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万莹;费旭;周金山;崔占臣;;用于制作光波导器件的新型高含氟光刻胶的合成与表征[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冷月华;贾连希;胡挺;杨林;杨华军;;亚微米SOI光波导的模式及偏振特性分析[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石邦任;武继江;孔梅;刘支华;;退火质子交换LiNbO_3光波导的模式解[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9 解琪;许荣国;范纪红;杨冶平;杨照金;;Y型光波导分束比和插入损耗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冯莹;季家熔;钟钦;林亚风;黄宗升;魏文俭;;光波导偏振消光比测试仪[A];第九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连;离子辐照光学晶体及硫系玻璃光波导制备及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贾曰辰;介电晶体通道光波导的制备及其激光与二次谐波产生[D];山东大学;2015年

3 何小东;离子液体流体光波导的构建及其传输特性与光操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仝晓刚;硅基纳米光波导谐振腔非线性光学特性及调控[D];中北大学;2016年

5 李爽;加载型光波导和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6 程亚洲;基于载能离子束辐照技术制备的脊形晶体波导光学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李寒阳;一维微结构光波导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8 陈必更;微纳光波导的功能化集成及器件应用[D];浙江大学;2016年

9 何瑞云;几种透明光学材料中波导结构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10 蔡珍珍;可直接紫外写入含氟聚碳酸酯波导材料在光学开关中的应用探索[D];吉林大学;201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天容;基于光波导环腔结构的生物传感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2 张洪宾;周期非均匀波导的DtN映射算法[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3 梁熙静;金属—介质—金属纳米线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中电磁场模式传输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戈艺达;含氟聚芳醚聚合物光波导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5 任夫云;杂化聚硅氧烷光波导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6 黄晖;SOI脊形光波导1550 nm波长单模条件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李儒健;新型微流控可调光波导功能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毛康;大功率高速光波导探测器的制作[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姚佳;基于SOI的豌豆型光波导传感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子欣;偏心并联微环谐振器的输出特性[D];黑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60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12760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9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