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仑成矿带中段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西昆仑成矿带中段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西昆仑成矿带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该地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交通极其不便,因此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遥感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在野外调研和岩矿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地质解译及矿化蚀变信息提取,在对区内以往地质矿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遥感找矿模型并开展基于遥感技术的综合成矿预测,可为后续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指明方向,该方法在西北基岩裸露地区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但针对特定矿种从综合地质解译、矿化信息提取、遥感找矿模型建立到综合信息找矿预测的完整方法是一项亟需研究的新技术。作者在深入了解、综合分析研究区已取得的地质、矿产等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西昆仑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新的成矿理论为指导,首先分析研究区已知矿床地质特征及主要矿化蚀变类型,然后以多光谱、高空间分辨率等卫星遥感数据作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分析区内与主要蚀变矿物相关的矿化蚀变类型波谱特征和图像识别标志,一方面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及图像信息增强方法试验研究,在全区开展构造、岩性解译,对研究区成/控矿岩石、地层、构造信息进行提取,研究构造的空间组合特征以及与矿产的关系;另一方面,针对已知矿床(矿化点)不同的蚀变类型,进行多种图像增强处理及其叠加运算,确定最佳遥感矿化异常的提取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取蚀变信息,圈定遥感矿化蚀变异常区(带)并进行异常筛选与分级,最后针对解译成果及筛选的遥感异常选定野外验证目标后到现场开展地质调查,采集岩矿样品进行鉴定分析,结合区域成矿特征、典型矿床分析及研究结果,建立研究区典型矿床的遥感找矿模型并圈定矿产资源勘查找矿靶区,开展矿产资源潜力遥感评价。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及图像信息增强方法试验研究方面,将获取的原始卫星影像数据通过基于最佳指数法的波段合成、各种方法的图像融合、几何校正、图像镶嵌等,制作出可供地质解译的基础图像,然后根据需要对某些地层岩性、构造、蚀变信息等进行增强,提高地质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精度。岩性信息增强的原理主要依据不同性质的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石表面结构、覆盖物成分、含水性以及地域环境上的差异,通过反差增强、边缘增强、彩色增强、彩色变换增强(数据融合)等实现对多波段遥感数据的波谱和纹理信息规律的增强,同时通过比值运算、差值运算、主成分分析等实现矿化信息的提取。在图像处理和信息增强的基础上,以和成矿关系密切的西昆南带分区和塔吐鲁沟-甜水海地层小区为例,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成矿、控矿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成、控矿要素进行基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详细地质解译。剖析这些成、控矿要素的空间展布及其组合特征,分析它们与成矿的关系。同时开展了岩石矿物波谱测试及基于波谱特征的岩石分布区反演试验,辅助地层岩性解译工作。根据野外常见及遥感可识别的矿化蚀变类型,利用ASTER遥感数据,以中昆仑(中央地块)Fe-Cu-Pb-Zn-水晶-白云母-玉石-石棉矿带和慕士塔格-阿克赛钦(陆缘盆地)Fe-Cu-Au-Pb-Zn-RM矿带为例,采用变换处理方法对研究区成矿带进行了多种蚀变矿物信息异常提取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数据预处理、去干扰、多元数据分析、异常提取、异常后处理、异常筛选等。针对研究区内沉积型菱铁-赤铁矿及构造蚀变型铜铅锌矿,在完成遥感地质构造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异常筛选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及成矿特征,建立了该类型矿床的定性遥感找矿模型。并在中昆仑(中央地块)Fe-Cu-Pb-Zn-水晶-白云母-玉石-石棉矿带、慕士塔格-阿克赛钦(陆缘盆地)Fe-Cu-Au-Pb-Zn-RM-白云母-宝玉石矿带内进行了遥感找矿靶区圈定、靶区野外查证及成矿综合分析评价研究,最终圈定了8处遥感找矿靶区,包括A级遥感找矿靶区2处、B级遥感找矿靶区2处、C级遥感找矿靶区4处。野外验证在预测靶区内新发现多处矿化带、蚀变带、矿点及矿化点等,证明本次研究的遥感找矿预测方法可行有效。
【关键词】:找矿预测 遥感信息 西昆仑成矿带 遥感找矿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4
- 1.1 选题的目的意义11-12
- 1.2 研究区范围及自然地理概况12-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8
-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18-24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矿产概况24-57
- 2.1 大地构造位置24
- 2.2 区域地质概况24-46
- 2.3 区域成矿分区46-50
- 2.4 成矿地质特征50-57
- 第三章 遥感图像处理及信息增强方法研究57-67
- 3.1 波段选择57
- 3.2 影像融合57-60
- 3.3 数据纠正60-61
- 3.4 图像镶嵌61
- 3.5 岩性及构造信息增强61-67
- 第四章 遥感地质解译及岩石矿物波谱反演67-108
- 4.1 遥感地质解译67-105
- 4.2 波谱测试及岩石矿物反演105-108
- 第五章 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与异常筛选108-125
- 5.1 矿化蚀变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108-114
- 5.2 异常提取结果114-125
- 第六章 典型矿床特征及遥感找矿模型建立125-129
- 6.1 黑恰菱铁-赤铁矿125-126
- 6.2 黑恰南铜铅锌矿126-129
- 第七章 遥感找矿靶区圈定、查证与成矿综合分析评价129-145
- 7.1 中昆仑(中央地块)FE-CU-PB-ZN-水晶-白云母-玉石-石棉矿带129-132
- 7.2 慕士塔格-阿克赛钦(陆缘盆地)FE-CU-AU-PB-ZN-RM-白云母-宝玉石矿带132-145
- 第八章 结语145-148
- 8.1 主要成果145-147
- 8.2 结论147-148
- 参考文献148-152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52-153
- 致谢1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耀辉,芮行健,郭坤一,贺菊瑞;西昆仑造山带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J];地球学报;2000年01期
2 耿新霞;杨建民;张玉君;姚佛军;;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J];地质找矿论丛;2008年02期
3 张玉君,杨建民,陈薇;ETM~+(TM)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方法研究与应用——地质依据和波谱前提[J];国土资源遥感;2002年04期
4 赵玉灵;遥感找矿模型的研究进展与评述[J];国土资源遥感;2003年03期
5 匡文龙,高珍权,印建平,朱自强,刘石华;西昆仑地区塔木MVT型铅锌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物质来源探讨[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2年04期
6 李宝强;杨万志;赵树铭;杨建国;郑启平;;西昆仑成矿带成矿特征及勘查远景[J];西北地质;2006年02期
7 姚建新,肖序常,高联达,计文化,尹宗义,韩芳林,纪占胜,武桂春;西昆仑叶城南部麻扎地区志留纪几丁虫动物群新发现[J];地质通报;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自安;西部高寒山区遥感与化探信息综合找矿定位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2 薛云;基于蚁群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高景刚;新疆北部主要斑岩铜矿带成矿条件及遥感找矿定位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4 康高峰;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遥感信息提取及有利成矿区预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崔艳君;金属矿区遥感矿化信息提取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2 石菲菲;青海阿尔金成矿带遥感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段元彬;西藏嘎仁错东部地区蚀变遥感信息提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舫;遥感技术在云南景洪—大勐龙地区成矿预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5 刘海利;青海省赛什塘铜多金属成矿带遥感综合成矿预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宋志冬;西昆仑麻扎地区岩浆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西昆仑成矿带中段遥感信息综合找矿预测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2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