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回灌过程中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CHCl 3 的形成及迁移转化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10 14:52
  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地下水资源被人类所利用,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即将地表等多种水源回灌到目标含水层中,可有效缓解地下水不合理开发利用所带来的环境地质问题,但人工回灌技术应用过程中不仅涉及外部水源的水质条件,还涉及对地下水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的扰动。因此,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稳定是人工回灌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提条件。基于回灌水源的多样性,为防止潜在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环境中,对回灌水源进行消毒预处理,有助于控制地下水免受病原体微生物的危害,该过程可有效保障回灌水源的水质条件。但消毒剂的存在易于形成消毒副产物(DBPs)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人工回灌过程对地下水的扰动作用使得该过程中的胶体效应明显,胶体效应问题是影响DBPs在地下水中形成及迁移转化过程的又一关键因素。尽管已对人工回灌系统水源消毒过程中DBPs的形成及环境行为开展相关研究,但在此过程中DBPs耦合胶体效应下的形成规律如何?人工回灌过程中胶体效应对DBPs的迁移转化机制也有待进一步被查明。因此,本次开展人工回灌过程中DBPs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形成...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人工回灌过程中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CHCl 3 的形成及迁移转化机制


不同pH条件液氯分配系数(25℃)

技术路线图,胶体,效应,水源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图1.3技术路线图1.5创新点本次研究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基于地下水环境中的胶体效应,研究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CHCl3的形成速率、形成潜力、影响因素,采用切向流装置分析CHCl3-SiO2胶体相互作用模式,构建CHCl3耦合胶体效应影响下的生成预测模型。(2)通过场地人工回灌试验,揭示胶体效应影响下CHCl3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迁移转化机制,对迁移转化过程中吸附和生物降解影响因素进行量化表征。(3)依托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回灌水源消毒剂浓度阈值,并提出通过胶体效应可适当提高回灌水源有效氯含量的可行性,为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试验场,地理位置,乳山


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第二章研究区概况2.1自然地理概况2.1.1区域概况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端(北纬36°41′至37°08′,东经121°11′至121°51′),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烟台市牟平区,南濒黄海,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东西最大横距60km,南北最大纵距48km,总面积1665km2。青威高速公路、烟海高速公路、G309国道、S202省道和济威铁路穿境而过。乳山市是山东省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乳山市境内河流均为山区型河流,年内径流不均匀,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次人工回灌试验场地位于乳山市乳山河地下水库管理所院内(图2.1),试验监测的研究区域为15m×15m的正方形区域,场地面积约为225m2。研究区北侧为乳山河地下水库上级坝,西侧为乳山河,距离乳山河35m,为本次试验回灌水源提供方便,回灌试验所需的水源为经氯化消毒的乳山河河水。图2.1试验场地地理位置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生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王俊霞.  科技风. 2019(06)
[2]不同离子强度下SiO2胶体对磺胺嘧啶土壤吸附迁移行为的影响[J]. 邵珍珍,林青,徐绍辉.  土壤学报. 2018(02)
[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胶体与污染物共迁移研究进展[J]. 杨悦锁,王园园,宋晓明,于彤,杨新瑶.  化工学报. 2017(01)
[4]地下河不同流量状态下溶质运移的参数及模拟[J]. 郭芳,姜光辉,于奭,林玉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6(03)
[5]氯化与氯胺消毒生成消毒副产物的对比研究[J]. 张晓娜,何嘉莉,陈丽珠,刘清华.  城镇供水. 2016(03)
[6]城市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三氯乙醛生产量的影响因素研究[J]. 刘清华,陈卓华,张晓娜,陈丽珠.  给水排水. 2016(05)
[7]紫外线消毒对砂滤水中余氯及三卤甲烷的影响[J]. 李聪,赵敬国,杨玉龙,赵桃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6(03)
[8]3种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紫色土吸附菲的影响[J]. 谢黎,陈本寿,张进忠,卢松,江韬.  环境科学. 2016(03)
[9]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降解石油烃的研究进展[J]. 刘玉华,王慧,胡晓珂.  微生物学通报. 2016(07)
[10]基于熵权模糊模型在人工回灌水源优化决策中的应用[J]. 张文静,何海洋,李昊洋.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博士论文
[1]Fe(Ⅱ)化学氧化对微生物还原Fe(Ⅲ)的影响机制[D]. 陈荣.中国地质大学 2018
[2]碘代消毒副产物生成机理和预测模型的研究[D]. 张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
[3]1,2,3-三氯丙烷在地下水中的环境行为研究[D]. 钱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4]上海某典型行业土壤和地下水中氯代烃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毒性效应研究[D]. 陆强.华东理工大学 2016
[5]砷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转化的胶体效应[D]. 马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6]人工回灌含水层微生物堵塞机理与控制技术研究[D]. 夏璐.中国海洋大学 2015
[7]粘土矿物与有机物间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 徐怀洲.南京大学 2014
[8]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研究[D]. 王威.吉林大学 2012
[9]水源水库沉积物多相界面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控制研究[D]. 柴蓓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10]浅层地下水中萘的迁移转化机理及模拟预测研究[D]. 秦雨.吉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地下水中铵态氮与胶体的共迁移机制[D]. 厉晓飞.吉林大学 2019
[2]氯代酮/醛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机理及其在常规净水工艺中的生成潜能评估[D]. 余晓敏.合肥工业大学 2019
[3]J市供水管网中水质与消毒副产物的相关性研究[D]. 刘雪瑶.吉林建筑大学 2018
[4]纳米铁复合材料去除再生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效果、应用及机理探讨[D]. 王苗苗.山东大学 2018
[5]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有机污染物与胶体的协同迁移机制及其模拟预测研究[D]. 王卓.吉林大学 2018
[6]17beta-雌二醇在土壤胶体上的吸附及微生物降解研究[D]. 祝美玲.吉林大学 2018
[7]典型类固醇雌激素在胶体作用下的迁移性研究[D]. 王园园.沈阳大学 2018
[8]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DBPs的迁移转化机制[D]. 刘丹.吉林大学 2017
[9]人工回灌条件下地下水中天然胶体与Fe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模拟预测[D]. 周晶晶.吉林大学 2017
[10]人工回灌场地地下水中胶体特征识别及其迁移规律研究[D]. 桓颖.吉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87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487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7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