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CD因子化方案下含共振态D 0 * (2400)的B介子三体强子衰变唯象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3 20:54
  重味物理,特别是B介子物理为确定标准模型参数空间,调查CP破坏起源以及探寻超越标准模型预言的新物理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三体B介子衰变在B介子物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研究可帮助人们探寻共振态内部结构以及寻找奇异态并确定其性质。基于微扰QCD(PQCD)因子化方案,本文研究了 B介子三体衰变,特别是实验上关注的类两体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如下:在第一章给出简要引言后,在第二章给出了一些标准模型和CP破坏的基本概念,展示了在标准模型下CP破坏的来源,并且列举了三种类型的CP破坏。以一个树图过程为例,介绍了B介子衰变中的有效理论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从弱电到强子化标度是如何分离的。同时,也展示了不同的因子化方法。在第三章,介绍了三体衰变的前沿进展,分别是在味道对称性和SU(3)关系,简单因子化以及QCD因子化方法下的最新进展。推导了三体衰变的运动学公式,介绍了 Dalitz图分析方法,展示了 Dalitz图下不同区域对应的运动学及其背后的物理图像。介绍了在多体衰变中的Isobar模型以及分波展开,利用相空间分解法推导了多体衰变的相空间公式。还介绍了共振态和非共振态及相应的参数化方案。最后,我们展示了类... 

【文章页数】:11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B介子物理和CP破坏
    2.1 标准模型中的味道结构以及CP破坏
        2.1.1 标准模型下的CP破坏描述
        2.1.2 CKM混合矩阵及参数化
        2.1.3 幺正三角形
        2.1.4 CP破坏的分类
        2.1.5 CP破坏的一般性考虑
    2.2 B介子弱衰变过程的有效理论
        2.2.1 有效理论的一般性描述
        2.2.2 重粒子的退耦与费米理论
        2.2.3 QCD单圈匹配
        2.2.4 企鹅算符和完整的有效拉式量
    2.3 强子矩阵元和因子化
        2.3.1 因子化假设
        2.3.2 QCD因子化
        2.3.3 软共线有效理论
        2.3.4 PQCD因子化方法
第三章 B介子三体衰变
    3.1 三体衰变的研究现状
        3.1.1 味道对称性和SU(3)关系
        3.1.2 简单因子化
        3.1.3 QCD因子化
    3.2 三体衰变运动学
        3.2.1 Dalitz图
        3.2.2 分波展开和isobar模型
        3.2.3 相空间
        3.2.4 角分布
    3.3 共振态和非共振态
        3.3.1 共振态的表述
        3.3.2 共振态的参数化方案
        3.3.3 非共振态的参数化
    3.4 PQCD因子化方案在三体衰变的应用
        3.4.1 两介子分布振幅
        3.4.2 类时形状因子
第四章 类两体衰变B—PD_0~* (2400)→PDπ的研究
    4.1 理论框架
    4.2 动力学约定
    4.3 非微扰输入
    4.4 因子化公式的解析计算
    4.5 数值结果及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类两体衰变B_c→η_c(1S,2S)D_0~* (2400)→η_c(1S,2S)Dπ的研究
    5.1 理论框架
    5.2 动力学约定
    5.3 非微扰输入
    5.4 因子化公式的解析计算
    5.5 数值结果及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wave resonance contributions to B(s)~0→ηc(2S)π+π- in the perturbative QCD factorization approach[J]. 马爱军,李亚,王文飞,肖振军.  Chinese Physics C. 2017(08)



本文编号:3647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647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