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背景

发布时间:2022-07-07 10:24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于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岩浆活动频繁,构成贯穿东北及邻区的北东向岩浆活动带的一部分。目前关于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还存在争议,主要是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和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对大兴安岭地区影响的时空范围没有统一的认识。然而,研究区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和古太平洋俯冲带皆相距较远,是研究古太平洋构造体系和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远程效应转换的理想区域。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晚中生代岩浆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探讨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年代学格架、时空分布、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结合东北地区盆地演化、断裂活动以及晚中生代岩浆岩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历史。本文以“时代+岩性”的划分方式对火山岩进行年代划分,结合研究区内的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已发表的测年数据,可将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划分为三期:晚侏罗世(峰期为~154Ma)、早白垩世早期(峰期为~140Ma、~130Ma)和早白垩世晚期(峰期为~125Ma)。而且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 

【文章页数】:21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依据
        1.1.1 岩浆岩的研究现状
        1.1.2 中亚造山带东段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1.3 大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研究思路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1 研究思路
        1.2.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2.3 本论文依托的科研项目
    1.3 论文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大地构造与构造单元划分
        2.1.1 东北地区构造格局
        2.1.2 大兴安岭构造单元划分
    2.2 研究区地质概况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断裂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第3章 晚中生代岩浆岩地质特征与岩石学特征
    3.1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侵入岩地质特征
    3.2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地质特征
第4章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年代学格架及其时空分布
    4.1 分析方法
    4.2 定年结果
        4.2.1 研究区晚中生代侵入岩的定年结果
        4.2.2 研究区晚中生代火山岩的定年结果
    4.3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期次
        4.3.1 晚侏罗世岩浆岩岩石组合及其空间分布
        4.3.2 早白垩世早期火成岩岩石组合及空间分布
        4.3.3 早白垩世晚期侵入岩岩石组合及空间分布
第5章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
    5.1 分析方法
        5.1.1 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5.1.2 锆石Hf同位素分析方法
    5.2 晚侏罗世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
        5.2.1 主量和微量元素
        5.2.2 锆石Hf同位素
    5.3 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
        5.3.1 ~140Ma岩浆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
        5.3.2 ~140Ma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
        5.3.3 ~130Ma岩浆岩的主量和微量元素
        5.3.4 ~130Ma岩浆岩的锆石Hf同位素
    5.4 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
        5.4.1 主量和微量元素
        5.4.2 锆石Hf同位素
第6章 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岩浆岩的岩石成因
    6.1 晚侏罗世岩浆岩的岩石成因
        6.1.1 晚侏罗世侵入岩岩石成因
        6.1.2 晚侏罗世火山岩岩石成因
    6.2 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的岩石成因
        6.2.1 ~140Ma侵入岩岩石成因
        6.2.2 ~130Ma侵入岩岩石成因
        6.2.3 ~140Ma火山岩岩石成因
        6.2.4 ~130Ma火山岩岩石成因
    6.3 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的岩石成因
        6.3.1 早白垩世晚期侵入岩的岩石成因
        6.3.2 早白垩世晚期火山岩岩石成因
    6.4 大兴安岭南段的陆壳增生
        6.4.1 大兴安岭南段陆壳的多样性
        6.4.2 大兴安岭南段陆壳的不均一性:锆石Hf同位素证据
第7章 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
    7.1 晚侏罗世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7.2 早白垩世早期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7.3 早白垩世晚期岩浆岩形成的构造背景
    7.4 大兴安岭南段巴林左旗-扎鲁特旗地区晚中生代构造演化
        7.4.1 晚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南向俯冲引起的弧后伸展)
        7.4.2 早白垩世早期(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的平板俯冲作用)
        7.4.3 早白垩世晚期(伸展环境)
第8章 结论
    8.1 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阿巴嘎旗甘珠音敖包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杨多,李萌萌,龚全德,陈天红,毛磊,秦天,赵亮.  地质通报. 2019(10)
[2]龙江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基底性质的制约[J]. 张超,吴新伟,张渝金,郭威,权京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9(02)
[3]兴蒙造山带的基底属性与构造演化过程[J]. 许文良,孙晨阳,唐杰,栾金鹏,王枫.  地球科学. 2019(05)
[4]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 王艺龙,敖光,王海鹏,王忠江,王岐,仲米山,谭超,杨运来,李琢,牛明伟,柯坤家.  地质科技情报. 2019(01)
[5]俯冲带形成机制的可检验假说和检验方案[J]. 牛耀龄,沈芳宇,陈艳虹,龚红梅.  地学前缘. 2018(06)
[6]兴蒙陆内造山带[J]. 徐备,王志伟,张立杨,王智慧,杨振宁,贺跃.  岩石学报. 2018(10)
[7]松嫩地块西缘前寒武岩浆事件——来自龙江地区古元古代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证据[J]. 张超,吴新伟,刘正宏,张渝金,郭威,权京玉.  岩石学报. 2018(10)
[8]内蒙古扎鲁特盆地坤都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锆石U-Pb年龄及岩石成因[J]. 张超,张渝金,权京玉,郭威,郭建刚,王青召,李伟,汪岩,宋维民,那福超,谭红艳.  地质通报. 2018(09)
[9]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坤都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与地球化学特征[J]. 郭建刚,张渝金,张超,李伟,汪岩,王青召,郭佳.  地质通报. 2018(09)
[10]大兴安岭南段罕庙地区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J]. 王晰,任锡钢,汪岩,郝福江,裴尧,楼仁兴,徐承科.  地质通报. 2018(09)

博士论文
[1]大兴安岭中段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及地球动力学机制[D]. 唐宗源.吉林大学 2019
[2]珲春南部中生代侵入岩的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D]. 杨东光.吉林大学 2018
[3]兴安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演化的制约[D]. 李宇.吉林大学 2018
[4]辽西地质走廊带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与岩石成因研究[D]. 林波.吉林大学 2017
[5]大兴安岭南段西坡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找矿方向[D]. 张雪冰.吉林大学 2017
[6]额尔古纳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制约[D]. 唐杰.吉林大学 2016
[7]大洋俯冲和大陆碰撞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 皇甫鹏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8]大兴安岭中部柴河—蘑菇气地区晚中生代岩浆作用及其构造背景[D]. 施璐.吉林大学 2015
[9]内蒙古查干花斑岩钼矿床:俯冲改造的富集型源区及碰撞后伸展环境对成矿的贡献[D]. 刘翼飞.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3
[10]佳木斯地块构造演化—来自晚古生代沉积—火山岩的制约[D]. 董策.吉林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大兴安岭中段闹牛山铜金矿床成矿特征与矿床成因[D]. 贺海根.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
[2]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白垩纪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 孙如江.吉林大学 2016
[3]内蒙古大井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作用探讨[D]. 刘铭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
[4]漠河盆地构造特征演化与成盆动力学研究[D]. 李春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本文编号:3656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ckxbs/3656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a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