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理论的矿业城市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熵理论的矿业城市系统分析与评价研究
【摘要】:矿业城市作为国家矿产资源和初级生产资料的产地,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推进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矿业城市耗散结构和熵理论对其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研究,剖析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机制和过程,以武安市为例,对其可持续发展状态和趋势进行评价,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从耗散结构的视角揭示矿业城市发展特征和规律。通过对矿业城市动态开放系统和与外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特征分析,界定矿业城市具有耗散结构特征,具备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和涨落的特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和熵流理论建立网络组织熵评价模型。将将矿业城市发展分为“生存、归属和成长”阶段,应用平面单核网络、环状单核网络和树状多核网络组织熵评价模型对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驱动力进行论述,认为可持续发展主要驱动力存在于土地利用、生态和社会经济子系统中,并论述三大子系统的耦合关系。(2)揭示武安市自然资源系统健康性水平。为规避社会经济子系统过于乐观的影响,仅从土地利用和生态子系统评价武安市系统健康性。结果显示,空间序列上的土地利用子系统中,土地需求面积远超过实际土地利用规模,难以保持供需平衡;时间序列上的生态子系统中,每年经济生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自然环境经过39.4年才可以完全消除,远超过全球的平均水平1.5年,因此武安市健康性水平处在较差的状态。(3)构建熵理论基础下的矿业城市可持续评价体系。以矿业城市土地利用、生态和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熵变过程为立足点构建评价体系,应用到武安市可持续评价中,结果显示,武安市的生态还原能力先减弱后加强,从2005年至2009年增长0.0048nat,2009年至2013年下降0.0059nat;生产经济成本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至2013年下降0.0242nat,可持续发展水平2005年至2013年下降0.0253nat,系统整体呈现可持续方向发展趋势;基于熵理论框架和可持续评价结果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从土地利用、生态和社会经济子系统负熵增加与正熵消除的角度,提出武安市三大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策略,并从支持型、压力型、还原型和消费型熵角度提出调整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羽;成金华;戴胜;;湖南省矿业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年11期
2 高波;秦学成;;管理熵视角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年06期
3 缪磊;;资源耗费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关系:基于复杂系统论的观点[J];改革与战略;2015年09期
4 朱训;;中国矿业城市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2015年08期
5 宋宇辰;王贺;闫昱洁;薛建春;;基于熵值-TOPSIS法的包头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04期
6 聂晓英;石培基;焦贝贝;王新敏;陈雪;;甘肃敦煌旅游业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趋势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4期
7 马艳梅;吴玉鸣;吴柏钧;;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基于熵值法和象限图法[J];经济地理;2015年06期
8 杨明;李欣;黄桂华;郑伟;刘胜祥;苗文杰;;襄阳市鱼梁洲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5年02期
9 余超;李明阳;汪辉;胡曼;张密芳;;基于信息熵的新济洲土地利用结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5年01期
10 杨俊;解鹏;席建超;葛全胜;李雪铭;马占东;;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琳;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可持续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3年
2 张丁轩;矿业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刘金花;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低碳土地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冬冬;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59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59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