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7 06:04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经济 耦合系统 协同发展 河南省


【摘要】:我国农业经济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农业发展方向,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矛盾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矛盾日益严峻。在相关理论研究中,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或农业经济单向度研究的局限性,不能真正探析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矛盾的根源,提出的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疗法”,不利于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借鉴系统观和协同学思想,将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置于更加宏大的系统视野中,统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的逻辑关系和耦合原理,关注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目标、内容、特征和机理,以及耦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应,可以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进行科学、有效的研判,为深入探究二者耦合机理和协同发展机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同时,通过主客观世界的有效联系,将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农户行为等主体行为分析纳入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研究中,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主体行为对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实践和相关政策设计提供有效参考。通过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1995-2013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和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都表现出随时间发展的增长态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主要是由政府行为引发的响应类指标的拉动所致,农业经济综合评价指数中驱动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的贡献率相近且都表现较为稳定;第二,1995-2013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耦合度都在0.9以上,属于优质耦合关系,二者协同度在0.40488-0.89117之间,并表现为逐年上升的趋势,耦合协同发展状况以2008年为界线,2008年之前的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功效值大于农业经济子系统功效值,2008年之后二者关系倒置;第三,1995-2013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协同发展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农业生态环境子系统与农业经济子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和耦合系统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协同发展非有效;第四,在主体行为分析中,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可以统一于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过程中,其中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程度和受控制程度等变量是影响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社会大众增强耦合系统协同发展共识、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加大科技与信息建设投入、促进耦合系统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补建伟;孙自永;周爱国;徐友宁;魏文浩;刘梦;李鑫;;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现状[J];中国矿业;2016年01期

2 陈锋正;刘新平;刘向晖;;河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J];农业经济;2015年12期

3 陈锋正;刘新平;刘向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城镇化与粮食生产问题分析[J];农业经济;2015年10期

4 李志强;;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江苏农机化;2015年02期

5 魏晶晶;方江平;代松家;;我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23期

6 杨祥禄;;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4年05期

7 陈利顶;李秀珍;傅伯杰;肖笃宁;赵文武;;中国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重点[J];生态学报;2014年12期

8 高奇;师学义;张琛;张美荣;马桦薇;;县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预测[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5期

9 骆世明;;农业生态学的国外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年01期

10 王亮根;杜虹;曹会彬;陈伟洲;;汕头港环境承载力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1期



本文编号:126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6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e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