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研究
【摘要】:克莱顿·克里斯滕森’(Clayton M. Christensen)通过对磁盘驱动器等行业的研究于1997年率先提出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并进一步将其发展构建出理论。在位企业对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性能持续改进称之为维持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引入与主流产品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简单、便利和廉价),来吸引低端市场和新市场数量巨大的消费者。破坏性创新是中小企业实现产业突围的重要手段,也是后发企业得以赶超并颠覆在位企业的首要战略选择,该理论能够有效的指导并促进企业的创新行为,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产业转型,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其应用研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互联网行业也是蓬勃发展,尤其近年来移动互联网行业更是呈现爆炸性发展的趋势,互联网经济继房地产之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新引擎。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互联网企业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一切都对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在资金、渠道、规模等方面后发企业都与在位企业有很大差距,因此按照传统理论,发展中国家的互联网后发企业将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然而意料之外的是,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却在实力雄厚的情况下败给了后发企业,例如,全球C2C行业的巨头Ebay易趣被淘宝网成功挤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卡巴斯基等中外杀毒厂商被奇虎360杀毒软件成功击败。破坏性创新是研究此现象的重要理论,对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后发企业的破坏性创新已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对于互联网行业的此种现象却未受到相应的关注与重视。本文运用扎根理论与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这一课题进行系统分析与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首先,对互联网行业的破坏性创新发展优势,即成本优势和营收优势进行分析。互联网行业的边际成本近乎零和梅特卡夫定律的特点决定了破坏性创新战略更适用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特点为我国的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利用破坏性创新这一理论获得超常规增长的机会。其次,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分别从互联网行业的不同领域选取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最终以5家开展破坏性创新的典型互联网企业为例,采取扎根理论的数据编码方式,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旨在回答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开展破坏性创新的?这一创新过程的模型和内部机理是怎样的?以期进一步丰富破坏性创新理论认识与实践应用。研究发现,特殊成本结构、网络价值定律和互联网市场环境是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成功的前提;互联网企业通过破坏性商业模式(新价值主张、新盈利模型、新价值链)和破坏性技术(技术的功能破坏、技术的结构破坏)的协同创新实现对互联网市场的破坏。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最后,依据扎根理论编码分析和理论模型,本文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发展路径和条件等基本规律进行了探讨。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特征从产品、企业盈利和竞争战略三方面分析;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发展路径从四个步骤分析,即利用长尾理论从细分市场切入,构建免费简便等新价值主张占领市场,构建多边平台价值网络与新盈利模型,占有软配套资产获得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互联网行业成功开展破坏性创新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即相应的领域具有足够大的潜在市场,市场同类产品的供给大于用户的需求,外部环境是否支持破坏性创新模式的发展,具有适合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破坏性技术。探讨和分析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内在机理与基本规律并建构理论模型形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研究为互联网行业开展破坏性创新战略提供了有利参考,但本文对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的研究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还需要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军;;破坏性创新的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27期
2 刘平;;重温破坏性创新[J];企业管理;2008年02期
3 丁金辉;张玉利;王革;;基于破坏性创新的竞争策略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4 张烨;;破坏性创新产品市场进入方式研究[J];软科学;2008年02期
5 耿剑锋;杜龙政;王宇;;中国企业实行破坏性创新的意义与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6 邱兆斌;;破坏性创新理论研究脉络及其进展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刘超群;;商业模式的破坏性创新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8期
8 方文静;;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选择的比较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3期
9 王志玮;陈劲;;企业破坏性创新概念建构、辨析与测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年12期
10 张香美;;破坏性创新:浙商转型升级的出路[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宇 张英华 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破坏性创新与企业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许小年 ;破坏性创新需有良好的环境做后盾[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3 北京 媒体人 白天亮;领先者更需破坏性创新[N];重庆商报;2013年
4 贾鹏雷;破坏性创新的启示[N];计算机世界;2006年
5 江苏大学 田红云 宋丁伟;破坏性创新:小企业的竞争制胜之道[N];人民日报;2009年
6 临潼区房地产管理所 张西芳;浅谈“破坏性创新”[N];西安日报;2011年
7 闫彦明;破坏性创新者的先天基因与后天技能[N];上海证券报;2013年
8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张瑞敏;破坏性创新之用户交互[N];中华合作时报;2013年
9 凯文·凯利;未来20年,,破坏性创新会带来什么[N];新华日报;2014年
10 本报实习生 杨群 本报记者 郑红;管理大师沪上谈“破坏性创新”[N];解放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萍;互联网行业破坏性创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张军;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破坏性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郭政;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4 宋建元;成熟型大企业开展破坏性创新的机理与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杨雪滢;基于破坏性创新的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强;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多元化战略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志玮;企业外部知识网络嵌入性对破坏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芹芹;基于破坏性创新的安徽省茶叶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2 汤渊源;破坏性创新企业行为、消费者偏好与市场绩效[D];东北大学;2014年
3 宋琳;在位企业破坏性创新战略的模型构建及其实证检验[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芸婷;中小企业破坏性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宋辉;“破坏性创新”在电器制造业中的策略研究和案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陈英;破坏性创新理论与案例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袁媛;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中小企业绩效改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丽霞;破坏性创新理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适用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9 李锐梁;破坏性创新企业持续增长机理的案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0 刘盛楠;基于路径理论的后发企业破坏性创新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19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27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