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背景下泰中产业合作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背景下泰中产业合作研究 出处:《广西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泰中产业合作 产业链
【摘要】:本文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背景下,通过对泰中产业合作的潜力分析与实证研究,利用技术内生化CD函数模型,对泰中产业合作与产业结构优化调节机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对泰中双方产业合作和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背景下泰中产业合作的发展为中心展开论述,从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重难点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背景中开展泰中产业合作进行研究。依据国际区域产业合作理论、大市场理论、价值链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基于竞争力的产业集聚理论等展开分析,奠定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泰中产业合作的理论分析中,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概念和泰中产业合作概念进行精要概括,就泰中产业、产业结构、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互补性等内容展开论述。以探讨泰中产业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起点,本研究总体概括了宏观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泰中各产业合作的总体概况,剖析了泰国与中国经济发展、合作的现状;根据泰中第一产业合作、第二产业合作(能源领域合作、海洋领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果、承包工程总量增长,“高铁外交”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及第三产业合作(旅游业、运输业、金融业)的特点,剖析了泰中经济与产业合作的特点,并进一步地分析了中国和泰国开展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和目前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两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比较严重、两国产业互补优势有待进一步提升、两国投资合作规模有待提高、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存在制度差异等现存问题。在泰中产业合作的潜力分析与实证研究中,本研究在第四章、第五章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基于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四章中主要依托国际贸易为研究对象,对泰中产业合作的潜力进行分析与实证,从泰中产业合作与产业结构优化调节机制与实证分析入手,以泰中商品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的实证分析和基于VAR模型的泰国产业结构与泰中贸易结构实证分析为研究内容,同时运用互补性测度分析方法,进行泰国与中国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泰国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分析、泰国与中国的相对出口优势比较、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分析、泰国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竞争优势分析、平均国际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借此显示泰中产业合作的互动性是否有利于泰国产业发展和泰中经济发展。通过以上研究,得到进行泰中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和有利性,而且确定了相关产业和重点合作领域。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背景下的泰中产业合作发展对策中,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背景对泰中产业合作的影响提出针对性建议对策。第一,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背景下通过泰中产业合作定位、泰中产业合作方式和泰中产业合作业态的创新方式进行分析;第二,提出以互联互通为升级版建设实施的基础、以相关重点领域合作为示范、可建立两国地方合作的先行先试实验领域、推动形成泰中的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推动政府与企业在泰中产业合作中的作用等具体措施和建议。第三,提出泰中关于各产业合作的建议。在结论与展望中,本文对全文的主旨内容进行总结性分析,总结泰中两国产业合作的的重点和展望,并提出下一阶段工作的研究设想。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5.4;F13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泰国将削减棕油进口关税[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1年11期
2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构与云南的对外开放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杨柳芬,蒋桂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与广西保险国际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年11期
4 乔刚;明智的选择——试析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J];东南亚研究;2005年05期
5 吴启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 助企业抓商机行业协会大有可为[J];中国机电工业;2005年04期
6 陈秀莲;;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J];开放导报;2006年05期
7 甘永萍;蔡小松;;论广西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缘优势[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8 刘俊敏;赵欣;;谈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及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示[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9 李丽;王学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与发展中经济与环境问题浅谈[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赵海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运作模式初探[J];经济视角(下);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满元;;东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与发展的经济效应问题探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永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八角产业的发展研究[A];中国热带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主要出海口”检验检疫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郭声琨;;序[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和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6 张明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农业的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刘永华;;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中国八角产业的发展研究[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其他热带经济作物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8 吴声光;李朝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体育产业结合的战略思考与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邓俭英;覃汉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广西蔬菜产业的影响及其对策[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10 刘咸岳;刘军;;欠发达地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生产力发展对策研究[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庞慧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国内企业带来巨大商机[N];工人日报;2013年
2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王佳芥;加快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战略[N];光明日报;2013年
3 桂林记者站 阳文炳;桂林迎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陆亨俊;再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N];经济参考报;2001年
5 许宁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预热[N];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
6 记者杨晴川;盛赞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N];人民日报;2002年
7 记者郑盛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高层论坛举行[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杜舒;“东盟自由贸易区”引发滇桂之争[N];证券时报;2002年
9 曹誉百邋江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法制建设快速发展[N];西部时报;2007年
10 驻泰国使馆经商处 张志文;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展缓慢[N];国际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泰露露(NISACHOL THAITHONG);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背景下泰中产业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7年
2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沙伦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崔奇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经济影响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苏提;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老中经济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晓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阮夏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对我国贸易影响分析[D];上海海关学院;2016年
3 梁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宋晓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经济一体化模式探讨[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5 李凯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6 胡学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陈小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对中国的经贸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张慧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9 何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刘晓雷;上海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的地位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15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31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