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机理与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2 18:51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机理与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西财经大学》 2015年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机理与策略研究

尹懿  

【摘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的一个重要职能,随着企业外部竞争的加剧,传统的面向组织内部的质量管理战略和工具受到了挑战。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已不仅局限于企业边界内部,如何协调供应链上各企业间质量管理工作,对获取顾客满意和供应链成员满意,进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供应链质量管理协调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以及质量管理领域广受关注的热点。但综观现有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研究中有大量的基于单一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质量决策的研究,而对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内容关注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现有研究中大多从管理科学、博弈论和工业工程的角度,通过构建理想模型研究企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管理决策,这些方法精简了企业实际运作时的一些重要因素,导致结论对实践解释力差。因此,本文在对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进行理论解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立足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研究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问题。首先从资源依赖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入手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以及竞争关系,然后采用竞争合作理论分析了企业间的动态复合关系,再以质量管理为对象,分析了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质量管理竞合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的观点和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动态关系,以供应链质量管理为对象,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内涵,原则以及层次和基本内容。在以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系统论出发,分别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以及执行层面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关键因素,并构建了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与供应链质量绩效之间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采用问卷调研获取一手数据,以SPSS17.0和AMOS17.0为工具,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探索和验证了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战略层协调,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战术层协调以及供应链企业间质量管理执行层协调的结构维度。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层协调划分为“倡导质量合作的理念”、“制定质量至上的目标”以及“在全供应链上建设维护质量的文化”三个维度。供应量质量管理战术层协调这一变量分为“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以及“设立完善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组织结构”三个维度。供应链质量管理执行层协调划分为“规范的质量流程控制”、“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以及“质量管理规范的设立与执行”三个维度。2、检验了供应链企业质量管理协调与供应链质量绩效之间的关系分别从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层协调、战术层协调和执行层协调提出27个研究假设。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研究假设。研究表明,在供应链质量管理战略层面协调方面,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质量合作理念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供应链上节点企业最求质量至上的目标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显著正相关,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维护质量的文化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显著正相关,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在供应链质量管理战术层面协调方面,供应链上节点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合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企业与供应链上其他节点企业构建伙伴关系仅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无显著相关,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弱相关;在企业内部设立较健全的面向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协调组织机构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在供应链质量管理执行层面协调方面,企业内部质量流程控制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质量信息共享的程度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均显著正相关;供应链节点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规范的设置和执行与供应链上最终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以及企业之间的合作满意度均无显著相关关系;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分别从战略层面、战术层面和执行层面提出提升供应链质量管理绩效的策略。具体来说,在战略层面的做法有:建设以“互惠共生”为基础的供应链质量文化、树立质量至上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价值观、构建以“双赢”为基础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合作理念:战术层面的做法有:优化供应链质量管理组织结构、理顺供应链质量管理流程体系、构建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机制;执行层面的做法有:建设面向产品全过程的信息共享系统、基于信息系统的供应链质量管理流程优化策略、设计供应链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4;F27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晓;;生产企业供应链关系与跨组织成本管理方法选择[J];财会月刊;2007年27期

2 李辉,孙宝文;信息技术条件下供应链商务风险及其管理[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3 杨晏忠;;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07年10期

4 潘飞;文东华;胡巧云;;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环境不确定性与企业绩效[J];当代财经;2009年01期

5 李开鹏;;全面质量管理在提升供应链质量水平中的应用[J];电子质量;2007年08期

6 吴高玖,周连久;论产品质量观念与质量战略[J];工业技术经济;1994年04期

7 柳键,马士华;供应链合作及其契约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但斌;徐广业;张旭梅;;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补偿策略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9 杨德礼;郭琼;何勇;徐经意;;供应链契约研究进展[J];管理学报;2006年01期

10 高滔;顾力刚;;供应链质量风险管理的单委托—多代理激励模型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磐石;免疫视角下供应链质量管理及与质量绩效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马林;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风险识别、评估与一体化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钱莹;基于SCOR的供应链协同质量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胡莲;基于质量安全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及其信息平台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5 公彦德;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协调激励机制及外包策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6 毕军贤;煤炭供应链产品质量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王婷睿;农业供应链金融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意志;牛鞭效应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机制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2 朱媛媛;供应链质量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3 沈愉诚;供应链背景下企业产品制程变更的质量管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吴雨洲;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施工协同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胜军;赵彩霞;;基于信息网链的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2 李放;刘扬;;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与实证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桂云苗;龚本刚;张廷龙;;考虑供应能力不确定性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协调[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张万颖;王秀英;;动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风险管理及安全控制[J];办公自动化;2008年08期

5 侯琳琳;邱菀华;;随机需求下三阶层供应链的联合契约协调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江涛;;高职学生学校认同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周波;;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中道德风险的博弈论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1期

8 孟华兴;赵瑞君;;产业集群中的信任问题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骁天;毛振明;王凯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对学校开放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2期

10 戴群;姚家新;;体育锻炼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系:自我效能、社会支持、自尊的中介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道钢;郭亚军;;电子市场环境下的回购契约协调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陈淑娟;牛甫;;消费信任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3 胡婉丽;;知识型雇员创新行为意愿测量工具研究:量表开发、提炼与检验[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兴国;符志刚;钟金宏;;考虑促销成本共担的回购契约设计[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晓萌;袁琳;;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控制问题探讨[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吴军;汪寿阳;;CVaR与供应链的风险管理[A];中国运筹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卷)[C];2004年

7 胡进;李宜衡;李桂华;;企业间关系质量对合作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人际关系的调节效应[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肖红威;胡斌;;项目代建的服务供应链运作仿真研究[A];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与服务创新——第十三届计算机模拟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Research on Dynamical Model of Supply Chain and Its Chaotic Characteristics under MITS and BTO[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1)[C];2009年

10 ;Effort Decision in Cooperative R&D with Moral Hazard[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胡宪武;供应链链际竞合博弈及实证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4 胡引霞;供应链竞争的协调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俊健;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田莉;新技术企业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耿松涛;公共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先郁;基于纵向研发合作的电信信息产品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杨菊萍;集群企业的迁移:影响因素、方式选择与绩效表现[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薇;已建池农户沼气消费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斌;产业链视角下种子价值分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俊;成人肝移植术后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5 王婷;ICU实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循证护理的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6 王洁;中文版行走受损问卷在2型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及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李明;二次降价销售的供应链契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罗靖;高师生挫折承受力与社会支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宿鲁杰;基于消费者感知的运动服装品牌形象模型的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曾斌;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的关系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莲;刘仲英;詹锦川;;生猪养殖企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7期

2 韩美贵;周应堂;;生鲜农产品安全供给几个关键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3 王勇;试论国际工程总承包商内部协调策略[J];安装;2005年11期

4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张于心,,智明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6 卓德保,陈良猷;质量评价及其模型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晓斌,刘鲁;供应链管理与非对称信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侯光明,王景光,甘仞初;管理激励与约束合作博弈决策模型[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9 何明珂;冷链系统基础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杨红芬,吕安洪,李琪;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风险及对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晓红;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静;化肥供应链及其适应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陈国华;汽车供应链可靠性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4 陈成;基于多Agent系统的供应链可靠性管理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吕晓俊;组织中员工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谢强;质量链管理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7 陈超;猪肉行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正卫;动态环境条件下的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D];浙江大学;2003年

9 郭红东;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订单安排及履约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成彦;组织文化对组织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鸿雁;B公司汽车电机业务供应商全面管理策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琴;关系嵌入性对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张艳东;供应链可靠性度量与优化[D];燕山大学;2010年

4 翟羽佳;基于博弈分析的供应链质量决策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樊海滨;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柳工装载机市场营销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静;现代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新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金钰;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质量管理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张欣;基于质量链管理的质量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谢巧华;随机需求下供应链数量折扣和价格补贴的联合契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会;邵祥理;;供应链风险识别与防范[J];物流科技;2006年04期

2 刘青;;企业如何有效防范供应链风险[J];企业活力;2007年04期

3 刘浩华;;打造弹性供应链[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4 傅克俊;胡祥培;王旭坪;;供应链系统中的应急策略与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7年05期

5 史亮;;供应链安全运营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01期

6 陈新平;徐洪斌;;供应链风险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28期

7 肖艳;宋辉;余望梅;;供应链风险来源及风险管理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4期

8 宁钟;孙薇;;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评述[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9年02期

9 耿殿明;傅克俊;宋华岭;;大型企业集团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企业经济;2009年07期

10 刘浩华;;供应链中断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市场;2009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世良;李艳;;供应链控制对供应链能力风险的影响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运作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邓小军;;三角模糊数评价法与集群供应链风险评估、控制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海林;;企业供应链的风险与控制分析[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4 李欢;陈宏;;供应链风险探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卢卓;陈智民;;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投入权重分析[A];信息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家国;李俊;赵金楼;;两阶段供应链风险传递机制研究[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晚春东;;供应链系统运行整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叶成利;蒙少东;;农产品(食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文献综述[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9 沈默;;“三鹿奶粉”供应链管理缺失和优化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10 施国洪;陈敬贤;程发新;;供应链风险的随机估计模型研究[A];和谐发展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忠;[N];国际商报;2004年

2 徐娟 刘志学;[N];中国石化报;2007年

3 张荣忠;[N];国际商报;2007年

4 宋华;[N];中国商报;2009年

5 丁俊发;[N];现代物流报;2013年

6 ;[N];现代物流报;2014年

7 丁俊发;[N];现代物流报;2014年

8 荣德;[N];国际商报;2006年

9 王国文 博士;[N];现代物流报;2006年

10 兴业全球基金 徐天舒 甘雨;[N];中国证券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树辉;基于供应链嵌入视角的企业空间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邱映贵;供应链风险传递及其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郑诗田;供应链中若干关键决策与协调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舒良友;制造商为核心的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订单完成优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艾耕云;基于分形理论的供应链风险结构及管理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易海燕;供应链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8 辛玉红;供应链系统鲁棒性研究[D];中国航天第二研究院;2008年

9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广;供应链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模式及其特征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鹏;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供应链风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高瑞甫;我国电信运营商供应链风险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朱彩虹;基于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应急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李守勇;企业风险管理视角的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5 胡媛;供应链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黄会军;E公司供应链管理改革案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曹仲秋;A公司的产品与供应链匹配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徐磊;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鲁能物资集团运营模式[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9 殷书波;青岛汽车厂供应链管理的改进[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10 曹薇;基于粒子群的供应链认知图预警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质量管理协调的机理与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72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8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