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博士论文 >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5 16:18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年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

何武  

【摘要】: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生产活动与国防建设提供机器和设备的基础性产业,它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然而工业体系要独立自主就需要先进、独立、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为此,政府采取各种产业政策试图快速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从现有文献来看,学者还未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历来的产业政策进行全面的梳理。基于这种背景,本文将对建国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进行整理、总结以及分析。此外,垂直专业化是一个先进的、高效率的生产模式,参与这一过程对于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既有巨大的挑战,也是极大的机遇。挑战主要体现在这一生产模式对于国内现有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冲击。机遇主要表现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可以通过全球价值链中的动态学习和创新机制改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而当前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文献很少,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以及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和地位,为今后制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共分七章,第1章绪论、第2章产业政策相关理论和全球价值链理论,其他章节内容如下:第3章我们首先借鉴公共物品的定义,提出了公共生产要素的概念——“有这样一类生产要素,它一旦被提供出来,多给一个厂商使用而不会产生额外的成本,这类生产要素我们称之为公共生产要素。”诸如技术、知识、经验、标准、设计等等都是公共生产要素;而经济的发展来源于在生产中使用更先进的公共生产要素,以及更广泛地使用公共生产要素。然后,我们通过图形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研究公共生产要素供给的问题;对比分析了企业独立自主供给与政府组织企业联合供给两种情况下,公共生产要素供给数量与社会福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政府组织协调费用比较低的情况下,联合供给公共生产要素可以提高均衡时的供给数量以及社会总福利。所以,对于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公共生产要素,应该由政府资助或联合企业共同提供。第4章构建了基于公共生产要素的产业政策分析方法,分别从产业政策对促进供给的生产要素的先进性、预算充足性、竞争性以及其服务的市场容量大小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通过该方法我们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第一,从建国到改革开放的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就是一种进口替代政策——通过自己国内生产来替代需要进口的商品,由于政府对公共生产要素预算支持的力度性有限,这个时期装备制造业政策方案设计一般。第二,从改革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政策为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多元政策,其对促进供给的公共生产要素的先进性、预算充足性、竞争性,以及服务的市场容量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与加强,但在公共生产要素供给的重复性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该时期的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方案尚可。第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装备制造业仍然采取多元的产业政策,但是进口关税保护程度大幅下降,以及出口导向政策受到限制,从而更多地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由于这时期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发展,而且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加之从先前产业政策失败之处吸取教训;这段时期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在促进公共生产要素的先进性、预算充足性、竞争性和服务市场的容量变得更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公共生产要素供给的重复性问题,不过比前一个时期有较大的缓解;因此,该时期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的设计还是不错。例如,我国高铁正逐步走向世界,支线飞机和大飞机也不断地进展,船舶工业制造水平大幅提升,北斗导航服务已经覆盖亚太地区,通信4G标准被国际采纳等等。第5章利用Kaplinsky升级指数和中间品相对出口单价,对我国整体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升级趋势和地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1年期间,中国装备制造出口产品中大约一半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尤其是电信和船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颇引人瞩目,出现降级的装备制造业产品数量较少,占装备制造业总出口金额的比例不到7%,总体表现远优于超过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装备制造业强国。从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看,由于中国企业仍然趋向出口相对低价的装备制造业零部件,进口相对高价装备制造业零部件,因此,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总体上偏低。出口单价与世界平均价格相比,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间地位指数只有0.66,与日本的2.43、德国的1.58和美国的1.42仍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价值链间地位指出呈现不断改进趋势,与2002相比,2011年地位指数提高了约43%。第6章测度各类型装备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和地位指数,2002-2011年期间,无论一般贸易还是加工贸易,外资独资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零部件处于升级的金额最大,其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零部件中分别有大约57%和70%金额的产品正处于升级。民营装备制造企业一般贸易出口的零部件升级范围也比较大,平均有54%金额的产品表现为升级。国有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零部件的升级在加工贸易方面表现还不错,平均有51%金额的产品处于升级的过程中。关于全球价值链地位,外资(合资和外资)独资装备制造企业的全球价值链链条间地位指数要高于本土装备制造企业GVC地位指数,如2011年合资、外商独资、国有和民营企业一般贸易的地位指数分别为0.84、0.66、0.65和0.57,加工贸易的地位指数分别为0.92、0.88、0.60和0.82。从地位变化方面来看,2002年到2011年期间,合资装备制造企业一般贸易的GVC链条间地位指数提升的速度都很快,提高了53%;民营装备制造业一般贸易GVC地位指数提升也比较快,提升了46%。而国有装备制造企业的加工贸易GVC地位指数提高的最迅速,从2002年的0.3增加到2011年的0.6,提高了50%。第7章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展望,并根据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以及全球价值链升级、地位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应该重点转向促进先进公共生产要素的供给,以及促进其广泛地使用。第二,对于市场价值比较大的装备制造业公共生产要素,政府继续大力支持其供给。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民书,张树全;资源的全球配置对产业政策的影响[J];财经研究;2003年10期

2 林学素;;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3 林民书,林枫;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选择[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4 张威;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5 文嫮,曾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地方建筑陶瓷产业集群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6期

6 娄成武,刘丹;技术哲学视角下的辽宁装备制造业技术政策研究[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4年08期

7 王立军,范剑勇;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与竞争力比较[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欧阳峣;罗会华;;我国汽车产业政策失效的原因分析及其启示[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练元坚;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分类思考[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5期

10 潘凤湖;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绍东;中国装备制造业先进水平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景秀艳;网络权力及其影响下的企业空间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虹;全球价值链视角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曹明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利益分配[D];西北大学;2007年

5 张聪群;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龚三乐;全球价值链内企业升级的动力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张文宣;全球价值链理论及其实践应用[D];西北大学;2008年

8 贾俐俐;全球价值链分工下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梅述恩;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企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辉;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机制与能力培育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玲;;经济法视野中的国家调节经济之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2 于进勇;梁振民;;三峡库区产业集群发展前景分析与优化方向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7期

3 焦华富;试论我国煤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蔡保兴;;中国需要和谐发展的经济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冯梅;21世纪产业经济理论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周毅;贫困经济学与人口可持续发展[J];安康师专学报;1998年02期

7 曹英;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王振生;论经济法的本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杜丽群;投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关于李斯特投资理论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高洪力;试析人力资源开发的环境因素[J];北方论丛;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俞静;;地方性国家统合主义、寻租和中国汽车产业政策[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符正平;常路;;企业集群环境下专利保护的制度选择[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4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5 于正东;;基于地方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区域品牌竞争优势培育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波;周发明;;试论经济危机背景下湖南省的“弯道超车”战略[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大平;;马克思最初遭遇生产力问题的语境、理论逻辑和意义——兼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的若干原则[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8 李媛;郭玲;;构建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选择[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9 《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昭宁;阎自全;王晓烨;党文朗;杨志俊;任晓今;余秀丽;;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A];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炳炎;江皓;;新型工业化道路下发挥我国后发优势的实现方式选择[A];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第三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宋新华;宁夏矿产资源产业布局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李文国;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国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10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青;日本开放式保护政策对我国园艺产品出口的成本效应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齐自琨;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盛春梅;桐乡羊毛衫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6 裴丽杰;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卓宁;哈电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董芳姝;装备制造企业技术链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邹利;我国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经济全球化下我国的产业发展及其升级战略[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2 王福君;辽东半岛经济区比较优势与发展建议——浅析环渤海经济带北边经济区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王福君;;鞍山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空间布局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卢明华,李国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及对我国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王志;;美、日、印装备制造业政策比较与借鉴[J];北方经济;2009年21期

6 肖小勇,李自如;企业网络定位战略:一个整合的理论框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张家森;架起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德国莱法州行业协会考察[J];北京观察;2005年09期

8 黄永明;聂鸣;;全球价值链治理与产业集群升级国外文献研究综述[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孙玉梅;;中国保险业市场集中度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冯金辉,马妍;产业集聚与供应链联盟的比较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帆;[N];中国经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刘小铁;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3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田春华;产业集群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盖翊中;IT业空间集聚、产业网络与厂商行为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于树江;集群式产业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8 文嫮;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地方产业网络升级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齐;环境管制促进技术创新及产业升级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文峰;制度变迁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谭绍鹏;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吴西顺;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于传利;吉林省制造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段艳梅;汽车工业研发机构空间集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峥萍;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发展中国家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王进;基于知识溢出效应的产业集群学习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叶茂;中国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提升[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周琳;基于价值链成本分析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10 孙彦平;中国制造业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图说[J];微型机与应用;2007年08期

2 高秀艳;蒋存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问题分析[J];经济纵横;2007年22期

3 ;中国装备 装备中国 走向世界[J];装备制造;2007年02期

4 朱宏力;;新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对外商投资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双重作用[J];装备制造;2007年03期

5 ;读者来信[J];装备制造;2007年03期

6 ;首届中国装备制造业金奖揭晓[J];液压气动与密封;2008年06期

7 ;声音[J];物流技术与应用(货运车辆);2008年06期

8 ;聚焦: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基地”[J];安家;2008年05期

9 王卉;张昌兵;;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6期

10 屠雯;;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J];中国金属通报;2008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海;邓希;;中国装备制造业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创新驿站的视角[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蒋恩尧;吴传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战略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中国装备制造业当前面临挑战探讨[A];第五届数控机床与自动化技术专家论坛、第18届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专刊[C];2014年

4 杨哲英;;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李海海;王丽桃;;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模式研究——以官产学研集聚的大城市为中心进行技术创新[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刘琦;王英;毕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空心化形成机理的非对称博弈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7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装备制造业六案例[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七集)[C];2007年

8 崔万田;;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毕然;王英;刘琦;;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空心化形成机理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8系统工程方法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C];2014年

10 胡静寅;姚莉;万永坤;;FDI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A];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论丛(2010)——第六届中国贸易救济与产业安全研究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建玲;[N];中国质量报;2007年

2 白天亮;[N];人民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媛;[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赵玲玲 任腾飞;[N];中国企业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苏琳;[N];经济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杨朝晖;[N];科技日报;2006年

7 MEB 记者 路艳艳;[N];机电商报;2012年

8 李杨;[N];中国建材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吴力;[N];国际商报;2014年

10 姜艺萍;[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晓云;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品牌经济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何武;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生;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增长极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汤益群;中国装备制造业战略升级[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3 王辉;模块化体系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整合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4 吴传荣;入世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其发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3年

5 项日峰;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6 靳菲菲;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水平实证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郑亮;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政策与全球价值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58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1758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