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的核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4 20:13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的核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集群结构涉及产品间的关联结构、区域分布结构和企业(机构)间的关系结构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产品间的关联结构是形成集群结构的核心和基础,以产品间的关联结构为基础,可进一步延伸到企业(机构)间的关系结构与区域分布结构,因此本文首先是在产品间关联层面上利用投入产出数据研究产业集群结构。集群构成要素间的某些重要的特殊关系结构是产业集群关联结构研究的关键内容,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定量研究成果较少。从产业集群的内部关联结构角度来看,随着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集群内部结构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出现产业的异质性、产业间关联结构的不对称性等新现象。这些具有异质性的焦点企业(企业层面)或核心产业(产业层面),一般处于集群网络的关键节点,能够对其他中小企业或相关产业、乃至整个集群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同时,集群中产业关联关系及其结构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存在某些具有大量连接的联系紧密的关联结构,成为网络的集散中心,形成了有较强的“粘性”和“稳定性”的产业簇群,产生了相对于集群网络中其他结构的不对称性。从产业关联角度看,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一类重要的关系结构,某些关联性强的特殊关系结构即核心产业簇群等,我们将在上述现象描述中,这类由产业网络中的核心产业及其重要关系结构所形成的网络集散中心称为集群的核结构。按照系统论的“要素-结构-功能”的观点,产业集群系统中必然存在一种内在的由构成要素组成的核心关系结构,影响或决定着集群网络的整体功能特征。无疑,产业集群的核结构往往决定着集群的特征,是影响增长和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从网络视角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个产业网络,因而产业集群的核可视为产业网络的某个具有特定性质的子网络,从而可以通过识别这种子网络来描述集群的核。首先,依据产业网络理论,从产品关联层面将产业集群描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定义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特殊结构——产业集群的核结构,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核结构的定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聚集系数、辐射系数和中心性系数等。计算实例表明,这一指标体系能够描述不同区域的集群结构特点,反映区域间竞争力差异,是一类利用集群结构解释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其次,分别从产业一体化、诸侯经济为特征的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增长”两种发展模式视角,以中国大陆30个省域(西藏除外)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构建多省域的产业网络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上的k-核网络解构方法,基于核结构中的核心产业趋同是产业网络结构趋同的必要前提这一基本条件,分析了我国省域产业趋同演变及其空间格局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再次,基于地区投入产出数据,从产业关联结构层面量化解释了京津冀经济发展的结构差异性。在产业网络理论及其k-核方法基础上,定义了核-壳二元结构,并给出了其核非均衡集聚效应和核-壳辐射效应的描述与度量方法,从产业关联结构和产业关联强度两个层面,利用核-壳内部结构异质性及其网络效应比较了“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结构差异。最后,针对产业集群k-核结构理论在有向网络应用上的不足,同时考虑产业网络中表征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意义的前、后向关联双向关系,在产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后向关联核度优先准则,定义了一种产业集群结构的有向核,并给出了产业集群有向核的聚集效应以及有向核对壳的辐射效应等相关概念及其指标,从关系结构、关系强度两个层面深入研究与刻画了产业集群内部结构。最后,通过对“鲁苏粤”三省产业集群的有向核结构的计算实例分析,从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上对区域竞争力的来源进行了解释。本文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产业网络模型的基础上,从产品关联层面将产业集群描述为产业部门之间的关系网络,提出了产业集群中的一类特殊的关联结构——产业集群的核结构概念,给出了其结构化指标体系,解决了核结构集聚效应、核-壳辐射效应以及中心性等网络指标的可计算性问题。(2)从产业网络视角定义了产业集群的核-壳二元结构,采用核-壳二元结构指标分析了区域产业集群关联结构的同质性与异质性问题。其一,区别于以往的单纯从强度指标测度产业趋同的做法,基于核结构中的核心产业趋同是产业趋同的必要前提,分析了我国省域产业趋同演变及其空间格局问题;其二,量化比较了京津冀区域的核-壳内部产业关联结构结构异质性。(3)依据产业网络理论,基于后向关联核度优先准则,定义了一种产业集群结构的有向核,并给出了产业集群有向核的聚集效应以及有向核对壳的辐射效应等相关概念及其指标,从产业网络所表征供给推动与需求拉动意义的前、后向关联双向关系层面描述了产业集群内部结构,实现了区域产业集群结构有向核特征的定量测度。
【关键词】:产业集群 核结构指标体系 核-壳结构 产业网络 有向核结构 产业趋同 聚集效应 辐射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062.9
【目录】:
- 摘要10-13
- ABSTRACT13-17
- 第1章 绪论17-25
- 1.1 研究背景17-19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19-21
- 1.2.1 研究问题19-20
- 1.2.2 研究意义20-21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21-24
- 1.4 主要创新点24-25
- 第2章 文献综述和方法基础25-47
- 2.1 产业集群相关文献综述25-38
- 2.1.1 产业集群研究的渊源与复兴25-32
- 2.1.2 产业集群的研究分类32-36
- 2.1.3 本文对产业集群的内涵界定36-38
- 2.2 产业集群结构相关文献综述38-43
- 2.2.1 产业集群结构研究分类38-40
- 2.2.2 本文对产业集群结构的内涵界定40-41
- 2.2.3 本文对产业集群核结构的内涵界定41-43
- 2.3 产业集群核结构的研究方法43-46
- 2.3.1 产业网络模型43-44
- 2.3.2 产业网络分析44-46
- 2.4 本章小结46-47
- 第3章 产业集群的k-核结构与指标体系47-61
- 3.1 产业集群核的相关概念47-49
- 3.1.1 图与产业网络的k-核47
- 3.1.2 产业集群的核与壳47-48
- 3.1.3 集群核的辐射强度48-49
- 3.1.4 集群中产业的核度与相对核度49
- 3.2 核结构的指标体系49-53
- 3.2.1 核的聚集性指标49-50
- 3.2.2 核的辐射性指标50-52
- 3.2.3 核度中心性指标52-53
- 3.3 产业集群k-核结构效应与实例分析53-60
- 3.3.1 产业集群的核及其结构54-56
- 3.3.2 产业集群核的聚集效应56-57
- 3.3.3 产业集群核的辐射效应57-59
- 3.3.4 产业集群核的中心性59-60
- 3.4 本章小结60-61
- 第4章 产业集群k-核结构的应用研究61-85
- 4.1 区域产业集群核结构趋同演变与空间格局61-73
- 4.1.1 数据、模型与方法63-65
- 4.1.2 k-核解构下中国产业网络的趋同演变65-67
- 4.1.3 k-核心产业特征下多省域产业结构趋同演变及空间格局67-72
- 4.1.4 省域间产业集群~t -核结构趋同小结72-73
- 4.2 “京津冀”产业集群核-壳结构异质性分析73-84
- 4.2.1 核-壳结构的“非均衡效应”指标改进75-77
- 4.2.2 核对壳的辐射效应指标改进77-78
- 4.2.3 “京津冀”核-壳结构的网络特征78-80
- 4.2.4 “京津冀”核-壳结构的“非均衡效应”比较80-81
- 4.2.5 “京津冀”核-壳的辐射效应比较81-83
- 4.2.6 "京津冀"产业集群核-壳结构异质性小结83-84
- 4.3 本章小结84-85
- 第5章 产业集群结构的有向核研究85-99
- 5.1 产业集群核结构研究的两条主线86-87
- 5.2 产业集群有向核的有关概念与指标87-91
- 5.2.1 有向主核与壳88-89
- 5.2.2 有向核的集聚效应89-90
- 5.2.3 有向核的辐射效应90-91
- 5.3 计算实例与分析91-97
- 5.3.1 “鲁苏粤”产业集群有向核的结构比较92-95
- 5.3.2 “鲁苏粤”产业集群核的内聚系数与载荷系数比较95-96
- 5.3.3 “鲁苏粤”产业集群核的辐射效应比较96-97
- 5.4 本章小结97-99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99-102
- 6.1 研究结论99-100
- 6.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100-102
- 参考文献102-112
- 图目录112-113
- 表目录113-114
- 致谢114-116
- 附录116-117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117-118
- 附件11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灿飞;刘作丽;王亮;;经济转型与中国省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2 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3期
3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4 朱英明;产业集聚研究述评[J];经济评论;2003年03期
5 方爱丽;高齐圣;张嗣瀛;;产业网络的聚集性和相关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6 许进;一种研究系统的新方法──核与核度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4年06期
7 邓志国;陈锡康;;中国部门生产链演化趋势及动态影响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9年05期
8 吴开亚,陈晓剑;基于二元关系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9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10 盖文启;张辉;吕文栋;;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J];中国软科学;2004年02期
本文关键词:产业集群的核结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1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bs/39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