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0 07:16
本文关键词: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关系型虚拟社区 持续使用意向 用户体验 感知个人收益 人际信任
【摘要】:目前在我国,虚拟社区作为一种信息技术现象,在过去的十年里它正经历着疾速的增长。以微信、微博和QQ空间为代表满足人们各种需求的虚拟社区成为现代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虚拟社区在过去十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但从整体情况来看有些虚拟社区用户数量的增加开始放缓,甚至是下降。因此,本文将围绕“对于自愿参与的虚拟社区,人们愿意长期持续使用的驱动力是什么”这一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S-O-R(刺激-机体-反应)模型、信息系统采纳模型,本文构建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用户体验、感知个人收益和持续使用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人际信任调节作用的理论模型,并利用SPSS 19.0及AMOS 19.0统计工具展开实证研究。论文的研究结论及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研究试图揭开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机制的这个黑箱。根据以往的文献,学术界少有研究系统地探讨在自愿参与型的虚拟社区,用户愿意长期持续使用虚拟社区的作用机制。本文则探索性地提出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机制模型,同时验证了用户体验对感知个人收益的影响关系、感知个人收益对持续使用意向的影响关系,以及人际信任在这个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第二,深入研究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用户体验及其维度。根据现有关系型虚拟社区更加突出成员之间交流互动的特点,传统线下市场的用户体验理论已经不能完全适用。因此,本研究在对以往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体验应包括功利体验、享乐体验和社交体验三个维度,以此为基础开发了测度量表,丰富了原有体验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三,本研究超越了已有大多数文献从相对单一的维度来研究信息系统的感知有用性。为了展现虚拟社区与传统信息系统的不同,研究将“感知有用性”变量扩展到更细致入微的“感知个人收益”变量,并将感知个人收益在关系型虚拟社区背景下进行了更加清晰明确的界定,把关系型虚拟社区带给用户的收益进行了深入地研究。此外,研究将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划分为持续获取意向和持续提供意向两种类型。在关系型虚拟社区,信息的持续获取和信息的持续提供是两种不同的行为。研究将两种行为区别开来,便于对每种参与行为进行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利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数据,本文揭示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用户持续使用意向的作用机制,是对信息系统采纳模型在关系型虚拟社区的进一步完善和延伸,并对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用户体验、持续使用等理论体系进行补充,为关系型虚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713.55;F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一灵;;关系型贷款和中小企业融资[J];商场现代化;2011年06期
2 王家华,孙清;关系型投资:美国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06期
3 赵秀芳;我国发展关系型信贷的优势分析[J];浙江金融;2004年05期
4 赵秀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良策——浅谈关系型信贷[J];经济论坛;2004年14期
5 彭文平;关系型融资理论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年06期
6 何韧;日本的关系型融资评析[J];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7 闵宗陶;刘小明;;关系型融资与我国银企合作机制优化[J];学术研究;2005年12期
8 王娜;;关系型借贷和中小企业融资[J];商场现代化;2006年03期
9 桂萍;;高科技创新网络内的关系型租金[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2期
10 陈龙龙;;客户关系管理的本地化与“关系”营销[J];才智;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叶明霞;;关系型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晓辉;张t,
本文编号:1311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