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02:07

  本文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创新 技术高端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依靠价格低廉、供给充足的劳动力资源的持续投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而骄人的成就。然而,近年来中国人口的低生育和老龄化引致新增劳动适龄人口的减少,以及政策上的导向,导致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而在劳动力短缺、工资快速上涨和企业向低成本地区迁移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出现“去工业化”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 在上述背景下,本文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行为的影响,研究中国工业企业面对外在的成本上升压力会不会被动提高生产率水平和技术水平,并由此催生中国工业结构转型机会?首先,本文基于新古典、新经济增长理论和熊彼特的“破坏性创造”理论等经典理论,分析工资上涨对企业技术进步行为的影响机制,并且提出创新套利数理模型和基于空间经济学的三地区两部门的产业转移、结构升级的模型。然后,本文展开三方面的实证研究:第一,在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9个省市2000-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指数及分解的基础上,分析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率和技术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第二,利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劳动力成本变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第三,在空间经济学的产业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省市层面和城市层面,使用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了省域和城市层面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上涨幅度差异对于工业结构技术高端化的影响。由以上理论和实证结果可得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于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依赖于成本上升引致的国外技术引进、自主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且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自主创新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效果越来越显著。这表明,在外向型经济模式和国际分工垂直化趋势下,中国工业企业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和尽快融入全球产业价值链,加大了引进国外成熟技术的力度和RD投入强度。然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并没有促进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工业存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产能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问题。 (2)为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低附加值企业在向成本较低地区迁移的同时,留存的企业加大了RD投入强度,并且提高了研发产出效率,说明适当的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有利于摆脱传统的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而且,相对于中西部地区,面临更大劳动力成本上升压力的东部企业表现出更大的创新性。 (3)面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国有所有制企业更多地以短期可见效的技术引进来规避成本上升压力,而忽略周期较长的自我研发创新。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和委托代理导致的激励机制失灵所致,国有企业的短期化目标促使企业更多地以技术引进来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这也是其在“政治身份”下的一种理性选择的结果。 (4)从对区域工资增长幅度的差异对29个省市层面和37个大中城市工业结构高端化的实证检验来看,工资的增长和增长幅度差异对于各省市、大中城市的工业结构技术高端化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这表明在工资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一方面各区域内产业资本流向了高端技术产业,并且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利润下滑“倒逼”微观企业加大了研发力度和技术引进力度,进而促使各区域的工业企业的技术等级和产业结构层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区域之间资本从东部地区流向了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低端行业向劳动成本较为低廉的中西部地区迁移,从而为东部赢得了“腾笼换鸟”的空间,迁入的企业对于中西部也是技术相对较高的企业,进而促使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工业的整体结构技术升级。 从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促使工业企业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机器设备更替速度和自我创新的投入力度,并且区域工资的差异也助推中国工业结构的技术高端化,并没有出现“去工业化”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情形,说明适度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中国当下进行的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4.3;F249.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郭林;;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经济论坛;2007年13期

2 赵成武;;重视人力资源 推动境外投资——大连市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力成本调查[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年08期

3 辛永兵;李景勃;;劳动力成本上升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马成坤;;刍议劳动力成本发展趋势[J];吉林金融研究;2008年05期

5 江宗超;;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8年09期

6 薛军伟;冯四毛;;劳动力成本优势会是中国长期的比较优势吗?[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1期

7 聂彩仁;;劳动力成本上升与企业的发展道路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9年06期

8 吴燕;;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趋势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0年10期

9 秋正;;浅析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之原因及应对[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0期

10 赵镇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1年Z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市工业劳动力成本具有比较优势[N];中国信息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徐伟;劳动力成本压力略微缓解明年工资增长趋缓[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3 朱海威 王存福;企业如何应对劳动力成本困局[N];首都建设报;2013年

4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孙琦峰 李孟刚;劳动力成本上涨:大势所趋但对通胀影响有限[N];光明日报;2013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物价的影响”课题组负责人 金三林;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趋势[N];东方早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谭志娟;广交会订单走好 劳动力成本疯涨令企业承压[N];中国经营报;2014年

7 记者 方华;劳动力成本悄然上升[N];金融时报;2005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李玉举;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还能维持多久?[N];中国信息报;2004年

9 驻奥地利使馆经商处;欧洲劳动力成本瑞士最高[N];国际商报;2006年

10 杨欣波;对劳动力成本优势说“不”[N];江苏经济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根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2 刁艳波;中国建筑业劳动力成本增长问题及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3 马双;劳动力成本变化与制造业企业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军生;“低工资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鹏;劳动力成本对南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王伟;广东省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倒逼效应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5年

3 娄杰;单位劳动力成本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4 贺光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山西水果生产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5 董冰冰;机器人替代劳动力的均衡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秦婷婷;劳动力成本与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朱雪连;上海劳动力成本的变动趋势及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8 靳丽丽;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湖南省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预测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9 刘婧;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成本的激励效应与合理区间[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梅锦萍;劳动力成本上涨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14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14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