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类型社员间合作满意度对其信任发展的中介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类型社员间合作满意度对其信任发展的中介作用研究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 信任发展 合作满意度 中介作用
【摘要】: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组织载体,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形式。作为联接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的桥梁,合作社不仅是家庭农场延伸产业链条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助推器,也是龙头企业的产业前端保障,在农村经济组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间力量。由此,本研究深入分析合作社运行中普通社员对核心社员信任发展过程中合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及其变化。借鉴需求理论与决策理论分析不同动因建立信任对合作满意度考量的影响,对信任发展的影响;利用模型分析方法,检验合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甄别信任发展/未发展情况下合作满意度中介作用的变化。根据研究结论,从农户进入、合作过程和合作效果等环节,从政府和核心社员等角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研究和借鉴现有理论成果,特别是借鉴国内外社会资本理论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特殊情境,深化对信任与合作的认识;研究和借鉴组织行为学有关组织信任与合作发展的认识,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社员与普通社员的信任和合作提出、界定所研究问题,构建合作满意度对信任初始和信任终态这一发展过程的中介作用的理论框架。第二,运用社会资本理论、需求理论、决策理论和信任理论等基本原理,系统研究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社员与普通社员间的信任建立动因和信任发展机理,合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机制等。第三,以雅安市28个省市示范级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通社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抽查和数据收集,并对样本进行统计性描述。对合作社普通社员的信任建立考量、合作满意度评价和信任程度的现状描述。第四,提出理论假设,建立理论模型。对合作满意度对信任发展过程的中介作用及其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分析:(1)检验合作满意度对不同信任建立动因所产生的信任程度的中介作用(2)利用信任演化甄别,分别分析信任得到发展和未发展的情况下普通社员合作满意度中介作用的变化。分析出信任建立对信任程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是信任建立可以通过合作满意度间接影响信任程度的增强,验证了合作满意度在信任建立与信任程度之间有中介效应。通过信任发展甄别,筛选出信任发展的普通社员进行再一次数据分析得出,信任发展加深了合作满意度对信任建立与信任程度的中介作用;而信任未发展的普通社员其合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减弱。第五,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合作满意度在信任发展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且进一步表现为不完全中介作用,合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占总体效应的比列约1/3。由此可以看出,合作满意度的出现,强化了信任建立与信任程度的这一信任发展过程的关系。当普通社员信任甄别为发展(针对有意愿继续合作的普通社员,再对其中的合作期望与促使继续合作的因素进行比较。根据条件“合作前不包含情感因素,而后续合作包含情感因素的普通社员”及甄别为信任发展)时,合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增强的。反之,信任表现为未发展时,合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是减弱的。从因子分析来看,信任建立诉求的影响因子与合作满意度的影响因子一致。普通社员对核心社员的个人特质最看重,自身销售保障和收入提高的关注度也非常高。由此本研究从合作社管理者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改善建议:有关政府应以培育和扶持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为目标,以农户切身利益为切入点,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格局,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培养机制。合作社管理者一方面应不断增强自身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应具有战略眼光,注重合作社中长期发展规划,培养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将当地相似和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提高经营组织的议价能力。并寻求与普通社员利益相契合的新利益点,最大程度的保障普通社员和自身的利益,实现双赢的局面。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继鹏;新型合作社组织构想[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6期
2 孟令彪,蔡玉辉,姜春明,于岩;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6期
3 ;国际合作社节的由来[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1年07期
4 河砚;解读合作社的价值和原则[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2年07期
5 李汉杰;;依托系统外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2年02期
6 ;《专业合作社章程(试行)》和《专业合作社指导办法(试行)》有关问题解释[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3年06期
7 邹辉,张丽,荣强,朱传春,袁洋;新型股份制农场式合作社——一种高效种植经营模式介绍[J];蔬菜;2004年05期
8 徐亦平;黄联红;周先法;许薇薇;;合作社的制度安排不能回避产权关系[J];浙江经济;2004年19期
9 傅宏波;;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化蛹为蝶”[J];观察与思考;2005年11期
10 许宝峰;专业合作社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红东;;大户领办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以箬横西瓜合作社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徐旭初;;新情势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安排[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3 《供销合作社制度建设研究》课题组;张景云;;合作社与批发:承接与实践[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韩冰;刘现武;;转变政府角色 促进合作社发展——基于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A];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2007年
5 李忠;鲍荣龙;章奇特;;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6 赵凌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另一种现实选择——浙北芦溪村青鱼合作社个案研究[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伟民;胡定寰;;小规模奶农组织化与合作化的演进——来自内蒙古舍必崖奶农合作社的经济解释[A];首届中国奶业大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钱庆武;;宣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调研报告[A];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2年安徽省科协年会宣城分会论文集[C];2012年
9 孙亚范;余海鹏;;农民生产服务合作社的发展和运行绩效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张锡炎;;南宝农民香蕉合作社——农业织织化发展的有效尝试[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志峰;张祥茂会见蒙古合作社代表团[N];中华合作时报;2006年
2 肖远金;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深层次矛盾[N];今日信息报;2007年
3 梁言邋联轩 红轩 陈仁云 薛伟;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柳绍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遭遇成长之痛[N];丽水日报;2007年
5 肖远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N];农民日报;2007年
6 小光;丹麦农民营销合作社制度特征[N];东方城乡报;2007年
7 修伟邋柳城;农民专业合作社打破市场“瓶颈”[N];大连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琥;专业合作社的新趋势和新诉求[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姚继军;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江苏经济报;2008年
10 李学武;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N];金融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洁;农民专业合作社契约选择与运营绩效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何国平;走向市场:农业流通领域合作组织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伟;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基于利益分配视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钱崔红;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社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赫松伟;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胜任力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徐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林凌;湖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6 刘畅;基于奶农利益的奶业合作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7 罗朝健;成员异质性农民合作社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8 侯燕红;政策扶持视角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9 耿玉芳;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信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榕栩;哈萨克牧区经济合作组织的生成、运作与变异[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7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134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