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经管硕士论文 >

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3 13:00
  提高能源效率作为既保持经济增长又减少能源消费的最佳途径,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能源强度因为其易于计算且利于国际间的比较常被用来衡量能源效率,所以在国家、企业和学界也受到广泛关注。当今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优化的关键期。因此,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路径,理清产业结构优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既能进一步加深对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影响的认识,又能对国家产业政策和能源政策提供建议。本文分析了我国三次产业和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现状,结果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经济重心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效果明显并且有进一步转移的趋势,从全国层面或地区、产业层面来看能源强度近年来都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采用2000年到2017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空间滞后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强度的直接影响路径和溢出效应;用递归路径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强度的间接影响路径和中介效应;用面板门限模型研究了经济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强度之间关系的影响,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并比较了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对能源强度直接影响的... 

【文章来源】: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路径分析


000年-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

三次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现状19图3-22000年-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Figure3-2Proportionofaddedvalueofthethreeindustriesfrom2000to2017从图3-2并结合前文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产业近年来也在持续增长但是第一产业占比却在持续降低,这表明第一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低。第二产业占比在2012年之前在46%左右微小的波动,在2012年之后表现出下降的状态。第三产业占比近20年来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样,在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占比,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1.2区域产业结构现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结构,资源禀赋等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本节把我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并考察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图3-32000年-2017年东部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Figure3-3EasternregionGDPandThreeIndustriesAddedValuefrom2000to2017从图3-3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取得了明显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平稳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且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在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保持持续高速

三次产业,增加值,总值,第二产业


3产业结构和能源强度现状19图3-22000年-2017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Figure3-2Proportionofaddedvalueofthethreeindustriesfrom2000to2017从图3-2并结合前文分析可以发现,第一产业近年来也在持续增长但是第一产业占比却在持续降低,这表明第一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低。第二产业占比在2012年之前在46%左右微小的波动,在2012年之后表现出下降的状态。第三产业占比近20年来整体上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同样,在2012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占比,这表明我国产业结构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型过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3.1.2区域产业结构现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结构,资源禀赋等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对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认识我国产业结构现状。本节把我国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并考察各地区的产业结构情况。图3-32000年-2017年东部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Figure3-3EasternregionGDPandThreeIndustriesAddedValuefrom2000to2017从图3-3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经济取得了明显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基本保持平稳趋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且第三产业增速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尤其是在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并保持持续高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与工业能源强度关系研究[J]. 李崇岩,王富忠.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9(08)
[2]产业结构合理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研究[J]. 姚小剑,党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3]能源价格、全要素生产率与工业能源强度关系的实证检验[J]. 武运波,高志刚.  统计与决策. 2019(16)
[4]中国进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耗强度的非线性门限效应研究[J]. 李素芳,李欣宇,吴芳.  统计与决策. 2019(15)
[5]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收敛性——基于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J]. 孟望生.  资源科学. 2019(07)
[6]产业结构高级化对能源消耗的非线性影响[J]. 陈菡彬,柴宏蕊,辛灵.  统计与决策. 2019(13)
[7]长三角制造业能耗与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J]. 李雪冬,江可申.  中国能源. 2019(05)
[8]制造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及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J]. 李太龙,陆敏辉,朱曼.  统计与决策. 2019(10)
[9]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J]. 邹璇,王盼.  软科学. 2019(05)
[10]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基于固定效应与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的估计[J]. 张永安,张彦军,马昱.  当代经济管理. 2019(09)

博士论文
[1]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强度变化问题研究[D]. 曹利战.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586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jjglss/3586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