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2 16:38

  本文关键词: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6年

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丁驰弘  

【摘要】:海底热液口微生物由于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对高浓度重金属具有极强的耐受能力,其良好的生物和化学多样性使它们能够产生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逐渐成为了海洋天然产物开发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两株从台湾龟山岛热液口泥沙和生物样本中分离得到的曲霉属真菌(YQ-13, Aspergillus sp. WU 243)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实验室发酵和金属逆境胁迫两种不同方式,研究其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层的次级代谢物,并利用NMR、LC-MS、UV等光谱分析手段对分离纯化后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曲霉属真菌YQ-13的浸膏中一共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天然产物,名称为3-hydroxy-2-(2-hydroxy-6-methoxy-4-methylbenzoyl)-5-methoxy(1),是二苯基甲酮类衍生物。其余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myristic acid (2), orcinol (3), 1,2-seco-trypacidin(4), leporin A(5), chaetominine (6),5-hydroxy-2-hydroxym ethyl-4H-pyran-4one (7), N-methyl-2-pyrolidinone (8)。从普通条件发酵培养的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 WU 243的浸膏中一共分离得到了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1-acetyl-7-hydroxy-β-arboline (9),2-(4-hydrixy phenyl)-ethanol(10), ergosterol (11), asperbiphenyl (12), hydroxysydonic acid(13), sydonol(14)aspergillusene A(15), diorcinol(16), acremolin(17),4H-pyran-4-one, 2,3-dihydro-3-hydroxy-6-methyl (18), ditryptophenaline(19)。热液口微生物由于其特殊的栖息环境使其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本文除了常规的培养发酵,还研究了Cu2+离子对曲霉属真菌YQ-13代谢模式的影响,发现虽然没有新天然产物产生,但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2种原本产量较低的二次代谢产物变成了主要的代谢产物;对Aspergillus sp. WU 243采用金属胁迫法培养,结果表明在Co2+刺激下其代谢模式发生改变,新产生了4种不同的代谢产物。通过提取分离,运用NMR,液相质谱联用等手段进行了结构鉴定,确认产生了一个混合型聚酮萜类的新化合物aspergstressin(20)并确定了其相对构型,并根据相关文献推测给出了可能的生合成途径。其余3个胁迫产物为已知化合物cyclo-(L-tryptophyl-L-phenylalanyl) (21),cordyol C (22),sydonic acid(23)。新化合物20由多取代的7元双烯环和高度稠合的三个聚酮类杂环构成主体骨架,其中稠合的5元酮醚环和6元内酯环还由一个酰胺桥接使其构成一个笼状结构。化合物21具有和普通代谢产物完全不同的骨架,化合物22为普通代谢产物diorcinol的羟基化产物,化合物23为普通代谢产物hydroxysydonic acid的脱羟基产物。这表明金属的逆境胁迫作用使热液口微生物原有的生合成路径和代谢模式发生变化,对于挖掘微生物基因潜力,开拓发现新的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Q93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建香;邱声祥;佘志刚;林永成;;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Gx-5代谢产物研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3年03期

2 黄远帆;李小霞;陈国栋;高昊;郭良栋;姚新生;;一株曲霉属地衣内生真菌中新的二苯醚类成分[J];菌物学报;2012年05期

3 郑彩娟;邵长伦;王开玲;赵栋霖;王亚楠;王长云;;一株软珊瑚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versicolor(ZJ-200801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2年02期

4 王淑军;陆兆新;吕明生;刘红飞;徐金利;杨磊;;一株深海热液口超嗜热古菌的分类鉴定及高温酶活性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漆辉洲;陈红;敖敬群;周洪波;陈新华;;一株深海中等嗜热嗜酸菌的分离及鉴定[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年02期

6 史高峰;孙浩冉;赵艳芳;陈学福;齐治国;;脱脂亚麻籽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7 鲁春华,黄耀坚,沈月毛;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var .fumigatus的次生代谢产物(英文)[J];中国天然药物;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燕荣;东太平洋热液烟囱硫化物中重金属抗性微生物及南大西洋跨洋中脊表层海水中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D];厦门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杰;马秀琴;陈卓尔;刘斌;海力茜·陶尔大洪;;恰麻古化学成分的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6年03期

2 尹慢慢;刘炎东;张黎明;;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抗菌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6期

3 陈艳琼;阮灵伟;;深海热液区超嗜热古菌Thermococcus sp.TVG2的培养分离与鉴定[J];微生物学通报;2015年03期

4 刘楠;李英新;李志勇;钟敏;雷晓凌;;珊瑚来源真菌天然产物及其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海洋药物;2014年04期

5 郑风荣;陈皓文;;2012年和2013年中国海洋微生物学成果分析[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石方方;焦国宝;丁长河;屈建航;屈凌波;刘仲敏;;耐酸耐高温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年04期

7 郭盛;段金廒;赵金龙;钱大玮;张雯洁;;滇枣仁化学成分研究[J];中药材;2014年03期

8 毕江涛;潘润霞;李乐;何萍;黄盼盼;王静;;牛心朴子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分析[J];草地学报;2014年01期

9 郑彩娟;唐雄肇;龚小路;韩彪;王小芬;刘慧;黄国雷;;一株药用红树尖瓣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化学成分研究[J];广东化工;2013年24期

10 唐雄肇;黄国雷;周学明;李小宝;陈光英;郑彩娟;;一株红树尖瓣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丁驰弘;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宪存;庄以彬;王乂;刘培培;徐志红;朱伟明;;花刺柳珊瑚共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x wz406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10年04期

2 魏美燕;邵长伦;谭倪;胡谷平;王长云;佘志刚;林永成;;南海海洋真菌Penicillium sp.(386#)次级代谢产物再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淑军;邓祥元;李富超;秦松;陆兆新;;耐高温酸性α-淀粉酶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与分析[J];海洋科学;2007年12期

4 陈红;陈新华;;4株不同来源的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某些生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台湾海峡;2007年04期

5 杨宇;万民熙;彭宏;邱冠周;黄菊芳;胡岳华;;一株黄铜矿专属浸出细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林岳夫;;《深海热液区微生物的筛选、基因克隆及其应用》项目通过专家验收[J];海洋信息;2007年03期

7 程海娜;胡岳华;高健;;一株嗜酸硫氧化菌的分离(英文)[J];生命科学研究;2007年02期

8 王春生;杨俊毅;张东声;朱利中;;深海热液生物群落研究综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2期

9 肖湘;王风平;;深海微生物的研究开发[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2期

10 党宏月;宋林生;李铁刚;秦蕴珊;;海底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美娟;深海重金属抗性菌的分离、鉴定以及菌株Brevibacterium sanguinisNCD-5铬(Ⅵ)还原机制的初探[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烨;王旻;张婷婷;蔡寅;毕然;罗晨;;海滨土壤芽胞杆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性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2 刘迎;马中良;王旻;;海滨土壤粘细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性质及产量调控的研究[J];微生物学通报;2006年03期

3 白超弦;卓英;张立新;;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深入挖掘放线菌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J];微生物学通报;2013年10期

4 张若飞;次级代谢产物与质粒[J];抗生素;1979年04期

5 陈芝;;日本科学家构建了外源表达次级代谢产物的通用宿主[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年04期

6 孙盈盈;离体培养生产次级代谢产物[J];生物技术通报;1997年02期

7 高菊芳 ,陶黎明;抗营养性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在治疗性应用(一)[J];世界农药;2004年03期

8 方玉春;姜仁吉;朱天骄;张敏;朱伟明;顾谦群;;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 BH4次级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张庆荣;;关于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遗传机制的研究[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0年01期

10 丁壮;李德海;顾谦群;朱天骄;;极地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平;李静;刘岚;;南海红树林真菌Fusarium sp.30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杨鑫;林滢滢;李静;刘岚;;南海红树林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P.303 azaphilone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莉媛;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一株南极来源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泽宏;林文翰;;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F62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广畏;马红艳;林爱群;孙新华;于贵洪;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两株南极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李德海;栾业鹏;朱天骄;顾谦群;;海洋来源微生物中靶向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鞠建华;马俊英;黄洪波;宋永相;王博;朱清华;莫旭华;周潇;;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何培青;陈靠山;沈继红;李光友;;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魁;彭冉;李越中;;堆囊菌的比较转录组分析[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群;二十五株丝状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与鉴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石磊;基因组挖掘指导下费希新萨托菌代谢产物定向分离与活性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汪焰胜;转录因子Clp在产酶溶杆菌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牛四文;两株深海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郭文强;六株不同海洋生境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彭吉星;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结构和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季乃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林挺;四株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朱天骄;南极放线菌药用资源的调查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李婷;链霉菌产生的(4S/R)-4,5-双氢-4-羟基格尔德霉素及其他新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与探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沙沙;土曲霉及产黄青霉液体发酵次级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纪仁飞;海洋真菌BY1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赵贵石;喜树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p.W112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马晓莉;两株拟茎点霉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张娟利;三株海洋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江昇平;几株极地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7 梅东海;三株极地微生物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多样性影响因子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年

8 刘俊慧;基于OSMAC策略的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9 周丹;土壤真菌Stachybotrys parvispora HS-FG-843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连杰;链霉菌Streptomyces avermitilis NEAU 1069-3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蚜虫活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海底热液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172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5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