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4 10:08

  本文关键词: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大连医科大学》 2015年

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

王旭东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段的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探讨不同时段的PPI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方法:入选2013年9月至2015年1月入住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五科病房,既往未经系统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3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测量身高、体重,并取空腹静脉血化验血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各生化指标。记录24小时动态血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结果计算24小时PPI、白昼PPI及夜间PPI。按照各时段的PPI将患者分为PPI0.4组及PPI≥0.4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头颅CT、眼底检查,取空腹静脉血化验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收集相关靶器官损害数据。比较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不同靶器官损害者与无相应靶器官损害者PPI的差异及不同时段PPI0.4组及PPI≥0.4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的差异。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CHOL、LDL-C、HDL-C、TRIG、Hcy和BMI以及不同时段PPI与高血压不同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时段的PPI对高血压不同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结果:1.24小时不同PPI分组性别构成比不同,PPI0.4组男性比例大于女性,PPI≥0.4组女性比例大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小时PPI≥0.4组年龄,血CHOL、LDL-C和Hcy水平均高于PPI0.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4小时PPI≥0.4组HDL-C水平低于PPI0.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G、BMI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脏、脑、颈动脉、肾脏和眼底等不同靶器官损害者24小时PPI、白昼PPI和夜间PPI均高于无相应靶器官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PPI、白昼PPI和夜间PPI≥0.4组心脏、脑、颈动脉、肾脏和眼底等不同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PPI0.4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脏、脑、颈动脉、肾脏和眼底等不同靶器官损害指标与24小时PPI、白昼PPI和夜间PPI均正相关。此外LVMI与年龄正相关;左室构型与年龄正相关,与性别呈负相关;IMT与年龄、CHOL、LDL-C、Hcy呈正相关;脑卒中与年龄、吸烟史、Hcy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CysC与年龄呈正相关;眼底损害与年龄呈正相关。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白昼PPI增高为LVMI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PPI增高为IMT、CysC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PI具有性别差异,PPI≥0.4者女性多于男性。2.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者24小时、白昼及夜间各时段PPI均显著高于无靶器官损害者。3.24小时、白昼及夜间各时段PPI≥0.4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均高于PPI0.4者。4.不同时段PPI对高血压不同靶器官损害的影响作用不同,其中白昼PPI增加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PPI增加是颈动脉增厚及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瑞英;潘丽丽;;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靶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10期

2 张刚;曹雪滨;祝之明;崔英凯;翁玉龙;马永娜;江明宏;;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9年05期

3 尹乾荣;孔德会;;高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4 戚本玲,张银环,管思明,吴剑平,饶利亚,王玲;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年05期

5 何权瀛;重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靶器官损害的防治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06期

6 林春;;优化降压达标,保护靶器官[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7期

7 郭志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14期

8 陈志学;丁国强;;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年11期

9 杜瑞雪;叶平;范利;;高龄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靶器官损害分析[J];临床荟萃;2010年02期

10 莫剑梅;黄荣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靶器官损害及治疗[J];医学综述;201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桃云;;静息心率增加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2 陈志学;丁国强;;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姚光辉;余新;朱红梅;;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尿酸水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8年

4 万征;孙跃民;李永乐;芦文丽;姚薇;于雪芳;王媛;王建华;;天津市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5 马春梅;刘惠亮;刘英;罗建平;;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6 王梦卉;张瑜;李南方;;“H”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7 李南方;程维平;严治涛;毕云伟;张丽丽;韩瑞梅;汪迎春;王国亮;周克明;张玮玮;张瑜;;睡眠呼吸暂停相关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调查与分析[A];第十三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秀玲;卜培莉;马伟红;刘榕;王飞;刘军妮;李昌军;;原发性高血压肾动脉阻力指数与早期靶器官损害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9 万征;焦薇;孙跃民;李永乐;芦文丽;姚薇;于雪芳;王媛;王建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代谢综合征与多靶器官损害的关系[A];中国心脏大会(CHC)2011暨北京国际心血管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林建珍;林金秀;杨霞;李巍;吴雅芳;;高血压合并多重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病人靶器官损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刘卉;[N];医药经济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菊红;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代谢紊乱、靶器官损害情况及其与MK2基因的关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2 孟玲慧;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对早期靶器官损害的影响[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东;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2 陶静;不同动态血压参数在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价值[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3 郭素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9年

4 肖琼;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男性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李敏;24h动态血压监测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唐云霞;动态动脉硬化指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意义[D];吉林大学;2014年

7 王健;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8 黄小云;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超负荷指数及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韩永康;老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靶器官损害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10 林建安;尿镁排泄与高血压病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不同时段动态脉压指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9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039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f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