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两株南极海洋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5 14:10

  本文关键词:三株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海洋大学》 2011年

两株南极海洋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马红艳  

【摘要】:南极海洋来源微生物生存环境特殊,其次级代谢产物结构新颖、活性独特,是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潜在来源。本论文采用了活性筛选和化学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对南极来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筛选,选取其中2株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真菌进行了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从采自南极海域的海绵、海藻、海水、海泥等11个样品中分离得到了58株真菌。通过海虾生物致死法初筛,获得活性菌株8株。对这8株菌株,我们采用两种培养基发酵,并采用人慢性髓原白血病K562细胞通过SRB法筛选,得到5株具有较强细胞毒活性的菌株。对5株活性真菌进行发酵条件摸索,以其中2株(PRB-2、PR4-1-3)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大量发酵,系统研究其活性次级代谢产物。 对2株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薄层色谱、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LH-20凝胶柱色谱、高压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纯化手段,从菌株PRB-2(Penicillium crustosum)的粗提物中分离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1-15);从菌株PR4-1-3(Penicillin chrysogenum)的粗提物中分离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16-24);共24个化合物。 利用现代波谱学(IR,UV,MS,NMR,X-ray)确定了全部24个化合物(1-24)的化学结构(化合物结构及名称参见Table 1),其中新化合物3个。新化合物结构类型为γ-丁内酯(1-3),其中1为新骨架化合物。已知化合物包括5个生物碱(4-7、18)、4个蒽醌(8、19-21),6个苯的衍生物(9-11、22-24)、2个杉酮类化合物(16-17)和4个其他类化合物。 通过SRB法初步评价了新化合物1-3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3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同时以MDCK细胞株为模型,采用CPE方法,对新化合物1-3和已知化合物16-17的抗H1N1流感病毒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化合物2在50 ug/mL时,抑制率达到42.9%,具有弱效抗病毒活性;化合物16在50 ug/mL时,抑制率达到50%,具有中效抗病毒活性。通过文献查阅得知,化合物viridicatin(4),viridicatol (5),cyclopenine (6),cyclopenol (7);secalonic acid D(16),meleagrin (18),citreorosein(19)和emodin(21)都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两株菌发酵浸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浸膏活性筛选结果相符。 综上,本文从采自南极海洋的共11个样品中分离筛选出5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真菌;从其中2株真菌中发现了24个次级代谢产物,阐明了全部24个单体化合物的结构,发现了3个新γ-丁内酯类化合物,其中1为新骨架化合物。上述研究为天然产物化学提供了新的结构类型,对拓展南极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南极海洋来源真菌中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9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吉星;三株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新生;海洋抗肿瘤药物研究展望[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2 梁荣感;罗伟生;李利亚;徐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的研究[J];华夏医学;2006年03期

3 刘燕兰;肖丽华;吴敏;陈帅;杨瑞丽;;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研究的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7年06期

4 张波涛,缪锦来,李光友,崔科远;极地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4年02期

5 朱天骄;顾谦群;朱伟明;方玉春;刘培培;;南极微生物的分离及抗肿瘤活性筛选[J];中国海洋药物;2006年01期

6 辛志宏;方玉春;朱天骄;段琳;顾谦群;朱伟明;;海绵来源真菌黄灰青霉Sp-19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药物;2006年06期

7 牛德庆;田黎;周俊英;郑立;陈靠山;;南极生境真菌Gliocladium catenulatum T31菌株杀虫活性的研究[J];极地研究;2007年02期

8 陈立;顾谦群;;海绵来源真菌代谢产物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Isolation and phylogenetic assignation of actinomycetes in the marine sediments from the Arctic Ocea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5年06期

10 焦瑞身;新世纪微生物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培养[J];生物工程学报;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浦寅芳;孔德平;王增池;暴增海;马桂珍;;抗植物病原真菌海洋细菌L_1-9菌株的发酵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2 韩小贤;王显伦;黄晓睿;;霉变玉米分离真菌YMF-7产物中毒素成分的识别[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3 李端;郭利伟;郭伟云;李延兰;;抗肿瘤药用植物及其内生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韩洁;赵杰宏;;内生真菌gyzy-20生产高三尖杉酯碱的成分分析及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5 李贺;林学政;刘同军;;南极适冷菌Rheinheimera sp.97产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的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蔡晨秋;唐丽;龙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7 方海霞;赵惠娅;陈发荣;王燕;林学政;;南大洋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的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8 范丽霞;郑继平;;植物内生菌抗肿瘤活性产物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9 那广水;周传光;叶亮;孙茜;姚子伟;李红霞;奚涛;;北极微生物的分离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筛选[J];水产科学;2008年08期

10 唐雪辉,毛凯,干友民,刘琳;植物内生真菌的应用研究概况[J];草原与草坪;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小贤;王显伦;黄晓睿;;霉变玉米分离真菌YMF-7产物中毒素成分识别[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2 许凤清;刘金旗;;海洋药物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3 柴云晶;崔承彬;李长伟;;产紫青霉G59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株新产抗肿瘤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晓辰;宋经元;姚辉;陈士林;韩建萍;;宏基因组学与道地药材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金铠;盐胁迫诱导的耐盐天才菌株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谢彬;基于“肺合大肠”理论的敷胸巴布贴干预Ⅳ诱导小鼠肺炎免疫机制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韩磊;四种南海珊瑚与两种内生真菌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生态学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常显波;不同环境海洋放线菌多样性研究及2株放线菌新菌的分类鉴定[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冀世奇;海洋微生物高通量培养和分选技术的建立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梁健;子午岭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石若夫;栀子组织和悬浮细胞培养及其多糖的分离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韦继光;罗汉松科、山茶科和红豆杉科植物内生拟盘多毛孢的多样性及拟盘多毛孢属分子系统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刘会梅;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分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年

10 韩小贤;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京;南海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和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sp.中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克生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赵杰;中国南海两种柳珊瑚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宋春丽;耐冷酵母Guehomyces pullulans17-1菌株乳糖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萍;灵菌红素Uncedylprodigiosin抗肿瘤活性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周丽娜;两株深海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杨春丽;两株海洋微生物中的活性吲哚生物碱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常振国;瑞香狼毒根际疣孢青霉菌YL-52的液体发酵培养及代谢产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景景;苯乙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真菌生物活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双霜;东海海域具潜在应用价值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定[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刘慧娟;毛乌素沙地土壤生物结皮细菌多样性分析与拮抗菌株5A5-3的筛选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发左;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转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杜林;五株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之浩,刘传秀,李凤良,韩招久;小菜蛾继代繁殖大量饲养方法研究初报[J];贵州农业科学;1990年04期

2 缪锦来,李光友,侯旭光,张沂萍,姜英辉,王波,张波涛;UV-B辐射对南极冰藻中抗辐射物质的诱导作用[J];高技术通讯;2002年04期

3 侯旭光,李光友,姜英辉;南极冰藻(硅藻)细胞质中无机离子的变化与低温适应性的关系[J];高技术通讯;2002年06期

4 梁静娟;王松柏;庞宗文;詹萍;白先放;黄日波;;海洋细菌Bacillus pumilus PLM4产抗肿瘤多糖的发酵条件优化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6年03期

5 侯旭光,姜英辉,李光友;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J];黄渤海海洋;2002年01期

6 曹秀明;徐海娇;尚明;刘万顺;;壳寡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波涛,缪锦来,李光友,崔科远;极地微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4年02期

8 林厚文,易杨华,姚新生,釜野德明;总合草苔虫抗癌活性成分Bryostatins的研究概况[J];中国海洋药物;1997年03期

9 方金瑞;海洋微生物:开发海洋药物的重要资源[J];中国海洋药物;1998年03期

10 郭跃伟;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究进展及展望——第10次国际海洋天然产物研讨会简介[J];中国海洋药物;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质体控制与各种结构产物[J];抗菌素;1976年03期

2 杨烨;王旻;张婷婷;蔡寅;毕然;罗晨;;海滨土壤芽胞杆菌的初步鉴定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性质[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3 张若飞;次级代谢产物与质粒[J];抗生素;1979年04期

4 杨宁;董悦生;刘文财;路新华;丁彦博;郑智慧;;固态培养法提高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年10期

5 宋琦;;你了解次级代谢产物吗?[J];消费指南;2011年07期

6 张庆荣;;关于次级代谢产物产生的遗传机制的研究[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0年01期

7 丁壮;李德海;顾谦群;朱天骄;;极地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4年01期

8 王淑霞;朱天骄;卢圳域;顾谦群;朱伟明;;海洋新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年09期

9 刘昌衡;夏雪奎;齐君;张永刚;袁文鹏;孟秀梅;贾爱荣;孙永军;胡炜;;海参共生微生物HS-3 Alternaria sp.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J];中药材;2010年12期

10 邓舟;唐丽丹;廖小建;徐石海;;海绵Phakellia fusca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J];中药材;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平;李静;刘岚;;南海红树林真菌Fusarium sp.30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杨鑫;林滢滢;李静;刘岚;;南海红树林真菌Penicillium sclerotiorum SP.303 azaphilone类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七届全国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李莉媛;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一株南极来源真菌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八届天然有机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泽宏;林文翰;;深海来源真菌Aspergillus sp.F62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吴广畏;马红艳;林爱群;孙新华;于贵洪;朱天骄;李德海;顾谦群;;两株南极深海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6 李德海;栾业鹏;朱天骄;顾谦群;;海洋来源微生物中靶向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鞠建华;马俊英;黄洪波;宋永相;王博;朱清华;莫旭华;周潇;;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A];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资源学术暨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运行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李德海;;深海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A];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何培青;陈靠山;沈继红;李光友;;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与植物抗病防御反应[A];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生物工程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韩魁;彭冉;李越中;;堆囊菌的比较转录组分析[A];2012年第五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乃云;凹顶藻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和化学分类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林挺;四株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朱天骄;南极放线菌药用资源的调查及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丁玲;八株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5 车茜;五株海洋来源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胡德军;三株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蔡生新;五株海洋来源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黄永富;六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6年

9 姚遥;五种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10 李莉媛;四株南极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宁;固态培养法增加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鞠培殿;Corallococcus coralloides 085B04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结构表征[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3 周丽娜;两株深海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焦杰颖;两株海绵来源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林诚;红树植物内表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筛选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刘加庆;粘细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安然;蜚蠊共附生放线菌的分离、活性筛选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尤怀成;两株植物内生炭角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计长柱;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 HB1-19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吴云丹;两株疣孢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三株海洋来源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5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205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