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穿透素3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7-04-12 13:17

  本文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穿透素3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多种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慢性间歇性缺氧导致的低氧血症等增加了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国内外针对OSAH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相关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由于OSAHS和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病机制中均有炎症的参与,其主要涉及分子水平的穿透素3(pentraxin-3,PTX3)、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脂等相关指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对照组、OSAHS合并ACS组及ACS组间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差异,探讨血清PTX3水平在OSAHS患者合并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1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心内科的患者,经冠状动脉CT检查或造影检查未见确切冠状动脉狭窄成人,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AHI)5次/h的受试者19例纳入对照组。选取症状开始后8小时内的ACS患者65例,抽取血标本,并监测72h内心肌标志物水平,选取最高值。待病情平稳后行PSG监测,AHI≥5次/小时者34例,纳入OSAHS合并ACS组,AHI5次/小时者31例纳入AC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s,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PTX3水平,hs-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针对连续性变量首先使用K-S正态性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间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别按ACS诊断构成及OSAHS严重程度分亚组分层分析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结果:(1)三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及伴随情况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所有ACS患者ST抬高性心梗(STEMI)、非ST抬高性心梗(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诊断构成上,ACS组分别为10例(32.3%)、11例(35.5%)和10例(32.3%);ACS合并OSAHS组分别为11例(32.4%)、11例(32.4%)和12例(35.3%);两组间诊断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受试者PSG检测结果及临床生化指标中,经K-S正态性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AHI、nadirSpO2、PTX3、hs-CRP、CK-MB、CTNI、Glu,组间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三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CS合并OSAHS组和ACS组AHI、PTX3、CK-MB、CTNI、Glu明显增高(P值均0.05),且ACS合并OSAHS组高于ACS组(P0.05);与另两组相比,ACS合并OSAHS组nadirSpO2明显降低(P0.001)。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TC、TG、HDL-C、LDL-C和TC/HDL-C,经方差分析显示,三组间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ACS的危险因素,其中AHI、nadirSpO2、血清PTX3、hs-CRP和HDL-C与ACS的危险具有相关性(P0.05)。随AHI、血清PTX3、hs-CRP水平升高,对ACS的危险性越高;而nadirSpO2和HDL-C则相反,此两者水平越低,对ACS的危险性越高。(5)血清PTX3及hs-CRP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TX3与AHI、CK-MB、CTNI正相关(r分别为0.506、0.756、0.766,P值均0.001),与nadirSpO2负相关(r=-0.468,P0.001)。hs-CRP与AHI、CK-MB、CTNI正相关(r分别为0.258、0.569、0.547,P值均0.001),与nadirSpO2负相关(r=-0.236,P0.001)。相关系数显示,PTX3与AHI、nadirSpO2、CK-MB、CTNI显著相关。(6)ACS患者三亚组(分为STEMI、NSTEMI、UA)分层分析后显示PTX3、hs-CRP、CK-MB和CTNI在心梗组患者中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HI和nadirSpO2的三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以AHI(AHI 5-15次/h为轻度,15-30次/h为中度,30次/h以上为重度)将OSAHS分亚组分层分析后显示PTX3在中、重度组较轻度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TX3升高是OSAHS并发AC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二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上优于hs-CRP。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急性冠脉综合征 穿透素3超敏 C反应蛋白 多导睡眠图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66;R543.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前言11-12
  • 试验方法12-16
  • 结果16-21
  • 讨论21-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1
  • 综述31-43
  • 参考文献38-43
  • 致谢43-4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丽;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炎症[J];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2002年01期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3 李天德;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策略的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年08期

4 奉佳山;急性冠脉综合征二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3年06期

5 张艳,张宁坤;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健康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6 王紫逸;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J];中医研究;2005年05期

7 邓学军,覃数;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杨雪,柴艳芬,崔书章,寿松涛;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5年02期

9 郜玉珍;张颖;;年龄及婚姻状况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J];临床医药实践;2006年02期

10 王艳丽;臧彬;董慧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海峰;;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救与护理[A];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李海燕;;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A];2008第十一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彭民安;刘传垠;万凤福;王雪樵;易志强;;3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心血管病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庞永诚;刘明;龚瑞芸;陈斌;魏丹霞;杨汝文;;五项炎性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A];2009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韩君;陈玉成;宋莹;黄浩;曾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现状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夏鹄;冯凯;刘利峰;张军;王明志;金姗;路浩军;;应用蛋白质谱技术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标记蛋白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炳海;吴金;黄鑫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紊乱调查[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邓秋迎;邓燕妹;;急性冠脉综合征“绿色通道”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谢培怡;许秀娟;姚宇玫;李静芝;沈盛晖;茅国群;陈瑶;;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相关的临床研究[A];2006年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何炳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孙进军;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应重视介入法[N];健康报;2009年

2 记者周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有新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3 莎莎;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治疗美欧达成共识[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闻一;及早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周自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新观点[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王雪飞;拜瑞妥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率[N];健康报;2012年

7 李杰;警惕无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8 张旭;新型抗凝药物可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复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伟 向小峰;上海医生解剖急性冠脉综合征[N];健康报;2004年

10 李颖;克赛将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彩娥;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标志物的筛选与临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陈欣;淋巴毒素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3 许竹梅;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及他汀类降脂药的抗炎机制[D];中南大学;2003年

4 戴健;基因、蛋白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评估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5 杜绮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13年

6 袁敏杰;无创心电标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价值[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郭敏;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分化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孙雪岩;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现状调查、预后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罗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GDF-15水平与一年预后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10 尹晴;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介入治疗的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IL-17的表达[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杨柳;急性冠脉综合征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陈洁;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杨宝刚;应用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东升;缺血修饰蛋白、胱抑素C、NT-pro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余阳阳;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临床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许晶晶;不同强度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8 张明明;急性冠脉综合征二级预防用药现状调查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9 卫海松;替格瑞洛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观察[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潘彩虹;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抑制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穿透素3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01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1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