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硕士论文 >

基于PXR/NF-κB信号通路探讨冬凌草甲素对PI-IBS肠道屏障的保护机制

发布时间:2023-04-03 04:44
  目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是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内脏痛敏的关键原因,其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可以改善PI-IBS大鼠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并减轻内脏痛敏,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近期研究显示PXR/NF-κB负反馈环可调节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但冬凌草甲素是否通过该环路调控肠道屏障功能减轻内脏痛敏尚不明确。本项目拟采用PI-IBS大鼠模型,考察冬凌草甲素减轻PI-IBS内脏痛敏的疗效;以PXR激动/拮抗PI-IBS大鼠模型结合肠道屏障功能评价指标,探究冬凌草甲素通过激动PXR改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作用;在过表达/沉默PXR的细胞中,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明确冬凌草甲素通过PXR/NF-κB负反馈环调节Caco-2细胞屏障功能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对明确冬凌草甲素治疗PI-IBS的分子机制以及进一步认识PI-IB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PI-IBS大鼠模型,以病变活动指数(DAI),腹部收缩反射实验(AWR),结肠长度及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为指标,明确ORI对P...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冬凌草甲素对PI-IBS肠道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
    1 体内探究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PI-IBS大鼠模型评价
            1.2.2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药效学探究
            1.2.3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1.2.4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2 体外探究冬凌草甲素对细胞屏障功能的干预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溶液的配制
            2.1.3 方法
        2.2 结果
            2.2.1 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对Caco-2 的细胞活力检测
            2.2.2 LPS诱导Caco-2 细胞屏障损伤模型
            2.2.3 冬凌草甲素对LPS致 Caco-2 细胞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冬凌草甲素通过PXR/NF-κB信号通路改善PI-IBS的分子机制研究
    1 体内探究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中PX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1.1 材料
            1.1.2 方法
        1.2 结果
            1.2.1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PXR和 NF-κB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2.2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PXR和 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1.2.3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PXR/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1.2.4 冬凌草甲素对PI-IBS大鼠结肠组织中PXR下游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1.2.5 冬凌草甲素对PXR潜在的激动作用
                (1)冬凌草甲素和PXR的分子对接分析
                (2)冬凌草甲素对正常大鼠结肠组织中 PXR 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2 体外探究冬凌草甲素对Caco-2细胞炎症模型中 PXR/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溶液的配制
            2.1.3 方法
        2.2 结果
            2.2.1 冬凌草甲素对Caco-2 细胞屏障损伤模型中PXR和 NF-κB基因表达量的影    响
            2.2.2 冬凌草甲素对Caco-2 细胞屏障损伤模型中PXR/NF-κB信号通路下游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2.2.3 细胞实验验证冬凌草甲素对PXR的激动作用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本文编号:37806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mpalunwen/37806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7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