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分泌蛋白基因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7 20:26

  本文关键词: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分泌蛋白基因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年

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分泌蛋白基因功能研究

徐明  

【摘要】: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VD)的寄主范围极广,可以侵染600多种植物,其中主要农作物184种,全球每年因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在棉花上引起的棉花黄萎病被称为棉花的“癌症”,是我国棉花生产上的第一大病害,严重影响我国棉花的产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丽轮枝菌胞外分泌蛋白是造成棉花黄萎、落叶和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大丽轮枝菌的胞外分泌蛋白将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前期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分离自棉花的高、低两种致病类型的大丽轮枝菌开展了全基因组测序工作。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得到了髙毒力大丽轮枝菌VDG1相对于低毒力菌株VDG2的11个特异大片段。利用Signal P 3.0、TMHMM 2.0、Wo LF PSORT、Phobius和Y-Loc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特异大片段上编码的蛋白进行了分泌特性预测,并从中克隆了这11个特异大片段上6个特异分泌蛋白的编码基因;并将这6个特异的分泌蛋白分别命名为HSSP1(HighVirulent Special Secreted Protein 1,HSSP1)、HSSP2、HSSP3、HSSP4、HSSP5和HSSP6。依据基因组测序信息,设计跨内含子引物,分别通过PCR对这6个基因在VDG1中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通过Signal P 3.0预测了其信号肽的编码序列,并利用酵母信号肽跟踪系统对预测的信号肽序列进行了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这6个信号肽序列均具有分泌活性,即这6个蛋白均为有活性的分泌蛋白。在此基础上对VDG1在侵染感病寄主军棉1号后的不同的侵染时间点检测了这6个基因的表达情况,检测表明这6个基因均在侵染早期被诱导表达。然后我们利用蔗糖、半乳糖、木糖、木聚糖、淀粉、果胶和纤维素等七个不同的单一碳源的培养基分析了VDG1中这6个基因在不同碳源营养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推测这6个基因可能参与了病原菌的早期侵染过程。为了明确这6个特异基因与大丽轮枝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大丽轮枝菌由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并通过该体系成功获得了除HSSP4以外其它5个HSSPs基因。对这5个突变株的生物量(菌丝和孢子产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突变株与野生型相比均明显降低,但是突变株之间的生物量降低程度差异较大。对这5个突变株利用单一碳源培养基分析了突变体对测试碳源的利用情况,发现虽然突变体菌落形态上并未产生较大变化,但对碳源的利用上却产生一定的差别。进而利用定量蘸根接种方法对这5个突变株进行了致病力测定,与野生型高达65的病情指数相比突变体的致病能力均有所下降,最高为50.27±1.34,最低为38.39±2.30。综上所述,这6个蛋白均为有活性的分泌蛋白,除HSSP4以外的5个髙毒力大丽轮枝菌VDG1特异的分泌蛋白均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43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林;牛程旺;李保华;李桂舫;王彩霞;;苹果树腐烂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及其活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2年02期

2 刘凤权,章元寿;棉花黄萎病菌毒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棉花学报;2003年01期

3 徐冬青,陈永萱;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法建立与应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燕孝民;杨蕊枝;;向日葵黄萎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5 胡沂淮,邵蔚蓝;木聚糖酶[J];生命的化学;2002年03期

6 刘亮伟;秦天苍;王宝;刘全军;刘新育;王明道;;木聚糖酶的分子进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年06期

7 王正芬;;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1eb.)的寄主种类鉴定[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8 薛晓丹;屈志鹏;王晓杰;张永红;李国田;黄丽丽;康振生;;小麦条锈菌萌发夏孢子cDNA文库中编码分泌蛋白的序列预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朱荷琴;冯自力;李志芳;赵丽红;师勇强;;蛭石沙土无底纸钵定量蘸菌液法鉴定棉花品种(系)的抗黄萎病性[J];中国棉花;2010年12期

10 杨志敏;毕阳;李永才;寇宗红;包改红;刘成琨;王毅;王蒂;;马铃薯干腐病菌侵染过程中切片组织细胞壁降解酶的变化[J];中国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裴旭;向日葵黄萎病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2 赵凤轩;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的获得及其在棉花中侵染过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3 王妍;大丽轮枝菌对黄栌植株的侵染特点及其定量检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英,吴德祥,路曦结,产焰坤;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2 薛莲,檀根甲;采后苹果果实轮纹病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3 唐建辉;王伟;;西瓜炭疽菌核糖体基因ITS区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4 张强;马齐;徐升运;陈卫峰;刘敏;;木聚糖酶降解玉米秸秆的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5 张亮;鹿秀云;李社增;李宝庆;郭庆港;马平;董金皋;;抗·感棉花品种体内棉花黄萎菌的动态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李亚宁,魏艳敏,刘大群,杨文香,张汀;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血清学检测——抗原处理的比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赵志泉;赤国彤;孟庆芳;杨文香;张汀;刘大群;;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有效成分的初步提取与纯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8 于丽娜;闫红飞;宗淑萍;张汀;杨文香;刘大群;;冬枣黑疔病病原菌毒素致病机制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9 李向彬;蒋继志;郭会婧;;草莓根腐病菌致病物质的初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马丽艳;张俊华;崔崇士;;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毒素对寄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车建美;肖荣凤;蓝江林;朱育菁;刘波;;尖孢镰刀菌β-D-葡萄糖苷酶产酶条件的初步研究[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王雪;王省芬;马峙英;张桂寅;李喜焕;;黄萎病菌胁迫条件下棉花叶片的蛋白质组分析[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3 李海龙;陈嘉川;杨桂花;;木聚糖酶及其生物漂白研究进展[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4 杨开烈;刘太国;张敏;陈万权;;核糖体RNA基因ITS序列在真菌研究中的应用[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5 沙月霞;简桂良;许东;肖崇刚;;不同致病型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产毒能力及致萎性比较[A];农业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研究[C];2005年

6 肖计玲;温变英;李文英;;植物病原真菌毒素研究进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纯胄;刘福明;林定鹏;;棚栽茄子灰霉病的发生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及其防治对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詹志春;程学慧;苏纯阳;;新一代的饲用酶制剂——细菌性木聚糖酶[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9 张纯胄;刘福明;林定鹏;;棚栽茄子灰霉病的发生与温湿度环境的关系及其防治对策[A];保护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莲梅;马铃薯早疫病菌多样性和侵染过程及品种抗病机制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1年

2 刘坤;海岛棉ERF族B3和B1亚组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与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3 樊景超;苹果果实病害近红外光谱信息获取与识别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高苇;我国黄瓜棒孢叶斑病的病原学及诊断技术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田李;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体系的建立及分泌蛋白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付洁;苹果黑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其快速分子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蕾;灰葡萄孢菌菌株CanBc-1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力衰退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忠;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野生茄子托鲁巴姆的响应机制及病程相关基因的分离与表达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9 伏颖;烟草靶斑病菌遗传分化、侵染特性及致病机理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建营;疫霉菌生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认辉;棉花抗黄萎病鉴定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芳;栲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的分类和皮下盘菌种内遗传多样性的ITS序列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姚顺平;无机铜试剂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翠芳;棉花抗黄萎病鉴定体系的优化和抗性机制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吉琴;海岛棉枯萎病抗性遗传分析及抗病性QTL定位[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梁亚军;新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筛选[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赵静静;F/10及G/11木聚糖酶家族的数学建模与分析[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飞;生物有机肥和拮抗细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效应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李琴;冬枣锈病发病规律及病生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赵鸣;山东省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国;赵丽芬;赵国忠;;远缘杂交棉花品种石远321的选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陈海英;廖富蘋;林健荣;罗天宽;;拮抗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3 雷增普;北京地区黄栌黄萎病病原菌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年03期

4 葛瑾;颜蓉;宋立洲;田呈明;;黄栌枯萎病的综合防治策略[J];中国城市林业;2007年03期

5 张立荣,徐大庆,刘大群;SSR和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王亮;胡建平;;结核分枝杆菌(H_(37)Rv)分泌性蛋白的生物信息学预测方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周庭辉;戴小枫;;棉花抗黄萎病生理与生化机制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4期

8 曾芸;向日葵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9 朱建兰,何玉华;土壤因子对茄黄萎病菌侵染和生长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赵凤轩;戴小枫;;棉花黄萎病菌的侵染过程[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柴友荣;植物抗大丽轮枝菌受体类蛋白基因及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2 王晨芳;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迸发的组织学和细胞化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雷娜;番茄黄萎病抗病基因Ve的分子标记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2 李伦光;土壤因子对黄栌枯萎病发生的影响及病害防治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王晓利;农杆菌介导的瑞氏木霉转化及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丁明会;棉花远缘杂交种质及部分湖北省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5 韩婧;香山黄栌枯萎病防治初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李;陈捷胤;汪佳妮;王金龙;戴小枫;;高效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基因敲除体系的构建[J];微生物学报;2011年07期

2 章元寿;王建新;周明国;;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多糖组份对棉花致萎作用的研究[J];真菌学报;1991年02期

3 章元寿;王建新;方中达;;大丽轮枝菌毒素的脂肪组分对棉花致萎活性研究[J];真菌学报;1992年03期

4 章元寿;王建新;刘经芬;方中达;;大丽轮枝菌毒素的分离、提纯及生物测定[J];真菌学报;1989年02期

5 商文静;陈婷;白应文;杨家荣;胡小平;;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条件及致死温度[J];菌物学报;2013年06期

6 章元寿;王建新;方中达;;大丽轮枝菌毒素致萎活性成分的研究[J];菌物学报;1990年01期

7 王金龙;陈捷胤;柳少燕;李蕾;戴小枫;;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片段SCF73突变株的构建及其致病力测定[J];微生物学报;2012年11期

8 陈瑞辉,周晓云,王克荣;大丽轮枝菌RAPD反应组分的优化与应用[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2年03期

9 杨家荣,Harris D C;大丽轮枝菌Nit突变体产生及其营养亲和性测定[J];西北农业学报;1992年01期

10 刘曼西,刘晓,徐铭;轮枝菌诱导棉花细胞的氧化迸发[J];生物技术;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晟;王彩月;张昕;林玲;赵明文;周益军;;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及其根部定殖观察[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魏锋;余真真;杨家荣;徐向明;胡小平;;土壤中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检测与定量[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胡东芳;胡小平;;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表达谱特征[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亚宁;魏艳敏;刘大群;杨文香;张汀;;棉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的血清学检测——不同抗原的比较[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程颖慧;章桂明;王颖;徐浪;;黑白轮枝菌和大丽轮枝菌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陶杰;章桂明;程颖慧;姜子德;;轮枝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冯自力;李志芳;师勇强;赵丽红;朱荷琴;李彩红;刘义杰;王玲飞;;分离自棉花的轮枝菌“种”的鉴定[A];中国棉花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立英;黄国红;刘大群;;棉花大丽轮枝菌RAPD遗传多态性分析[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贾芝琪;李颖章;;NO介导棉花悬浮细胞抗大丽轮枝菌毒素抗性反应[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郑晓华;李颖章;;棉花愈伤组织细胞对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抗性反应的超微结构观察[A];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明;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分泌蛋白基因功能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肖红利;棉花组织诱导体系中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分析及其致病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Sami Mohammed Adam Mohammed;大丽轮枝菌毒力基因的筛选与功能鉴定[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4 刘实忠;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鉴定和分离大丽轮枝菌外泌毒素中的致萎活性因子[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柴友荣;植物抗大丽轮枝菌受体类蛋白基因及甘露糖结合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储俊;大丽轮枝菌分泌蛋白质组学及酵母同源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苏晓峰;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进行大丽轮枝菌致病力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8 李群;钙依赖蛋白激酶和腺苷酸环化酶参与拟南芥响应大丽轮枝菌毒素诱导信号转导过程的实验证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文献;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诱导烟草过敏反应和抗病性功能域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10 陈相永;大丽轮枝菌不同毒力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及重测序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新艳;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突变体的筛选及致病基因VdCYP1功能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赵玉兰;利用基因沉默验证大丽轮枝菌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致病力[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师勇强;常用药剂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影响[D];宁夏大学;2015年

4 毛建才;聚多糖脱乙酰酶基因家族VdpdaAs在大丽轮枝菌中的功能分析[D];石河子大学;2015年

5 赵凤轩;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大丽轮枝菌的获得及其在棉花中侵染过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韩绍辉;农杆菌介导的大丽轮枝菌的遗传转化[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7 Ahmed Abd ElAleem ElSharawy;大丽轮枝菌的遗传多样性和营养亲和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祁伟彦;高致病型大丽轮枝菌特异激酶基因的功能初步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9 张进霞;氨基酸铜对大丽轮枝菌的生长及其毒素蛋白的抑制作用[D];河北大学;2006年

10 白应文;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毒力大丽轮枝菌特异分泌蛋白基因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9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179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3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