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3 20:08

  本文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

杨怡  

【摘要】:捻转血矛线虫能寄生于反刍动物皱胃引起严重的捻转血矛线虫病,偶尔也见于人和鼠等非适宜宿主。该病的发生呈现出气候、地理、牧场条件和宿主生理状态依赖性。耐药性的产生和有效疫苗的缺乏给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因此发展免疫学防治方法十分迫切。探明宿主针对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应答规律是发展免疫防治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对中国部分地区羊胃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和捻转血矛线虫的系统进化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建立绵羊的捻转血矛线虫人工单次感染模型,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感染前后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进而通过qRT-PCR技术分析细胞因子表达的动态变化,明确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规律;建立线虫-细胞共培养系统和沙鼠感染模型,观察线虫的生长发育并检测细胞和沙鼠的免疫指标变化,探明宿主的早期免疫反应。研究结果将为阐明宿主针对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应答规律奠定基础。1.中国部分地区羊胃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捻转血矛线虫系统进化分析本研究于2014年9-12月采集了来自山东、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河北、江苏、天津和青海9个省(市)的490份羊粪样品,进行了寄生虫虫卵的鉴定;于2004-2013年采集了来自浙江省嘉兴地区的15份捻转血矛线虫成虫样品,通过扩增ITS-2和ND4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各地羊胃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均较严重,感染虫种严重程度依次为原虫(83.27%)、线虫(64.29%)和绦虫(49.80%),感染较严重的三个地区为天津、青海和内蒙古,感染较轻的三个地区为江苏、黑龙江、山东。对捻转血矛线虫嘉兴分离株的15个样品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ITS-2和ND4基因在10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变异,变异范围分别为0.0%-3.9%和0.4%-4.8%,变异程度较小且呈随机性变化不随年份增加规律发生。本调查结果将为制定更合理的寄生虫防控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宿主T淋巴细胞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为研究宿主T淋巴细胞应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本试验将人工培养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三期幼虫(L3)单次攻入绵羊体内建立了感染模型。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绵羊后25d开始产卵,30d时达到顶峰,最高日产卵量为2,475卵/克粪,产卵时间持续18 d,证明寄生成功。感染30 d和60 d时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都显著增强,表明绵羊感染后细胞免疫反应被激发。血清中总IgG含量随感染日龄增加而上升,在30 d时达到顶峰,之后缓慢下降,直至稳定寄生时仍处于高含量,证明感染也诱发了绵羊的体液免疫反应。检测结果证实感染模型建立成功。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感染后0 d、3d、30d和60d的绵羊T淋巴细胞,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了感染后各日龄之间T淋巴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在3d vs. 0d、30d vs. 0d、60d vs. 0d、30d vs. 3d、60d vs.3d和60d vs.30d比较组中获得了853、242、42、1058、805和102个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功能聚类主要为细胞组分、代谢过程、生物过程调节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细胞交流、细胞生长与衰亡、免疫系统过程等途径。对SLC9A3R2、ABCB9、COMMD4、SUGT1、FCER1G、 GSK3A, PAK4和FCER2等20个特异性表达的重要基因分析显示,它们的功能主要与细胞内稳态维持和免疫反应有关。抗蠕虫感染的重要因子IL-13在感染后60 d表达量上升,推测可能与感染后期绵羊彻底清除捻转血矛线虫有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宿主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规律。3.绵羊T淋巴细胞应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研究基于绵羊感染模型,本试验运用qRT-PCR技术检测了T淋巴细胞中13个经典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感染3d时,调节型细胞因子IL-10和TGF-β表达升高,预示着绵羊早期感染时调节性免疫应答占主导地位。感染30 d时,Thl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β、GM-CSF和Th2型细胞因子IL-13、IL-15、IL-33的表达量上调,提示机体内免疫环境逐渐由调节型转变为Thl型和Th2型。感染60 d时,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NF-β、GM-CSF表达量上调而其他类型细胞因子表达量下降或无表达差异,表明Thl型免疫应答发挥主要作用。本试验进一步说明了T淋巴细胞参与抗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4.线虫-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与体外早期免疫应答研究为研究宿主的早期免疫应答,本研究使用细胞小室建立了捻转血矛线虫-胃癌细胞气液界面共培养系统,观察到线虫在共培养系统中以弦运动和圆运动的方式生活;通过细胞远红外荧光染色技术发现线虫以细胞蛋白为食维持基本营养,进食的方式可能为叮咬胃癌细胞后吸食;脱鞘幼虫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速度缓慢,共培养0d、4d和7d的虫体长度分别为981.5±24.3μm、1113.9±24.4μm和1157.0±47.6μm,其中7d时与宿主感染4d体内的虫体大小相似。结果表明共培养系统较为可靠。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增加,捻转血矛线虫和细胞在共培养系统中互相胁迫,线虫呈现活力下降和蜷缩状的生理状态,同时贴壁细胞逐渐从胶原板脱落并进入坏死状态。相较于共培养0d时,共培养4d时MGC坏死的比例由12.91%增加到53.25%,BGC坏死的比例由2.63%增加到24.81%。线虫还能诱发细胞表达大量的IL-33,MGC与线虫共培养4d和7d时IL-33的表达量分别上升至共培养0d时的2.520倍和4.180倍,BGC与线虫共培养4d和7d时IL-33的表达量分别上升至共培养Od时的1.732倍和5.150倍,这与宿主早期感染时IL-33的高表达一致。本试验通过体外试验分析了早期感染对宿主造成的损伤和诱发的免疫应答。5.沙鼠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模型的初探为建立方便有效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实验动物模型用以研究宿主的早期免疫应答,本试验使用沙鼠感染捻转血矛线虫。结果显示,沙鼠胃组织中获得的捻转血矛线虫处于四期早期,感染4d、7d和18d的虫体长度分别为1099.8±169.0μm、1273.0±121.7μm和1553.4±132.8μm。感染4d的幼虫已出现性别分化,感染7d的雌虫生殖原基分化出雌驱器原基,生长发育明显但较同时期羊体内滞后。线虫肠道细胞中存在棒状结晶体,代谢速度缓慢。感染前后沙鼠的血常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变化,胃组织切片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实验结果提示,捻转血矛线虫能在沙鼠胃内发育但与羊体内生长速度相比明显缓慢,是否能模拟羊早期感染的状态还待进一步实验证实。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中国部分地区羊胃肠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和捻转血矛线虫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了绵羊T淋巴细胞应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和免疫应答方式,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宿主的分子免疫应答规律;利用线虫-细胞体外共培养系统和沙鼠感染模型研究了宿主的早期免疫反应。本研究将为探明宿主针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奠定良好基础,为制定有效的免疫防治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855.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晓平;李文艺;周毅;贺宋文;;花垣与保靖山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2期

2 徐大刚,黄蕙芬,叶淑铭,聂文清;体外培养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J];动物学报;1989年01期

3 张玉仙;王文利;张凡建;赵庶吏;陈耀星;;北京郊区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情况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06年07期

4 严若峰;宋小凯;徐立新;李祥瑞;;基于ITS序列的捻转血矛线虫系统进化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2年07期

5 陈武;唐剑栋;黄勉;彭仕明;张马龙;朱兴全;;长颈鹿血矛线虫ITS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2007年02期

6 沈杰,叶明忠,陈永军,何国声,刘金明,覃发家,严春桥,孙先红;绵羊寄生线虫在体内及牧场上各发育阶段的季节动态研究[J];中国兽医寄生虫病;1994年01期

7 魏芝贵;杜乐新;;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娣;陈武;宋亚芬;袁子国;朱兴全;林瑞庆;;斑鼻羚毛首线虫ITS序列的PCR扩增及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3期

2 林妙春;琚瑞利;汪彦愔;黄晓红;;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ITS的PCR扩增与序列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3 吴晓斌;张志宏;谢东;;小耳花猪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扩增与分析[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2年05期

4 钟荣珍;周道玮;;羊捻转血矛线虫的免疫机理及控制其感染的营养调控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3年09期

5 周才瑛;王先坤;刘毅;刘伟;;浏阳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及pcox1基因分析[J];动物医学进展;2015年09期

6 顾小龙;刘红彬;崔平;;绵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的诊治[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7 王喜军;颜酃;何健;张继红;彭俊宇;刘毅;刘伟;谭美英;;黑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J];湖南畜牧兽医;2008年02期

8 吾豪华,刘顺华,何世林,余炉善,刘石泉,吴登坤,陈志平,贺山桂,万俊鹏,刘勇平,肖照湖;江西滨湖麻鸭寄生蠕虫感染的消长动态[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0年04期

9 刘俊琦;刘树忠;;永州市羊捻转血矛线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的测定及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19期

10 叶明忠,樊培方;山羊蠕形螨雌虫内部超微结构的观察[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法财;捻转血矛线虫胰岛素样信号传导通路重要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林妙春;贪食迈阿密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立一;内蒙古地区德国美利奴肉羊抗细颈线虫感染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1年

3 高娃;内蒙古地区无角多赛特肉羊感染细颈线虫的几项免疫指标的测定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4 张利;蒙古羊与多塞特羊体内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与消化道线虫感染关系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5 史梅青;渤海鱼类寄生异尖属线虫的分子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平;湘西保靖县山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及药物驱虫试验[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7 沈效平;湖南山羊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调查及rDNA ITS遗传差异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8 殷方媛;中国地区捻转血矛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泉;花卫华;徐志伟;;山羊捻转血矛线虫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3期

2 卢爱桃,呼和巴特尔,吴树清;多赛特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5年05期

3 刘克信,张铁红,于洪祥,李永刚;牛捻转血矛线虫和奥斯特线虫混合感染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4年07期

4 邹长平;联合用药驱除山羊肝片吸虫、莫尼茨绦虫和捻转血矛线虫试验[J];湖南畜牧兽医;2000年02期

5 李俊;李祥瑞;;羊捻转血矛线虫免疫机理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06年02期

6 杜爱芳,李孝军,侯玉慧,王素华;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ZJ株H1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05年04期

7 庞传文,孔爱云,蔡明;小尾寒羊血矛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04年04期

8 李卫华,汪明;捻转血矛线虫的肠道抗原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4年08期

9 岳城,Gerald Colese;不同集卵方法收集的抗苯并咪唑捻转血矛线虫卵的发育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5年05期

10 连灿,何虎成,高生智;小尾寒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J];中国兽医科技;199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若峰;徐立新;李祥瑞;;捻转血矛线虫纯净3期幼虫制备方法的改进[J];畜牧与兽医;2009年01期

2 张颖华,赵兰冰,冯兆荣,赵辉元;羊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培养试验[J];中国兽医杂志;1989年10期

3 李春华,李祥瑞,魏晓锋,徐立新;一种异常的捻转血矛线虫[J];动物学杂志;2003年01期

4 李卫华,汪明;捻转血矛线虫的肠道抗原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04年08期

5 荣光;赵军明;郑金海;王新华;薄新文;钟发刚;罗盘琪;任耀军;;捻转血矛线虫虫卵的大量分离纯化[J];中国畜牧兽医;2008年12期

6 陈学秋;马羽洁;周前进;张红丽;杨怡;闫宝龙;杜爱芳;;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离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三期幼虫抗干燥相关基因[J];中国兽医学报;2013年08期

7 许化泰;;用精制敌百虫驱除牛捻转血矛线虫四例[J];中国兽医杂志;1965年06期

8 K.l.AlTAiF ,S.N.AL—ABBASSy ,H.B.ABBOuD ,徐振兴;阿瓦斯羊重复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幼虫的反应[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2年00期

9 汪作民;李文志;宗泽君;梁春燕;夏国忠;;羊捻转血矛线虫、细頸线虫、食道口线虫季节动态的调查研究(摘要)[J];兽医导刊;1988年02期

10 白广星,李建永;捻转血矛线虫第三、四期幼虫的扫描电镜观察[J];动物学杂志;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仙;王文利;张凡建;赵庶吏;陈耀星;;北京郊区羊感染捻转血矛线虫情况调查[A];京津冀畜牧兽医科技创新交流会暨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学秋;周前进;闫宝龙;杨怡;张红丽;杜爱芳;;捻转血矛线虫三期幼虫抗干燥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顾小龙;;羊混合感染捻转血矛线虫和美丽筒线虫的诊治[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严若峰;李祥瑞;;捻转血矛线虫H11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怡;周前进;闫宝龙;陈学秋;张红丽;杜爱芳;;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宿主T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瑞;杨晓野;刘鑫远;曲娜;蔡葵蒸;;捻转血矛线虫耐苯并咪唑虫株与敏感虫株P-gp基因的比较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段丽君;周前进;闫宝龙;杨怡;张红丽;杜爱芳;;捻转血矛线虫疫苗候选抗原H11亚型的部分基因结构比较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镝锐;汪明;;捻转血矛线虫H11基因胞外区段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严若峰;CharlesI.Muleke;徐立新;李祥瑞;;捻转血矛线虫组织蛋白酶B家族新成员-HC58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瑞;杨晓野;王辰君;刘鑫远;蔡葵蒸;;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虫株与敏感虫株P-糖蛋白基因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洪让 韦有奎;[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怡;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闫峰宾;捻转血矛线虫成虫免疫蛋白组和比较蛋白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3 孙延鸣;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结合凝集素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易道生;捻转血矛线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Charles Inyagwa Muleke;捻转血矛线虫HC58 cDNA基因的分子克隆和功能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韩凯凯;捻转血矛线虫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DNA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与烯醇化酶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周前进;利用秀丽隐杆线虫表达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的转基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严若峰;捻转血矛线虫H11抗原cDNA基因克隆、表达及山羊免疫保护性试验[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薄新文;捻转血矛线虫BZ抗性等位基因多重PCR检测及新基因Hc38的克隆、表达与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李法财;捻转血矛线虫胰岛素样信号传导通路重要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程;基于SNP的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遗传多样性分析及P-糖蛋白基因核苷酸差异位点筛选[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婧;捻转血矛线虫Galectin C端CRD差异氨基酸突变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牛延萍;捻转血矛线虫过氧化物酶基因的克隆和5种蛋白的抗原特性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4 苏会敏;捻转血矛线虫磷酸丙糖异构酶基因克隆、表达、酶活性分析及重组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测定[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殷方媛;中国地区捻转血矛线虫遗传多样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6 张立武;重组捻转血矛线虫半乳糖结合凝集素免疫山羊真胃细胞因子表达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赵媛媛;捻转血矛线虫体外培养条件优化和H11蛋白提取及氨肽酶活性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倩囡;捻转血矛线虫H15 ES抗原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D];东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姜小磊;捻转血矛线虫ES15/ES24在秀丽隐杆线虫体内的表达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平;捻转血矛线虫Hc38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初探[D];石河子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捻转血矛线虫感染诱导的宿主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12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8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