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农业博士论文 >

植物化感作用实验报告_《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18 17:08

  本文关键词:沙芥化感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年

沙芥化感作用的研究

鲍红春  

【摘要】:植物化感作用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能为合理耕作制度的建立、农田杂草的控制、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减少连作障碍危害等提供理论依据。沙芥(Pugionium cornutum(L.)Gaertn)隶属于十字花科沙芥属2a生草本植物,具有固沙和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生态价值,是1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的沙生蔬菜。本文采用室内培养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沙芥叶、果皮、枝条水浸提液对白菜、画眉草、狗尾草、反枝苋、藜、沙芥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对白菜化感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GC-MS分析的方法鉴定了不同部位水浸液化感物质,同时应用外源化感物质进行了验证,旨在揭示沙芥的化感机制,以便为其化感作用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建立其科学种植模式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除画眉草外,高于0.15g·mL-1水浸提液对狗尾草、反枝苋、藜具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较低浓度(≤0.10g·mL-1)的水浸提液对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化感促进作用。从化感综合效应来看,同一部位的水浸提液对4种杂草化感效应不同,高浓度水浸提液对其抑制作用的强度表现为:狗尾草反枝苋藜画眉草。2沙芥存在明显的化感自毒作用,表现为浓度效应,即随着水浸提液浓度升高,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浓度低于0.10g·mL-1,自毒作用不明显;浓度高于0.15g·mL-1水浸液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提液浓度升高,SOD与POD活性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水浸提液的化感自毒作用由强至弱依次为:叶果皮枝条。3叶、果皮、枝条水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水浸提液均降低了白菜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根系活力,抑制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了叶片相对电导率与丙二醛含量(MDA)。沙芥不同部位水浸提液对白菜的化感作用大小依次为叶、果皮、枝条。4采用水浸提的方法提取分离沙芥的化感物质,利用XAD-4吸附树脂收集,然后再用不同极性溶剂进行洗脱,逐级分离化感物质,选取化感活性最强的组分,再进行过柱、分离,然后再利用GC-MS鉴定生物活性最强的组分所含有的化合物,初步确定沙芥的化感物质。结果表明,沙芥叶、果皮、枝条中主要有肉桂酸、邻苯二甲酸、水杨酸、植醇等化合物。3个部位果皮水浸液中的化感物质数量最多、枝条次之、叶水浸液中最少。5利用同样的外源有机化合物进行验证,初步确定了肉桂酸、2,3,5,6-四甲基苯酚、邻苯二甲酸3种物质具有化感作用。当浓度低于1.0×10-4 mo1·L-1时,3种物质抑制作用不明显;当浓度达到1.0×10-2 mol·L-1时,3种化感物质抑制作用达到显著水平。从综合效应来看,3种化感物质对白菜均有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肉桂酸2,3,5,6-四甲基苯酚邻苯二甲酸。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45;S6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占胜利;朱朝华;王兰英;戴进用;邓昌盛;;胡椒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严泽生;徐冬梅;贺忠群;;芦笋不同组织水浸提液对辣椒的化感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张中信;张小平;刘慧君;邵剑文;杨开军;张兴旺;;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黄修梅;郝丽珍;王怀栋;庞杰;;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根系分布特征[J];北方园艺;2012年08期

5 贾黎明,翟明普,冯长红;化感作用物对油松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6 袁莉;于磊;王许军;鲁为华;;不同年限紫花苜蓿的浸提液对棉花的化感作用及其化感物质含量[J];草业科学;2008年12期

7 高兴祥;李美;谢慧;高宗军;张秀荣;张悦丽;曹坳程;孔金花;;外来入侵植物银胶菊不同部位的化感作用[J];草业科学;2012年06期

8 张悦丽;秦立琴;高兴祥;李美;李新国;孟静静;万书波;;小根蒜对花生田3种主要杂草马唐、稗草和反枝苋的化感作用[J];草业学报;2010年05期

9 杨梅;林思祖;黄燕华;曹光球;;邻羟基苯甲酸胁迫对不同杉木无性系叶片膜质过氧化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化感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10期

10 周凯;郭维明;王智芳;;菊花不同部位水浸液自毒作用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耿广东;辣椒(Capsicum annuum L.)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杨国庆;紫茎泽兰淋溶主效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旱稻幼苗的作用机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3 杨立学;落叶松对胡桃楸化感作用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周艳丽;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邬彩霞;几种豆科牧草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凤兰;沙芥属蔬菜植物形态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怀俊;六环教学模式探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朱小茜;耿明;鲁红侠;;云南烤烟标样烟叶中多酚类化合物与等级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闫立梅,王丽华;不同龄温室土壤微形态结构与特征[J];山东农业科学;2004年03期

4 魏秀俭;玉米自交系耐旱性的模糊隶属函数法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高群;孟宪志;于洪飞;;连作障碍原因分析及防治途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6 安志兰;郭笃发;褚栋;刘国霞;范仲学;;生物入侵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控制策略[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7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8 郑福丽;江丽华;刘兆辉;王梅;林海涛;宋效宗;;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9 金扬秀;童金春;张海燕;张德满;常兆芝;;黄顶菊的发生与综合防控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10 赵志英;雷彩霞;臧爱梅;;植物源除草剂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福利;王渭玲;;低分子活性有机酸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A];2012新型肥料创制关键技术与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杨建国;皮向红;汪端华;王培根;许波;;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关键技术研究进展[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3 陈丽平;赵方贵;李敏;杨延杰;陈宁;;几种蔬菜根浸提液对黄瓜幼苗的化感作用[A];山东园艺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宗骧;王奎玲;刘庆华;刘庆超;唐启和;;三桠乌药幼苗耐阴性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5 李慧卿;;外来种的生境侵蚀问题及其在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的作用[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轶华;梁鸣;;外源物质对元宝槭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国树;徐成东;范树国;邱璐;黄珊;;紫茎泽兰对四种作物种子萌发的影响[A];2010植物免疫机制研究及其调控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郭志强;董志强;;抗低温助长剂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杨炳南;刘斌;杨延辰;李鑫熠;林亚玲;张小燕;;净鲜马铃薯丝、丁半成品保鲜实验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10 蔺琰东;秦舒浩;王丽;刘玉汇;余斌;张俊莲;王蒂;;外源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苯甲酸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化感效应[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延平;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业兵;银胶菊化感潜力及其潜在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秦伟;新疆野苹果繁育特性及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玲玲;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6 崔金霞;一氧化氮和MAPK在油菜素内酯诱导黄瓜抗氧化防御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7 邓旭;外来物种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入侵生态学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闵红;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坤;葡萄连作障碍机理及调控途径的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10 黄修梅;沙芥与斧形沙芥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静;马铃薯糖苷生物碱的提取与纯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康娅琳;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敏感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胡静;百合离体条件下的耐盐性评价和EMS诱变育种初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杜连莹;实践八号搭载8个苜蓿品种生物学效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树强;沙质海岸防护林垂序商陆入侵机制及其防控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晓东;茶树体细胞胚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超微结构和几种内含物质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贤娴;萝卜营养及风味物质积累规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杨阳;外源酚酸对欧美杨Ⅰ-107水培幼苗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宗芹;杨树人工林连作酚酸生物降解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赵青;葡萄种质资源根瘤蚜抗性差异及其与根系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生;胡蕾;刘忠良;何美仙;方勇;;植物体内抗病相关酶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李军红;田胜尼;杜伟伟;;外来种一年蓬化感作用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3 李寿田,周健民,王火焰,陈小琴,杜昌文;植物化感育种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4 邱奉同,张渝洁,张利;苦菜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5 洪艳平,宋宝安,吴平,颜贤仔,刘楠;苯并噻唑类农药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6 张香美,刘焕云,王春霞,于杰;小根蒜抑菌作用的初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7 许桂芳;刘艳侠;;钻形紫菀化感作用及危害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6期

8 程嘉翎;段建丽;王娜;肖龙云;;聚乙二醇模拟水分胁迫对桑树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9 李春龙;贺阳冬;陈华;史伟;练华山;;辣椒连作障碍机制初探及其下茬作物的初选[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10 惠继瑞;李晶;赵庆芳;马瑞君;;当归不同发育期自毒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贤明;王玉兰;余力;;外来入侵物种紫茎泽兰的生物生态学特征与防治途径[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叶素芬;黄瓜根系自毒物质对其根系病害的助长作用及其缓解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李志华;紫花苜蓿化感效应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3 王瑞;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4 陈长宝;人参化感作用及其忌连作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5 张新慧;当归连作障碍机制及其生物修复措施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6 杨阳;分蘖洋葱根系分泌物对黄瓜的化感作用及其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胜;沙芥营养生长时期生育规律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2 贾晋;沙芥形态与解剖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3 张卫华;沙芥种子发芽生理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4 戚建华;嫁接黄瓜连作障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5 徐衡;向日葵对反枝苋的化感作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孙瑶;黄瓜、黑籽南瓜根系对自毒物质响应差异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杜永光;沙芥生长发育特性及适应低温的生化基础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8 杨冬艳;干旱胁迫下沙芥(P.cornutum)与斧翅沙芥(P.dolabratum)幼苗生理生化应答反应及机理探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年

9 杜国营;黄瓜根系分泌物中化感物质的鉴定及其生物降解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10 刘慧佳;水分胁迫下白榆幼苗的生理形态反应[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任森,骆世明,石木标;营养和环境条件对日本曲霉化感作用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曾任森;化感作用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在广东三水召开[J];生态学报;2004年06期

3 张晓珂,姜勇,梁文举,孔垂华;小麦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4年10期

4 王进闯,潘开文,李富华;分子水平和土壤系统化感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生态学杂志;2004年06期

5 沈慧敏,郭鸿儒,黄高宝;不同植物对小麦、黄瓜和萝卜幼苗化感作用潜力的初步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4期

6 吕福堂,段玉梅;化感作用在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学通报;2005年02期

7 林文雄;何海斌;熊君;沈荔花;吴敏鸿;林瑞余;何华勤;梁义元;李兆伟;陈婷;;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6年08期

8 张玲;张卫明;顾龚平;吴国荣;;水稻化感作用的机制与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年05期

9 巩相景;吕福堂;;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S1期

10 韩杰;孟军;黄收兵;;生物化感作用的途径与机制[J];生物学通报;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红;;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及其对赤潮过程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2 林文雄;董章杭;梁康迳;何华勤;郭玉春;梁义元;陈芳育;;水稻化感作用发育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的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高承芳;董晓宁;李文杨;张晓佩;;苜蓿化感作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A];第三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曾任森;骆世明;;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和对我国化感作用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5 林文雄;何海斌;熊君;沈荔花;林瑞余;何华勤;梁义元;;水稻化感作用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6 顾和平;陈新;张红梅;姜晓宁;张琤琤;;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A];首届长三角园艺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方群;崔莉凤;黄振芳;;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环境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黄彦;朱朝华;骆焱平;;胡椒化感作用的研究[A];中国第三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水稻化感作用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方群;崔莉凤;黄振芳;;水生植物化感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的思考[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8年

10 李晶;刘新刚;董丰收;郑永权;;麦田伴生杂草播娘蒿挥发油的化感作用及其主要成分分析[A];中国第四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邹淑玲 通讯员 詹文理;[N];广东科技报;2004年

2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肖悦岩;[N];农资导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广东;辣椒(Capsicum annuum L.)化感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2 林瑞余;小麦化感作用及其根际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3 陈长宝;人参化感作用及其忌连作机制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4 熊君;氮素营养调控水稻化感抑草作用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5 鲍红春;沙芥化感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年

6 邬彩霞;几种豆科牧草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沈慧敏;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化感物质释放途径及化感作用机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8 周天;黄蒿化感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建国;新疆棉花长期连作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其化感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孙海燕;基于微萃取技术的根系分泌物分析及其化感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播娘蒿地上部提取分离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2 周礼胜;芒萁化感作用及抑菌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张燕;亚洲百里香对杂草化感作用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4 董章杭;水稻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5 吴敏鸿;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化感作用的差异蛋白组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6 颜桂军;海南几种热带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6年

7 宋碧清;氮素调控化感水稻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与作用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李彦斌;棉花化感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9 王慧;草地狼毒化感作用途径与强度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10 朱旺生;白三叶和高羊茅化感作用效应及品种间差异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沙芥化感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nykjbs/219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9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