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8 03:01
本文关键词: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研究
【摘要】: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并领导的一个具有光荣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自诞生以来,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紧紧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冲锋在前,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青年在流动分布、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共青团传统的动员机制、工作手段、组织建设方式等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任务,影响了对青年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实现转型发展,为党巩固执政基础,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从上述问题出发,本文在总结共青团工作发展历程,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以党的十八大和团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思路为指导,从职能定位、组织形态、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方向、内容、要求等,积极探寻构建共青团工作新格局的道路。这对于解决当前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工作有效覆盖面不足的问题,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组织动员广大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共青团工作发展90多年来的基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回顾,并由此得出三条经验,即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团组织的绝对领导、必须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下步工作转型提供启示。第二部分,从共青团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和工作主体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由此可以看出转型是共青团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势在必行的。第三部分,从思维观念、职能定位、组织形态、动员方式、运行机制、工作力量六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方向和举措,对转向哪、怎么转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阐述了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即坚持共青团的政治属性不动摇,坚持以法治思维构建制度框架,坚持团要管团,坚持以人为本、服务青年,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关键词】:新形势 共青团工作 转型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29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价值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8-12
- (三)研究方法12-13
- 一、共青团工作发展历程的回溯13-16
- (一)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历程13-15
- 1.参与爱国民主运动时期(1921年—1949年)13
- 2.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978年)13-14
- 3.参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时期(1978年—2000年)14
- 4.新世纪新阶段(2000年至今)14-15
- (二)共青团工作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15-16
- 1.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团组织的绝对领导15
- 2.必须紧紧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15
- 3.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15-16
- 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的现实驱动16-24
- (一)从工作环境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16-18
- 1.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价值观渗透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16-17
- 2.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17
- 3.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给共青团工作带来的挑战17-18
- (二)从工作对象看,当代青年呈现出许多新特点18-20
- 1.当代青年思想意识和价值追求更加多元18-19
- 2.当代青年群体分布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19-20
- 3.当代青年生存和发展压力更大20
- (三)从工作主体看,共青团组织自身建设存在许多新问题20-24
- 1.共青团组织思维观念不适应20-21
- 2.基层组织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21
- 3.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单一,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够21-22
- 4.团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2-24
- 三、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方向和举措24-30
- (一)转型的内涵24
- (二)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的方向和举措24-30
- 1.思维观念转型:由封闭型向开放型24
- 2.职能定位转型:由单纯团务向团务、青年事务兼顾24-26
- 3.组织形态转型:由单一、垂直型向多元、网格型26-27
- 4.动员方式转型:由组织化动员向社会化动员27
- 5.运行机制转型:由行政化、活动型向事业化、项目型27-28
- 6.工作力量转型:由流动性较强的团干部向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队伍28-30
- 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转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30-34
- (一)坚持共青团的政治属性不动摇30
- (二)坚持以法治思维构建制度框架30-31
- (三)坚持团要管团31-32
- (四)坚持以人为本、服务青年32-33
- (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9
- 致谢39-40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素香;;新时期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与核心竞争力[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2 张华;;和谐社会视野下共青团组织的职能定位[J];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工作路径探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6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10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