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气候变化问题渐渐成为一个全球公共危机,人类社会对其的态度也逐渐认真起来。气候变化问题比一般的环境问题显然要复杂得多,其关系到各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际道义责任。研究报告表明,气候变化问题与人类社会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存在直接关联。然而,无论是经历过工业革命的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化石能源都是其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近年来,从一些发展中国家遭遇的西方国家的碳关税等贸易壁垒,以及国际环境会议中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一系列硬性要求即可看出,气候变化问题不仅仅成为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基础以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利益的博弈。我国作为能源大国与世界工厂,已超越美国成为温室气体第一排放大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政府已表明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并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是,现有措施还不足以有效激励节能减排,亟须引入包括碳税在内的其他相关措施。基于有利的国家政策、现有的技术水平、充足的国际经验和丰富的法律实践,在我国进行碳税立法已具备可行性。本文从五部分来阐释我国开征碳税法律问题。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一些背景资料,研究意义、目的和研究方法。为了研究的逻辑性,文章从碳税的起源与发展、碳税的法律特征及基本理论入手,着重论证了碳税和环境税的关系、碳税和能源税的关系;论述了开征碳税的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庇古税理论、双重红利理论等,这些构成了本文的第二章内容。第三章主要论述我国碳税立法遇到的问题及可行性。在我国开征碳税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这是我们研究开征碳税的基础,对这一问题的阐释可以为我国碳税实际开征时提供重要的学术资源。本文第四部分介绍了国外开征碳税的具体情况。目前世界上有十多个国家引入了碳税,但真正开征这一税种的国家不是很多,大多数国家集中在欧洲,特别是北欧国家,亚洲国家主要是日本。这些国家在碳税实践中为国际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在第五章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制度建构中,笔者认为我国开征碳税应提早准备,并严格按照税法构成要素去设计其主要内容;为开征碳税,在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上也要加大力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大国风范。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2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志欣;;碳税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2 梁尔昂;;碳税制度的双重实质与中国的引入[J];理论学刊;2014年03期
3 乔颍;;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J];市场论坛;2014年06期
4 汪曾涛;;碳税征收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理论探索;2009年04期
5 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2期
6 赖超超;郑伟;;碳税征收的科学基础与立法确立的基本原则[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李传轩;;欧盟航空碳税的正义性拷问[J];检察风云;2012年06期
8 薛艳华;;澳大利亚碳税立法对构建我国碳税制度的启示[J];鸡西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陈晖;;澳大利亚碳税立法及其影响[J];电力与能源;2012年01期
10 陈旭玲;;低碳经济模式下的我国碳税改革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德发;毛思佳;陈君;;碳税的经济分析与规制设计[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晓勤;;对美英航空碳税案判决的几点质疑——兼及中国的应对策略[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薛钢;;关于我国碳税设计中的次优选择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日本官方:碳税给日电企年均增负10亿美元[A];《电站信息》2012年第11期[C];2012年
5 李金凤;赵丽清;庞博;;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来看我国征收“碳税”的合理性[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朱兆敏;;论欧盟航空碳税与WTO规则[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2年卷)[C];2011年
7 骆瑞玲;范体军;夏海洋;;碳税政策下供应链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收益分析及决策研究[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2管理科学[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法国初步提出征收家庭碳税标准[N];财会信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杜悦英;中国迎向碳税时代[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3 吴睿鸫;碳税开征不能损害公众福利[N];中国矿业报;2009年
4 本报驻法国记者 顾玉清 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法国碳税法案被批“生态帝国主义”[N];人民日报;2010年
5 商武;法国再提碳税法案[N];中国贸易报;2010年
6 何爽;法国搁置碳税计划 转而寻求欧盟统一碳税[N];中国税务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彬;碳税呼之欲出 开征时机成关注焦点[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国金;我国拟2012年征收企业碳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桂琴;碳税渐近[N];中国经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刘京玲;时间表渐趋明朗 碳税开征面临两难境地[N];中国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宋建新;基于CHINA3E模型的中国能源需求与碳减排问题分析[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
2 张孜孜;我国碳税的税率估算及其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于娟;碳税循环政策在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7年
4 刘恒;基于CGE模型的碳税征收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洋;我国开征碳税问题的研究[D];沈阳大学;2012年
2 冯翔;我国开征碳税相关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3 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刘静;我国碳税收入测算及其和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海龙;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下的碳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6 张居洋;碳税及国家补贴对低碳经济的调节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姚瑶;我国碳税开征的经济效应分析与政策建议[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8 刘悦;制造业碳税征收机制研究与产业升级潜力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哲;提高中国碳税绩效的优化设计[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朱锦晨;碳税对区域经济-环境-能源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72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272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