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2017-12-29 12:27

  本文关键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路径分析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保护 诉讼制度 原告资格


【摘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严重破坏,环境问题也开始对经济发展产生制约效应。近些年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频发,这表明我国目前正在遭遇严峻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国家稳定、经济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对环境违法行为的传统惩治方式主要通过环保执法,但仅仅凭借环保执法的方式已很难解决当下复杂多变的环境问题。同时,社会监督对惩戒环境违法行为的作用也不断凸显出现,但由于相关法律缺位,再加之公民自身参与能力有限,我国对环境的保护很难达到应有效果。而置于此种情形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解决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制度手段,开始引起国内司法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最早出现于欧美国家,且发展较为完善,我国此项制度是在学习国外成功立法经验,并与我国实践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所设计、运行的,这项制度的确立,也为我国环境保护过程中环境纠纷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法律救济途径。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环境立法方面进行了极大努力,在实体立法方面颁布了多部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但与此相对的是,和权利相对应的程序法却未能跟上进程,这也对我国环境保护构成很大阻碍。国内环境保护更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政府的行政行为,但处于我国现行环境行政体系下,权利寻租、地方保护主义、环境行政行为缺位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因素均导致我国行政方面很难在环境保护上有大的作为。而国内部分地方法院近几年来在环境公益诉讼司法实践中做出了艰苦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有利于弥补现行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对环境公益保护的不足,而且对环境破坏者形成了日益强大的威慑力,因而既从相当程度上遏制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行为,也推动了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整体进步。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明确了公益诉讼制度,其中第55条规定也突破了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开启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新篇章。2014年4月24日通过的《环境保护法》第58条中也赋予了部分民间组织的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尽管与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主体上的限制依旧较严格,且在诉讼时效、举证责任等方面也缺乏明确性参考条文,这些问题显然会增加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实践执行难度,因而有待优化,有待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本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阐述研究提起背景和研究意义,论述国内外目前对环境公益诉讼主要研究成果;第二部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本部分主要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必要性分析,认为基于促进公民积极参与环境治理、优化环境执法体制弊端、更好地预防环境类问题发生等原因,应加快对我国环境公益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接着分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的可行性,并结合中华环保联合会诉清镇市国土局一案、江西仙女湖污染一案贵州“两湖一库”管理局诉环境污染一案进行案例分析对比,引出本文研究中心和重心;第三部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现状及现存缺陷。本部分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总结其目前存在的主要缺陷,如环境权相关规定过于模糊、环境公益原告诉讼资格过度限制、行政权对司法权不当干预等;第四部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路径建议。研究提出应扩展公益诉讼原告主体资格、优化程序保障机制、设立专业案件审理机制、优化环境保护基金制度、设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巡回法庭等,特别是在公益诉讼主体适格问题上,本文对公益诉讼人的称谓进行了讨论,认为可将多数自然人纳入公益诉讼人,且应明确人民检察院为主要公益诉讼人。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促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更为优化,更有利于打击环境公益侵害行为,更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922.68;D92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天枢;;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我见[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2 王勇,李世华,叶晓彬,刘军民;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5年01期

3 李俊林;;环境公益诉讼的经济分析[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陈先年;;环境公益诉讼[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别涛;;中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艳;;论建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环境公益诉讼[J];世界环境;2007年01期

8 栾志红;;印度的环境公益诉讼[J];环境保护;2007年18期

9 林秋;;试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J];世纪桥;2008年20期

10 张海峰;王晓;;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宁;杨芳纳;;浅议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春梅;;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琪雪;许玲;高勤琴;;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卫国;;关于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6 王亚男;;能动司法与环境公益诉讼的推进[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7 张捍卫;;新形势下建立健全环境公益诉讼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8 程守太;;浅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郭小东;;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问题[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红梅;;试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A];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郄建荣;环境公益诉讼扳倒洛城头号污染源[N];法制日报;2009年

2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N];团结报;2009年

3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中国项目律师 高洁;环境公益诉讼与环保法庭的生命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杨建学;谁应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主力军[N];法制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严;环境公益诉讼案最高获20万元救济[N];昆明日报;2010年

6 胡娜;首次明确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六大主体[N];人民法院报;2011年

7 孙秀英 胡娜;海南明确环境公益诉讼主体[N];中国环境报;2011年

8 记者 徐珊珊 通讯员 张泽彪;推动我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建设[N];海南日报;2011年

9 许平飞 曲永生;海南设立环境公益诉讼资金保护蓝天碧海[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傅勇涛;海南设立“省级环境公益诉讼资金”[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洪坤;环境公益诉讼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陈冬;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以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为中心[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胡中华;论环境保护之为普遍义务[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华;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优化路径分析[D];郑州大学;2017年

2 黎群英;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8年

3 陈建华;构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徐国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5 马莹;我国环保NGO参与环境公益诉讼之法律探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任权;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余乐;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8 马晓媛;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9 周立坤;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基本问题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骆丽莉;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50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1350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