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景亭案牍》之审判特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0:30
《塔景亭案牍》记录了许文濬县令在清末民初两个时期担任江苏省句容县正印官期间施政执法的基本情况。对研究清末民初时期我国州县官基层司法状况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以案牍中的庭判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归纳的方法来整理研究许县令的审判特点和其解决基层纠纷的方式方法。为化解当下我国的基层纠纷提供一些借鉴。并在一个横截面上反应出清末民初时期江苏省句容县的基层司法状况。本文先从一般角度归纳了庭判中所反映出的许县令审理案件的特点,包括案件事实的查证与认定过程中证据和推理所起到的作用和审理案件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衡量包括宗法礼制、中庸思想、风俗农时等。通过进一步分析审判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深层的认识清末民初句容地区的司法状况。然后将案牍中的案件按照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找出许县令在处理不同类型案件的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论述了“民间细故”类案件、严重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不同审理方式及其原因。重点是调处和判决两种不同的纠纷解决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呈现规律。最后归纳出了案牍中所呈现出的爱民恤民特点,并分析了可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父母官”视角下和睦家族和睦亲邻的目标追求以及息诉效果的实现等。这种...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塔景亭案牍》中审判过程的整体特点
一、事实认定重视证据
二、案件过程依赖推理
三、判决结果受多种因素的景响
(一) 中庸思想
(二) 宗法观念
(三) 风俗习惯与农时等
四、审判过程由审判官员主导
第二章 调处和判决在审判各类案件中的运用
一、调处和判决的概念与适用
二、调判结合在民间细故类案件中的运用
三、就地正法权和审判意见在徒罪以上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一) 就地正法极在特殊时期死刑案件中的运用
(二) 审判意见在一般时期徒罪以上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四、判决在行政类案件中的运用
第三章 矜恤思想在审判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矜恤思想的历史流变
二、矜恤在庭判中的具体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原心定罪”思想[J]. 陶云飞. 鄂州大学学报. 2017(02)
[2]法制史歌诀[J]. 冯学伟,霍存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中国古代慎刑矜恤思想及其实践[J]. 邵明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4]论清代秋审“签商”[J]. 张田田. 清史研究. 2013(01)
[5]论《龙筋凤髓判》中对案件事实的推理方法[J]. 夏婷婷. 当代法学. 2011(01)
[6]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传统法律文化[J]. 武航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2)
[7]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意义[J]. 吴朝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8]清末民初证据法的近代化初探[J]. 蒋铁初. 江苏社会科学. 2007(03)
[9]清末民初的县衙审判——以江苏省句容县为例[J]. 李贵连,俞江.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7(02)
[10]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J]. 王瑞成. 近代史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 祖伟.吉林大学 2009
[2]汉代诉讼制度研究[D]. 程政举.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证据法定分类标准统一化研究[D]. 李帅.山东大学 2011
[2]清末民初县衙审判中的情理探析[D]. 郑国霞.吉林大学 2010
[3]清末民初州县的“官方调处”[D]. 郑彦格.西南政法大学 2010
[4]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审判研究[D]. 李雯瑾.中国政法大学 2009
[5]论中国古代法制之矜恤主义[D]. 王庆亮.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28846
【文章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塔景亭案牍》中审判过程的整体特点
一、事实认定重视证据
二、案件过程依赖推理
三、判决结果受多种因素的景响
(一) 中庸思想
(二) 宗法观念
(三) 风俗习惯与农时等
四、审判过程由审判官员主导
第二章 调处和判决在审判各类案件中的运用
一、调处和判决的概念与适用
二、调判结合在民间细故类案件中的运用
三、就地正法权和审判意见在徒罪以上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一) 就地正法极在特殊时期死刑案件中的运用
(二) 审判意见在一般时期徒罪以上刑事案件中的运用
四、判决在行政类案件中的运用
第三章 矜恤思想在审判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矜恤思想的历史流变
二、矜恤在庭判中的具体体现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议“原心定罪”思想[J]. 陶云飞. 鄂州大学学报. 2017(02)
[2]法制史歌诀[J]. 冯学伟,霍存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中国古代慎刑矜恤思想及其实践[J]. 邵明众.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4]论清代秋审“签商”[J]. 张田田. 清史研究. 2013(01)
[5]论《龙筋凤髓判》中对案件事实的推理方法[J]. 夏婷婷. 当代法学. 2011(01)
[6]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传统法律文化[J]. 武航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2)
[7]矜恤思想对传统法制的影响及现代化意义[J]. 吴朝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1)
[8]清末民初证据法的近代化初探[J]. 蒋铁初. 江苏社会科学. 2007(03)
[9]清末民初的县衙审判——以江苏省句容县为例[J]. 李贵连,俞江.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7(02)
[10]就地正法与清代刑事审判制度——从晚清就地正法之制的争论谈起[J]. 王瑞成. 近代史研究. 2005(02)
博士论文
[1]中国古代证据制度及其理据研究[D]. 祖伟.吉林大学 2009
[2]汉代诉讼制度研究[D]. 程政举.郑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我国证据法定分类标准统一化研究[D]. 李帅.山东大学 2011
[2]清末民初县衙审判中的情理探析[D]. 郑国霞.吉林大学 2010
[3]清末民初州县的“官方调处”[D]. 郑彦格.西南政法大学 2010
[4]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审判研究[D]. 李雯瑾.中国政法大学 2009
[5]论中国古代法制之矜恤主义[D]. 王庆亮.吉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28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28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