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14:35
公安院校是以培养优秀警官为目的的特殊院校,招生条件较普通大学有所不同,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其身份也与其他大学生有所区别。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是影响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程度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身份的认同?目前还未有对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以公安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详细研究,旨在为公安院校加强学生培养,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培养优秀共和国警官提出建议对策。本文首先通过对身份认同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归纳梳理,明确概念定义和本文研究的具体问题,即: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法,编制针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调查问卷,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身份认同的现状、差异性和影响因素;同时结合质性研究——扎根理论,进一步对影响预备警官身份认同的因素进行研究,找出身份认同的影响机制;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公安院校学生培养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意见。研究表明,公安院校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认同程度较高,并会因专业类别、担任干部经历、年级和政治面貌的不...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退妒垦芯可?矸萑贤?牡贝?Ь场??訣大学为例》、《特级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研究》等硕士论文,发现对身份认同现状研究维度设计都选取了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来体现身份认同现状。而通过前期对学生预访谈可以发现,公安院校学生在选择公安院校时,对预备警官身份就产生了一定的认知以及情感,可以说是因为想要成为这一身份,并因这一身份所带来的的情感而选择了预备警官身份,所以当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产生认知时,情感就会随之产生。因此,本文中以心理认同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来研究公安院校学生的认同现状。图2身份认同现状维度图心理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应在社会或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即所需的角色扮演的认知以及在认知过程中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在本文中,作为公安院校学生,拥有的“预备警官”这一角色必然有其自身相对应的责任权利以及行为要求,其具有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身份要求及权利责任同时也是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一个特点。因此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自我认知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所具有的身份认知、对这一身份的纪律要求、是否了解这一身份所担负的意义的认知;对身份的情感体验包括对这一身份的意愿或态度以及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1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01):21-27.18
С治遥?簿醯镁?焓且桓龊芎玫闹耙怠薄耙蛭?沂羌依锏亩郎?女,父母觉得警察工作比较稳定,工资也比较高,待遇也很好,所以就直接让我选择公安院校了”(父母因素)“每次看到那些对警察负面的报道和那些对警察不好的评价,我都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叔叔是警察,所以我知道他很辛苦,不是舆论评价的那样,所以我想成为一名警察,改变大家对警察的负面的看法”(社会舆论)在充分结合了文献理论和访谈后,最终确定了影响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五个维度,即警务化管理、课程设置、学校支持、外界舆论和父母影响(如图3)。图3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维度图(二)问卷的编制在确定身份认同和影响因素维度后,根据维度的不同将问卷分为现状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在编制现状量表时,借鉴了《大学生身份认同现状量表》,并参考了不同的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由此编制了针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问卷;而编制影响因素量表时,校内因素主要借鉴了《我国行业院校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兼论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一文中的相关问题;社会舆论维度借鉴了《社会舆论调查问卷》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警务化管理下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J]. 李丹.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2)
[2]公安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解析[J]. 李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0)
[3]“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科研产出从何而来——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李燕萍,许颖佳,胡翔.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8)
[4]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 殷杰,郑向敏. 旅游学刊. 2018(07)
[5]浅议公安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J]. 关晓曦. 广东蚕业. 2018(06)
[6]论欧茨《自我封闭》中的身份认同[J]. 何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从身份认同角度浅析《百年孤独》[J]. 端青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8]公安院校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基于公安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考察和探索[J]. 徐伟,宋子逸,许芷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9]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J]. 文贤庆.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3)
[10]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测量分析[J]. 张淑华,李海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军队现代化与军人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调适[D]. 张继平.吉林大学 2007
[2]认同与国际关系[D]. 杨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硕士论文
[1]城市公立学校编外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 黄梦.四川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形象认知研究[D]. 张伊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扎根理论的小学教师听评课影响因素研究[D]. 叶欢田.河南大学 2019
[4]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认同研究[D]. 陈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9
[5]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角色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汉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8
[6]特级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研究[D]. 韩念佟.江西师范大学 2017
[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当代困境[D]. 徐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7
[8]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D]. 金小龙.湖北工业大学 2014
[9]基于扎根理论的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 姚金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0]从马丁的评价理论看大学生身份认同[D]. 李智.黑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58840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图
退妒垦芯可?矸萑贤?牡贝?Ь场??訣大学为例》、《特级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研究》等硕士论文,发现对身份认同现状研究维度设计都选取了认知、情感和行为维度来体现身份认同现状。而通过前期对学生预访谈可以发现,公安院校学生在选择公安院校时,对预备警官身份就产生了一定的认知以及情感,可以说是因为想要成为这一身份,并因这一身份所带来的的情感而选择了预备警官身份,所以当学生对预备警官身份产生认知时,情感就会随之产生。因此,本文中以心理认同和行为倾向两个维度来研究公安院校学生的认同现状。图2身份认同现状维度图心理认同,指的是个体对自身应在社会或群体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即所需的角色扮演的认知以及在认知过程中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在本文中,作为公安院校学生,拥有的“预备警官”这一角色必然有其自身相对应的责任权利以及行为要求,其具有的不同于其他院校的身份要求及权利责任同时也是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一个特点。因此对“预备警官”身份的自我认知主要包括学生对自我所具有的身份认知、对这一身份的纪律要求、是否了解这一身份所担负的意义的认知;对身份的情感体验包括对这一身份的意愿或态度以及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1张淑华,李海莹,刘芳.身份认同研究综述[J].心理研究,2012,5(01):21-27.18
С治遥?簿醯镁?焓且桓龊芎玫闹耙怠薄耙蛭?沂羌依锏亩郎?女,父母觉得警察工作比较稳定,工资也比较高,待遇也很好,所以就直接让我选择公安院校了”(父母因素)“每次看到那些对警察负面的报道和那些对警察不好的评价,我都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叔叔是警察,所以我知道他很辛苦,不是舆论评价的那样,所以我想成为一名警察,改变大家对警察的负面的看法”(社会舆论)在充分结合了文献理论和访谈后,最终确定了影响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的五个维度,即警务化管理、课程设置、学校支持、外界舆论和父母影响(如图3)。图3身份认同影响因素维度图(二)问卷的编制在确定身份认同和影响因素维度后,根据维度的不同将问卷分为现状量表和影响因素量表。在编制现状量表时,借鉴了《大学生身份认同现状量表》,并参考了不同的身份认同调查问卷,由此编制了针对公安院校学生身份认同现状的调查问卷;而编制影响因素量表时,校内因素主要借鉴了《我国行业院校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兼论身份认同的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一文中的相关问题;社会舆论维度借鉴了《社会舆论调查问卷》和《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社1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谈警务化管理下的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J]. 李丹.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2)
[2]公安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解析[J]. 李志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0)
[3]“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科研产出从何而来——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J]. 李燕萍,许颖佳,胡翔. 高等教育研究. 2018(08)
[4]高聚集游客群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实现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J]. 殷杰,郑向敏. 旅游学刊. 2018(07)
[5]浅议公安院校教育改革与创新[J]. 关晓曦. 广东蚕业. 2018(06)
[6]论欧茨《自我封闭》中的身份认同[J]. 何靓.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从身份认同角度浅析《百年孤独》[J]. 端青云.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1)
[8]公安院校创新理想信念教育研究——基于公安大学理想信念教育实践的考察和探索[J]. 徐伟,宋子逸,许芷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9]信息理论视域下身份认同的再审视[J]. 文贤庆. 云南社会科学. 2017(03)
[10]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测量分析[J]. 张淑华,李海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博士论文
[1]军队现代化与军人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调适[D]. 张继平.吉林大学 2007
[2]认同与国际关系[D]. 杨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0
硕士论文
[1]城市公立学校编外教师身份认同研究[D]. 黄梦.四川师范大学 2019
[2]基于扎根理论的国家形象认知研究[D]. 张伊慧.山东师范大学 2019
[3]基于扎根理论的小学教师听评课影响因素研究[D]. 叶欢田.河南大学 2019
[4]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身份认同研究[D]. 陈林.华中师范大学 2019
[5]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角色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黄汉锋.华东师范大学 2018
[6]特级教师作为教师教育者的身份认同研究[D]. 韩念佟.江西师范大学 2017
[7]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身份认同的当代困境[D]. 徐丽.华东师范大学 2017
[8]基于身份排列的中国大学生身份认同调查研究[D]. 金小龙.湖北工业大学 2014
[9]基于扎根理论的学生实验探究学习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 姚金月.东北师范大学 2011
[10]从马丁的评价理论看大学生身份认同[D]. 李智.黑龙江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588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5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