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0 16:02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逐渐兴起,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了爆炸式发展期。据统计,截止2013年我国获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已达250家,其中允许提供网络支付服务业务的超过80家。与此同时,第三方网络支付产业链的参与者不断扩大。时至今日,参与者已涉及消费者、商户、网络支付机构、银行、网络支付安全保障者、行业自律组织以及政府监管机构等。截止2013年底支付宝已经拥有3亿实名用户,仅手机用户就已经达到了1亿,而与支付宝合作的金融机构有134家,为大约46万家商户提供服务,并与9家杀毒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安全保障。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的支付产品正在向多元化、移动化和微支付方面发展。同时,伴随着市场份额的占有固定和银支关系的交叉融合,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淘汰赛即将来临。在此过程中,创新将成为第三方网络支付发展的关键。 在数字化时代、非面对面交易的网络支付,由于市场、人员、政策等多种原因,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如政策变动风险、支付指令形态创新风险、洗钱风险等。这些风险如果不加以监管,很可能会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冲击。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2010年央行相继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标志着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之后,我国在反洗钱、备付金方面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不太健全。 境外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体系。虽然美国、欧盟、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的监管体制尤其独特性,但是在监管体系,,消费者保护理念,鼓励创新,反洗钱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法律规范。与境外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方面相比,我国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监管制度不健全,静态监管已不能满足现今的需要,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反洗钱制度不健全。 在研究国内外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理念、完善风险监管制度、全方位实现动态监管、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重视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等完善的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法律问题,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境外监管经验,对我国第三方支付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完善提出自己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网络支付 风险监管 法律制度 创新 消费者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引言13-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4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4-17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
-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16-17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7
- 1.4 主要工作与创新17-18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18-19
- 第2章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基本理论19-23
- 2.1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概念19-20
- 2.2 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特征20-21
- 2.3 相关概念辨析21-22
- 2.4 小结22-23
- 第3章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存在的风险及监管的必要性23-29
- 3.1 风险及其成因23-28
- 3.1.1 操作风险23-24
- 3.1.2 信用风险24
- 3.1.3 政策变动风险24-25
- 3.1.4 支付指令形态创新风险25-26
- 3.1.5 信息泄露风险26
- 3.1.6 资金安全风险26-27
- 3.1.7 洗钱风险27-28
- 3.2 监管的必要性28
- 3.3 小结28-29
- 第4章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现状及不足29-36
- 4.1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立法现状29-30
- 4.2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的监管现状30-31
- 4.3 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存在的不足31-35
- 4.3.1 监管制度不健全31-33
- 4.3.2 静态监管不合理33
- 4.3.3 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不够33-34
- 4.3.4 反洗钱制度不健全34-35
- 4.4 小结35-36
- 第5章 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的比较36-46
- 5.1 境外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现状36-43
- 5.1.1 美国36-40
- 5.1.2 欧洲40-43
- 5.1.3 亚洲43
- 5.2 启示43-45
- 5.3 小结45-46
- 第6章 完善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对策和建议46-54
- 6.1 转变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理念46-47
- 6.2 完善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制度47-49
- 6.2.1 建立市场退出机制47-48
- 6.2.2 建立沉淀资金监管制度48-49
- 6.2.3 建立审批制度49
- 6.3 多层次、多部门协同监管49-50
- 6.4 全方位实现动态监管50-51
- 6.5 加强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51-52
- 6.5.1 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库51
- 6.5.2 隐私安全保护51
- 6.5.3 规制格式合同51-52
- 6.6 重视反洗钱法律制度建设52-53
- 6.7 小结53-54
- 结论与展望54-55
- 1.结论54
- 2.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致谢59-60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60-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莎;;第三方电子支付反洗钱法律监管研究[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2 尤学智;陈荣;;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的发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巴曙松;杨彪;;第三方支付国际监管研究及借鉴[J];财政研究;2012年04期
4 马荣辉;赵传顺;;我国金融业反洗钱法治建设的完善[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5 兰立宏;;利用互联网支付系统洗钱犯罪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李毅;李卫刚;;试析我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外资准入问题[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6期
7 孙娜;;论网络第三方支付中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3年22期
8 马永保;;第三方支付行业市场准入:现实依据、问题透视及改进路径[J];南方金融;2013年09期
9 张春燕;;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及利息之法律权属初探——以支付宝为样本[J];河北法学;2011年03期
10 王莹;;中外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比较分析[J];华南金融电脑;2008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平;第三方支付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7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2970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