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6:09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沉重的现实促使人们不断加深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思考。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就主体而言,有公民原因,有企业原因,也有政府原因。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对主体原因的探讨局限于公民和企业方面,,对政府方面的原因却研究甚少,但政府对生态环境恶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现行的环境法律比较滞后,立法理念仍停留在政府管理的模式,重政府环境权力,轻政府环境义务;重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追究,轻政府环境责任的问责。最终导致政府不履行环境责任或履行环境责任不到位。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能有效监督政府履行环境责任,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和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进行研究。本文分成三大部分:导论、正文和结语。导论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创新之处和不足。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政府环境责任和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理论概述,阐述了政府环境责任的概念、内容和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依据,以及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含义和构成要素。第二部分,论述了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紧迫性,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公众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要求日益迫切、国际环境保护要求政府承担环境责任、政府环境责任缺失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重要意义。第三部分,系统论述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施现状,揭示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立法上和实践中的特点。第四部分,论述了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问责立法滞后、问责主体狭窄、问责对象模糊、责任体系不够完善、问责程序不健全。第五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思考,分别从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法律规范、问责主体、问责范围、责任体系和问责程序等方面阐述提出了完善建议。最后,在结论部分,强调了环境保护是一个综合治理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努力,推动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督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更加人认真履行职责,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环境保护 政府环境责任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导论8-12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8-9
  • 1.1.1 选题的背景8
  • 1.1.2 选题的意义8-9
  • 1.2 选题的研究现状9-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10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10-12
  • 2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概述12-16
  • 2.1 政府环境责任12-13
  • 2.1.1 政府环境责任简述12
  • 2.1.2 政府环境责任的内容12-13
  • 2.1.3 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依据13
  • 2.2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含义13-14
  • 2.3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构成要素14-16
  • 2.3.1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主体14
  • 2.3.2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对象14-15
  • 2.3.3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范围15
  • 2.3.4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程序15
  • 2.3.5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责任形式15-16
  • 3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紧迫性16-19
  • 3.1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6
  • 3.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16
  • 3.3 公众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的要求日益迫切16-17
  • 3.4 国际环境保护要求政府承担环境责任17
  • 3.5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缺失17-19
  • 4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现状19-24
  • 4.1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立法现状19-22
  • 4.2 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实施现状22-24
  • 5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24-29
  • 5.1 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立法滞后24-25
  • 5.1.1 法律位阶较低,缺乏权威性24
  • 5.1.2 法律规定不一,缺乏统一性24
  • 5.1.3 法律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24-25
  • 5.2 问责主体狭窄25-26
  • 5.2.1 同体问责不足25
  • 5.2.2 异体问责缺位25-26
  • 5.3 问责对象模糊26-27
  • 5.3.1 问责对象范围模糊26
  • 5.3.2 问责对象职责权限模糊26-27
  • 5.4 责任体系不完善27-28
  • 5.5 问责程序不健全28-29
  • 6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思考29-39
  • 6.1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的相关规范29
  • 6.2 明确政府环境责任问责主体29-32
  • 6.2.1 行政机关问责30-31
  • 6.2.2 立法机关问责31
  • 6.2.3 司法机关问责31-32
  • 6.2.4 社会公众问责32
  • 6.3 明确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的范围32-35
  • 6.3.1 明确问责的对象32-34
  • 6.3.2 明确问责的内容34-35
  • 6.4 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体系35-37
  • 6.4.1 统一归责原则35-36
  • 6.4.2 完善法律责任方式36-37
  • 6.5 完善政府环境责任问责程序37-39
  • 6.5.1 完善问责程序37-38
  • 6.5.2 建立问责救济制度38-39
  • 7 结论39-40
  • 致谢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Jacob Park ,马宇飞 ,邹晶;日本企业的环境责任[J];世界环境;2005年04期

2 李敏;;公正是承担国际环境责任的必然之选[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张平;胡明杰;张雪华;赵金锋;;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企业责任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4 梁秋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企业责任研究[J];魅力中国;2009年27期

5 陈晨;;对环境责任的几点思考——从“权利—义务”到群体利益[J];法学论坛;2006年04期

6 李岩;;循环经济下企业环境责任的变迁与政策激励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9期

7 李朝辉;夏寿亮;;抚顺西露天矿多元化生态经济模式的构想[J];露天采矿技术;2010年06期

8 黄金梓;;转制中国家开发银行环境法律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9 赵桂凤,牛立东,卞兴忠,郑江宁,张鸣;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环境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0年01期

10 丁爱思;;公司环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J];西安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方淑;;论环境责任风险控制的法理基础[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王凤远;;从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看政府环境责任的实现[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3 曾兆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初探[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4 昌敦虎;;以社会资本的视角考察企业环境责任[A];中国商品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钱水苗;傅颖;;论强化政府环境责任——从浙江台州血铅超标事件说起[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张雷;;环境责任保险之“道德风险”预防探究[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7 朱丽;;试论公司环境责任实现之经济刺激制度[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8 邱正文;;论环境权的不平等性及其克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9 孙鑫;;食品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杨永芳;;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杰;做有良心的企业公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薛秀泓;跨国公司理应承担环境责任[N];中国改革报;2008年

3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黄慧诚 钟奇振;环境责任追究动真格[N];南方日报;2004年

4 通讯员 胡溢烨;浦发银行再获中国最佳企业公民殊荣[N];南京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伍挺;企业应担当建设绿色益阳的责任[N];益阳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黄冀军;沱江污染拷问环境责任[N];中国环境报;2004年

7 刘垠;跨国公司应积极承担环境责任[N];大众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冯威力;环境责任险为何在化企推不开[N];中国化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冯永锋;促和谐从环境责任追究开始[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吴焰;跨国企业的“环境责任”哪去了[N];人民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展;跨国汽车公司环境责任与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许继芳;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政府环境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孟庆垒;环境责任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世兴;基于环境业绩评价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陈红心;企业环境责任论[D];苏州大学;2010年

7 江海燕;以公平看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蔡芳;环境保护的金融手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李晓红;和谐理念下的公司治理[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彭华岗;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平艳;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张文雯;政府环境责任在现行环保法中的完善[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媛;政府环境责任公众问责法律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缪仲妮;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楚晓宁;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机制的立法研究——从公众问责的角度[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欣;企业履行环境责任动力机制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刘玉平;煤区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宋金俐;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吴晶;公司环境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10 张志伟;政府环境责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政府环境责任问责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2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2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