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23:23
本文关键词: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环境状况,作为一种以物质形式存在的文化遗产,它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文物古迹来源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是特殊历史环境的产物,离不开其存在的环境,应注意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风貌的原真性保护。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观念、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物古迹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实际上是对文物古迹环境价值的贬损,也是对我们生存空间、生活环境的破坏,是对公民良好环境权的威胁,是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的严重违背。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包括文物古迹在内的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文化遗产不仅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职责,也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义务。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推动下,在一系列国际宪章的指导下,世界各国均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不断探索。我国在文物古迹保护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保护法律制度,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历史分析、法理分析、比较分析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文物古迹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将文物古迹的范围限定为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以及其中原有的附属文物。在明确文物古迹保护的主体、对象、任务、目的及意义等内容的基础上,以环境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为内容论述了文物古迹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然后,考察国际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并从立法模式、管理机构、保护主体等方面进行比较、总结。进而就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理性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管理机构设置的规定缺乏系统性、资金保障的规定缺乏操作性、民事责任的规定不明、公众参与制度规定不足等方面的缺陷。最后,在阐述立法的基本原则后,从管理体系设置、民事责任、公众参与制度和私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以及配套的资金保障制度、程序化管理制度等方面就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文物古迹 环境价值 可持续发展 法律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22.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引言9-11
- 1 文物古迹保护及其理论基础11-19
- 1.1 文物古迹保护概述11-15
- 1.1.1 文物古迹的概念理解11-13
- 1.1.2 文物古迹保护13-15
- 1.2 文物古迹保护的理论基础15-19
- 1.2.1 环境价值观15-16
- 1.2.2 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16-19
- 2 国际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考察19-26
- 2.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沿革19-20
- 2.2 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简况20-23
- 2.2.1 法国21
- 2.2.2 英国21-22
- 2.2.3 日本22-23
- 2.3 国际与国外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经验总结23-26
- 3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26-33
- 3.1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简述26-28
- 3.1.1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26
- 3.1.2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现状26-28
- 3.2 我国现行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缺陷分析28-33
- 3.2.1 管理机构设置的规定缺乏系统性28-29
- 3.2.2 资金保障制度的规定缺乏操作性29-30
- 3.2.3 民事责任的规定不明30-31
- 3.2.4 公众参与制度规定的不足31-33
- 4 完善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思考33-43
- 4.1 完善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33-35
- 4.1.1 保护文物古迹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33
- 4.1.2 坚持返本保护理念,贯彻原真性原则33-34
- 4.1.3 文物古迹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34
- 4.1.4 促进文物古迹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和谐互动34-35
- 4.2 我国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35-43
- 4.2.1 健全保护管理体系35-36
- 4.2.2 完善民事责任的规定36-37
- 4.2.3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37-39
- 4.2.4 完善私人所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制度39-40
- 4.2.5 配套制度的完善40-43
- 5 结 语43-44
- 致 谢44-45
- 参考文献45-48
- 附 录48-49
- 独创性声明49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49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超;;我国公众参与文保行为选择机制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溪;文化财产返还的国际公约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宋飞波;浦东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季景红;论城市拆迁中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D];苏州大学;2011年
4 程坤;社会学视角下的徽州古村落保护与更新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5 杨琳曦;中韩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制度比较及其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励;建筑物形象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张新;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邓韶华;村镇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整合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峰;历史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保护范围的界定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亚楠;民国早期文化政策研究(1912-1927)[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关键词:文物古迹保护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047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