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

发布时间:2017-04-29 14:14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是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之一。公众参与指的是社会成员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参加社会各种活动或公共事务的管理行动,是社会成员对政府管理中各种决策和贯彻执行过程的参与,是对社会民主化的管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则是把公众参与引入到环境保护制度中来,这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十分有利的。我国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一些阻碍,可以说没有达到理论上的预期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制度,有些具体措施需要借鉴一些外国的先进法律制度,并结合我国国情来进行改进。 本文首先阐述了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内涵,并介绍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研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介绍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是如何创制和运用公众参与制度,,从环境立法、具体运行机制(以环境影响评价为例)、保障机制(以环境诉讼为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这几个角度来进行中外对比,指出一些国家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发展上的明显特点,并及时总结出来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接着从环境立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诉讼和环境信息公开四个维度出发,来分析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也是本论文写作方法的创新之处,以往的一些研究类似课题的文章,大多是总览式的,或是具体介绍某一项措施的改进。而本文则做到了点面结合、总分结合,全面系统的分析了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最后,针对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外国的先进法律制度基础之上,以我国最新的与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蓝本,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和完善建议,理论的论证终极目的还是将制度具体进行完善,以希冀在实践中制度尽快建立完善,并对于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出具体的影响和贡献。
【关键词】: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 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2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3 论文结构框架11-12
  • 第二章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概述12-20
  • 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含义12-14
  • 2.1.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概念12
  • 2.1.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组成结构12-14
  • 2.2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起源发展及现状14-17
  • 2.2.1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起源14-15
  • 2.2.2 国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15-16
  • 2.2.3 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现状16-17
  • 2.3 我国发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意义17-20
  • 2.3.1 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环境权益17
  • 2.3.2 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17
  • 2.3.3 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原则17-18
  • 2.3.4 符合当今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趋势18-20
  • 第三章 中外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之比较20-30
  • 3.1 从环境立法角度做比较20-22
  • 3.1.1 立法的参与主体20-21
  • 3.1.2 公众参与环境立法的程序和方式21-22
  • 3.1.3 比较结论22
  • 3.2 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比较22-25
  • 3.2.1 以日本为例看外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2-23
  • 3.2.2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23-24
  • 3.2.3 比较结论24-25
  • 3.3 通过环境诉讼制度做比较25-26
  • 3.3.1 以美国为例看国外的环境诉讼制度25
  • 3.3.2 中国环境诉讼制度25-26
  • 3.3.3 比较结论26
  • 3.4 通过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作比较26-30
  • 3.4.1 以美国为例看国外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6-27
  • 3.4.2 中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27-28
  • 3.4.3 比较结论28-30
  • 第四章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30-36
  • 4.1 环境立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缺陷30-31
  • 4.1.1 参与主体过于狭窄30-31
  • 4.1.2 参与途径过少31
  • 4.2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31-33
  • 4.2.1 评价主体规定的不够具体31-32
  • 4.2.2 评价对象过少32
  • 4.2.3 公众参与阶段过少32-33
  • 4.3 环境诉讼中公众参与遇到的问题33-34
  • 4.3.1 原告资格受限33
  • 4.3.2 诉讼标准和证明规则单一33-34
  • 4.3.3 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34
  • 4.4 环境信息公开的不完善之处34-36
  • 4.4.1 规定的太过笼统34-35
  • 4.4.2 缺乏强制措施35-36
  • 第五章 完善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建议36-48
  • 5.1 在环境立法中强化公众参与的内容36-40
  • 5.1.1 确立环境立法的公众参与基本原则36-37
  • 5.1.2 扩大参加环境立法公众的范围37-38
  • 5.1.3 改进参与立法的程序38-40
  • 5.2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40-42
  • 5.2.1 细化参与评价主体的规定40-41
  • 5.2.2 扩大被评价的对象的范围41
  • 5.2.3 扩大参评的阶段41-42
  • 5.3 完善环境诉讼——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42-45
  • 5.3.1 适当放宽原告资格42-43
  • 5.3.2 区别对待不同的诉讼主体43
  • 5.3.3 保护原告人身安全43-44
  • 5.3.4 建立保证金制度44-45
  • 5.4 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45-48
  • 5.4.1 详细规定公开的内容45-46
  • 5.4.2 设置强制措施46-48
  • 第六章 结语48-50
  • 参考文献50-5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52
  • 作者简介52-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e

本文编号:335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335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d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