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力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生态环境,更加完善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手段和渠道,使公民政治参与在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研究网络条件下的政治参与问题,对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利益,以及推动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从阐述技术和政治关系的理论的角度出发,说明了网络技术和政治之间也是一种互动的关系,进一步表明网络技术对政治参与产生影响的必要性。网络技术对经济、政治参与体制、政治文化、公民政治素质的影响,使政治参与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而间接影响了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同时网络本身的开放性、虚拟性、便捷性、平等性等特点,也是政治参与的手段更加完善和灵活,从而为公民政治参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现状也表明了对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进行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性,同时,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政治参与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究规范网络政治参与有序、良性的发展的措施也成为研究的必要内容。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是个动态的现象,所以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国内至今涉及较少,本文在自已理解的基础上,对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尝试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关键词】:网络 网络技术 政治参与 政治参与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D6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一、绪论5-10
- 1. 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5-6
- 2. 网络政治的兴起及相关文献综述6-8
- 3. 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及兴起8-9
- 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构安排9-10
- 二、技术与政治发展相互关系初探10-17
- 1. 技术与政治关系的理论分析10-13
- 2. 技术与政治关系的历史实践回顾13-17
- 三、网络及其网络社会的形成17-22
- 1. 网络及其网络技术的概念17
- 2. 网络的产生与发展17-19
- 3. 网络社会的形成19-22
- 四、对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变化的分析22-35
- 1. 政治参与的概念23-24
- 2. 政治参与的相关因素分析24-26
- 3. 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26-27
- 4. 网络对政治参与的促进作用27-30
- 5. 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的新变化30-35
- 五、我国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的现状分析35-45
- 1. 分析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的应该考虑的问题35-36
- 2.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36-45
- 六、解决我国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的途径45-53
- 1. 我国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45-48
- 2. 解决我国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的途径48-53
- 结 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后记56-57
- 论文独创性声明57-58
-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彩霞;;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郑军;;网络知识产权的特性及保护[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3 郑远;;发挥网络信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J];华章;2011年19期
4 吴江萍;;新时期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年20期
5 允春喜;王涵;;农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山东省沂水县下胡同峪村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1年03期
6 王印红;张清清;;网络民主及其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探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孙春美;;网络时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9期
8 郭勇;;新兴媒体在消防宣传中的作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杨洪禹;;域名不正当抢注的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10 王f 荔;;网络技术与政治权力的变移[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钊;邵玉斌;;GIS在电子政务虚拟办公系统中的应用[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2 刘和润;;《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实验中期报告[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叶莉;杨惠琴;;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科技编辑现代化水平[A];第二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顾涛;;关于低压配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探讨[A];2005川渝地区自动化与电控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明国;;网络技术与文化摩擦——关于网络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张明鑫;魏海平;王欢;刘玉峰;;数字校园的构建及其关键技术[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郑玉芳;;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推进运城医药产业信息化进程[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8 刘永民;;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期刊出版业的影响[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冉小晓;;浅谈学报审稿专家的确定[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四集)[C];2006年
10 何川;杨青彬;平亮;;NGN的特点及技术发展综述[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夫根尼·莫罗佐夫;世界过分依赖美网络技术令多国警惕[N];国防时报;2011年
2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 怀进鹏;云计算与网络技术新挑战[N];中国电子报;2011年
3 ;浙江万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4 本报通讯员 曹景文;用网络技术筑起行车安全屏障[N];人民铁道;2010年
5 陈翔;多种网络技术的融合[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6 晋中市政协主席 李儒敏;应用网络技术提高治超效能[N];山西政协报;2008年
7 ;网络技术集中于三方面[N];人民邮电;2001年
8 本报记者 孟昭晖;内容提交网络技术[N];网络世界;2001年
9 文竹;网络技术改变音乐交流模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方列 郑承志;浙江:网络技术堵“腐”源[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2 孟凡生;基于网络环境的企业成本管理创新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董玉整;网络与真理[D];武汉大学;2004年
4 方晓柯;现场总线网络技术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5 谭清;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李林;分层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7 覃光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应用[D];四川大学;2003年
8 黄静;基于网络技术的虚拟地震会商系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刘业;适应自组织管理模式的P2P网络技术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陈扬乐;中国Internet用户人口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岩岩;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邹从清;网络背景下高校德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李太铼;基于B/S模式的体育管理信息平台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张湛;浅论网络时代思维方式[D];山西大学;2008年
5 黄文玲;关于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关系的系统思考[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6 刘鸿雁;基于网络的目标导向式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申芙蓉;网络辅助中学语文教学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玉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作文素养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高士杰;基于控制网络的PLC技术在电镀生产线上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张燕;基于P2P的协同办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西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9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3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