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硕士论文 >

困境与出路: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论析

发布时间:2017-06-23 08:05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出路: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论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民事立案程序是开启司法救济程序的第一道闸门,因此民事立案制度的设置对当事人诉权及程序正义的实现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经历了从“立审合一”到“立审分立”的改革,“立审分立”制在分立立案审查权与审判权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但这一制度运行至今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诉讼程序设置具有矛盾性;立案阶段诉权与审判权严重失衡;“起诉条件”杂糅实体性审查内容,导致司法资源重复投入;立案证明标准不统一等。因此,构建正义、合理的民事立案制度,以期从根源上解决“立案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及程序正义的实现已然成为当前民事诉讼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对比了中外民事立案制度的异同,追溯立案制度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实地调研找出“立案难”的根源,最后在参考我国专业学者改革建议的基础上,探求出一条与我国司法环境“水土相符”的民事立案制度改革路径。 论文分四个部分进行叙述。 第一部分,较长}\短:对中外民事立案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在详细介绍我国立案审查制度与西方立案登记制度差异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其产生背景的不同,以及各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利弊。 第二部分,探微求实:我国民事立案程序之问题调研。以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民法院、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问及微博互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地对我国法院在立案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新民诉法修订的契机,在汲取诉讼法学家及司法 实务工作者相关论点的基础上,探求民事立案程序中“久治不愈”的“立案难”问题的根源。 第三部分,正本清源:民事立案制度之理论剖析。任何一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都不能脱离其生根的理论基础,否则其改革措施便如空中楼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度设计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诉权与审判权、诉讼要件与起诉条件、程序当事人与正当当事人相关理论进行厘清与论证的基础上,追溯了我国民事立案程序中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四部分,图景构想: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措施。我国当前的司法环境还不适宜完全引用西方的立案登记制度,而应当在完善民事立案审查制度的基础上探求一条适合本土司法现状的改革路径。本文针对第二章中民事立案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拓宽民事诉讼受案范围、改革起诉条件、构建民事立案救济程序、合理定位调解程序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改革建议。 在文章的结语部分再次阐述了民事立案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以及完善相关配套措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民事立案制度 立案审查制 立案登记制 起诉条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5.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导言11-13
  • 第一章 较长}\短:民事立案制度比较研究13-19
  • 第一节 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13-15
  • 一、 民事立案制度的概念13-14
  • 二、 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历史沿革14-15
  • 第二节 我国立案审查制度与域外立案登记制度之比较15-19
  • 一、 我国民事立案审查制及利弊评析15-16
  • 二、 域外民事立案登记制及利弊评析16-17
  • 三、 我国立案审查制与西方立案登记制之理论背景探析17-19
  • 第二章 探微求实:我国民事立案程序之问题调研19-27
  • 第一节 我国民事立案制度运行现状的调研19-22
  • 一、 诉讼程序设置的矛盾性19-20
  • 二、 “起诉条件”杂糅实体性审查内容,,司法资源重复投入20
  • 三、 立案阶段诉权与审判权严重失衡20-21
  • 四、 立案证明标准不统一,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21-22
  • 五、 法院业绩考核体系不科学,加重“起诉难”问题22
  • 第二节 我国民事立案难之原因分析22-25
  • 一、 一元单层的诉讼审理构造,缺失独立的审前程序23-24
  • 二、 “重实体,轻程序”及“权力本位”的法律观念24-25
  • 三、 民事立案监督机制的缺失25
  • 第三节 我国立案审查制度的存废之争及改革阻碍25-27
  • 一、 理论界与实务界关于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改革争议25-26
  • 二、 当前我国民事立案制度的改革障碍26-27
  • 第三章 正本清源:民事立案制度之理论剖析27-36
  • 第一节 正确定位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27-29
  • 一、 诉权的性质27-28
  • 二、 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28-29
  • 第二节 “诉讼要件”与“起诉条件”29-33
  • 一、 “诉讼要件”的理论发展29-31
  • 二、 “起诉条件”与“诉讼要件”的关系31-33
  • 第三节 程序当事人与正当当事人33-36
  • 一、 当事人概念的理论发展33-34
  • 二、 区分程序当事人与正当当事人的意义34-36
  • 第四章 图景构想: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措施36-46
  • 第一节 拓宽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36-37
  • 一、 避免司法解释、政策性文件对民事诉讼受案范围的限制36
  • 二、 完善对新型民事纠纷的特殊立法规定36-37
  • 第二节 改革起诉条件,降低案件受理门槛37-39
  • 一、 改实质审查为形式审查,保留涉及法院的诉讼要件37-38
  • 二、 构建程序当事人的现代诉讼理念,扩大权利保护主体38
  • 三、 区分“起诉证据”与“胜诉证据”38-39
  • 第三节 构建民事立案救济程序39-41
  • 一、 现有立案救济制度的局限性39-40
  • 二、 完善民事立案救济程序的具体措施40-41
  • 第四节 正确处理诉前调解与立案程序的关系41-43
  • 一、 正确定位诉前调解,厘清诉讼外调解与诉讼调解42
  • 二、 构建调审分离的诉讼调解制度42-43
  • 第五节 减少法院的行政性事项对立案程序的影响43-44
  • 第六节 构建独立的民事审前程序44-46
  • 结语46-47
  • 参考文献47-50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0-51
  • 后记51-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永红;王安平;;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耿丹;;我国民事诉权与民事审判权的关系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10期

3 阳继宁;王强;;当前民事案件立案难的原因调查及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4 江伟;王铁玲;;论救济权的救济——诉权的宪法保障研究[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张然;闫富强;;浅析立案登记制度[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12期

6 邵俊武;关于起诉权保护的思考[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张晋红;完善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立法分析[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孟涛;民事诉讼要件理论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困境与出路:我国民事立案制度改革论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7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f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