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06:22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社会组织在我国以前被称为民间组织,是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在其他国家也被称为慈善组织、免税组织、第三部门等。这些组织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对外交往、倡导慈善事业、促进社会就业等功能和作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日益增多,各种社会组织逐渐深入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社会组织工作日益重视,把社会组织发展放到了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的高度。 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并不充分,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方面社会组织登记难,很多组织游离于法律之外,另一方面获得登记的社会组织官办色彩浓厚,自律性差,作用没有发挥出来。而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中,政府也面临着既无法正确回应民间的结社需求,对结社的现状管不过来,但同时又需要培育社会组织,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的现实。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我国现行的“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这一体制体现了政府“从严控制”的管理理念,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安排,在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有其现实的合理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社会民主意识的增强,这种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社会建设的要求,成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虽然针对社会组织管理问题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理论探讨层面上,偏重于宏观和介绍国外理论,实证性研究较少,解决问题的建议过于理论化,实际推广困难。而国外社会组织管理的研究则多集中在对权利、自由的探讨、法律规制和组织内部治理上,没有单独针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研究。本文立足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实际发展现状,全面分析了当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特点,在解决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问题上,提供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社会组织的基本概念和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通过建国以后我国社会组织管理经历的四个阶段,阐述了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形成过程。为了准确反映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现状,本文又从法律框架、准入制度、监管体制、扶持体系四个方面,对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构成进行了客观的解析。 结合吉林省的管理体制的实施情况对当前管理体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五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准入门槛过高、限制竞争和限制分支机构、审批中多重审查造成对社会组织限制过多;二是业务主管单位对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过深;三是由于职能交叉、责任权利不统一、法规不完善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四是由于行政监督力量不足、社会组织自律机制不完善和社会监督刚刚起步导致对社会组织实际监督不到位;五是由于财政扶持力度弱,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没有形成扶持发展体系。 在阐述管理体制应如何改革的论述中,首先通过总结世界发达国家社会组织管理的的做法和上海、广东、深圳、北京创新的四种社会组织管理模式,为改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归纳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然后运用“国家——社会”关系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家和社会关系的现状,指出我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在儒家文化思想影响下,强调权威、责任、大局、协作、秩序,行政权力支配着社会的“国家法团主义”。但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立,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将走向“社会法团主义”。在“社会法团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下,行政权力仍需要处于较强地位,但公共管理权力的转移,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满足和繁荣稳定社会环境建设的需要,必将促进社会组织快速发展。面对这种趋势,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应在满足政府需要、社会需要和社会组织自身需要的前提下,采取五方面改革措施。一是建设法律环境。着眼社会组织生存发展实际状况,进一步放宽结社的自由,建立社会组织基本法和配套法规体系。二是改革准入制度。放宽对社会组织生存的限制,允许社会组织不登记而只进行备案;对特殊类别社会组织实行许可制管理;开展公益认定。实行一种备案、登记、公益认定和许可相结合的“改良型许可制”准入模式。三是改革双重管理体制。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加强登记管理机关管理能力,实行一元化管理。四是加强过程监督。采取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外部监督和内部自律相结合的“多元共治”监督模式。五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转变对社会组织的态度,利用财政和税收等经济杠杆,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支持。 这种管理体制改革建议是立足我国国情的一种对策,它既保证了行政权力主导的社会中政府对稳定的要求,又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应有的支持。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有些启示,也希望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社会组织能够迎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局面,切实在提高社会活力,参与社会管理,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社会组织 管理体制 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632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一、绪论12-15
- (一)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12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12-13
- (三) 本文思路框架及创新点13-15
- 二、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概况15-30
- (一) 我国社会组织基本情况15-19
- (二)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发展历程19-22
- (三) 我国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构成22-30
- 三、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吉林省为例30-40
- (一) 限制过多30-34
- (二) 行政干预过深34
- (三) 管理职责不明34-36
- (四) 监督不到位36-37
- (五) 没有形成发展扶持体系37-40
- 四、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对策40-53
- (一) 国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借鉴40-42
- (二) 国内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探讨42-45
- (三)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思路45-47
- (四) 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47-53
- 五、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6
- 作者简介56-57
- 后记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松;;北京社会组织生态[J];w
本文编号:48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huoshibiyelunwen/48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