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21:09

  本文关键词: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法律文化建设研究 出处:《西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延安时期 法律文化 理论渊源 群众路线 建设路径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同时全会还首次提出了“全民守法”的概念,这实际上是对培育和推进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梳理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现今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应该会产生诸多的裨益。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实践探索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育和推进新民主主义的法律文化建设。论文以此为核心,首先从‘抗日救亡到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大背景出发,立足于边区的社会现实,释明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继而梳理了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理论渊源,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近代西方法律思想、苏联及中共苏区法制建设的经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以及国民党政府相关的法律法规均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理论渊源。依照通常理解的法律文化的外延,论文将延安时期的法律文化建设解构为“隐性的法律文化”建设和“显性的法律文化”建设。前者主要是指对显性制度建设具有指导性并引领性之法律思想、法律意识的形成;而后者主要是指延安时期外显的法律制度与组织机构建设。其中隐性法律文化建设主要是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领导人、法律工作者以及边区民众这三种法律文化建设主体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予以彰显;显性法律文化建设则是通过对边区司法机构、司法制度及各类法律法规的动态发展状态予以体现。在概括界定延安时期隐性、显性法律文化建设内容的基础上,论文明确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性质,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阶级性、人民性、开放性及进步性的四个典型特征。进而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分析论证了‘党的自身建设’、‘专业队伍的培养和储备’以及‘中国化道路’这三种新民主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的路径。研究历史是为了知其所以然并在掌握一定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知古鉴今,助益当代。因而,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拉近历史与现实,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探讨了延安时期中共法律文化建设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凯;;习仲勋在陕甘边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韩伟;;政法传统的司法生成——以陕甘宁边区肖玉璧案为中心[J];河北法学;2014年08期

3 关海庭;马胜强;;延安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运动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09期

4 曾鹿平;;西北政法大学: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法律高等教育的直接延续[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黄连元;;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董华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路径初探——延安时期的回顾与思考[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崔艳;;略论延安时期法制建设的基本精神[J];法治与社会;2012年10期

8 汪东;栗洪武;;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与干部教育的关系——延安时期党的建设路径探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2年03期

9 贾军;蒋丽琼;;论马克思主义法律文化的源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7期

10 霍佳;;1935—1948年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廉政法制建设及其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焦金波;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孙春伟;法律意识中的意识形态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波;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希贤;延安时期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的历史经验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崔苗;延安时期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下的三大优良作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滕召旭;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法治的积极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曹祖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松林;中共在延安时期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的认识及启示[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5 翟伟伟;从法律文化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调解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29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29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4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