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五代宋初军政职官制度与人事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02:09

  本文关键词:五代宋初军政职官制度与人事变迁研究 出处:《西北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禁军 藩镇 节度使 军功集团 潜邸旧臣


【摘要】:唐末战乱频仍,“赏郡”观念流行,此即以地方州镇节度使、防御使、团练使与刺史职位作为统军将领相应军功的酬赏。州级长官则需按刺、团、防、节次序升迁。故而建梁前后朱温所任命的藩镇节度使中,武将出身者占绝对优势。末帝即位后试图对该结构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朱氏政权灭亡后,后梁节度使群体被李存勖全盘接收。他采取以子弟亲信为节度使、由宦官出任监军架空藩帅等激进措施加强集权,却因侵犯代北集团等的利益而失败。明宗上台后废除上述政策,全面起用各集团人员,并通过整编禁军加强对地方与外敌的威慑以巩固统治。由于“赏郡”观念及等级秩序等因素,禁军将领开始大量领有节防团刺衔,就节度使而言,其带职方式则分为遥领与兼领。此制一方面给予任职者以额外利益与荣誉,另一方面也可将其罢军职外放为实任节度使以保持皇权对禁军的控制。宋朝建立后,在禁军将领的人事调动上仍沿袭此一惯例。在制度上,则废除最高层级的军职,将统军者级别降低;设置马、步军都虞候等新职位,并将其纳入到禁军将领的升迁渠道中,不断增多迁转层级。这一进程由于战争等的影响,进展较为缓慢,在真宗至仁宗前期方形成“管军八位”的升迁次序。在此过程中,岁月序迁的因素逐渐超越了奖励军功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禁军将领上层,五代时军职与所领节防团刺衔的严格对应关系也被打破,某一军职可带职衔的选项增多,提供给任命者更多的选择。节度使在缓慢退出地方统治舞台的同时逐渐虚衔化,成为了边防统帅都部署的任职资格。制度变迁与政治观念的背后,隐藏着皇权与军功集团既相互利用又互相斗争的关系,“赏郡”实际为两者之间的利益分割。军功集团在服务于皇权的同时,也努力通过集团内部政治联姻、提供给子弟良好出仕途径等方式维持家世,但随着皇权的抑制、自然的新陈代谢以及政治变动等,这种努力宣告失败。从后周起,皇帝着力于培养潜邸旧臣势力掌管朝政,以逐步取代旧军功集团人员;至宋朝时,前朝潜邸臣僚已然转化为旧功臣集团,成为新统治者的防范对象。太宗则对其幕府人员教以忠孝之道,绝对的君臣关系随潜邸政治的扩张而弥散于朝廷之间。仁宗时,随着士人的觉醒,新型士大夫崛起,加之旧臣人数锐减、皇帝年幼等因素,潜邸旧臣这股政治势力也逐渐退出政治舞台,北宋政治得到刷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91.4


本文编号:13309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3309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