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9 14:48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3年

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

程建润  

【摘要】:居住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且政策性强,有必要从国家的宏观角度对住宅发展进行系统的战略指导。与城市地区相比,我国村镇地区住宅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城乡间不衔接、地区间差距大,以零散自建为主、安全隐患多,资源浪费突出、环境破坏严重,住宅科技应用较少、地方特色消失,住宅政策问题较多、实施效果较差等诸多问题,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住宅建设支撑技术与产品标准研究”(项目编号:2008BAJ08B16),综合运用区域经济、乡村发展、人居环境、战略管理等相关理论,并采用广义熵指数、系统动力学、聚类分析等模型与方法,对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进行系统性的研究,以期对未来村镇住宅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根据研究主题,本论文做了以下工作:分析了我国村镇住宅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村镇住宅发展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综述;对国内外村镇住宅发展的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从发展条件、宏观环境、内在环境和住宅供给四个方面分析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逻辑;从城乡统筹和各地区协调两个角度分析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基点;从战略目标、总体战略和战略支撑三个方面构建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从开发模式、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三个方面研究了村镇住宅发展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 (1)通过对城乡住宅供给结构进行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要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投资的方式,提高城乡住宅价值的多样化,调整和改善住宅供给结构,尤其是增加中低价位住宅的供应,完善城乡住房保障制度,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居住需求。 (2)通过对城乡住宅统筹发展的因果回路图进行分析,本论文认为我国要通过城市保障房建设来增加住宅供给,或通过宅基地改革、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进城农民工收入,以满足其居住需求;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改善福利待遇,推动村镇住宅发展,使农民留在当地促进村镇的发展。 (3)通过对各地区村镇住宅协调发展进行战略群组划分,本论文提出上海、浙江、江苏等地适度收缩,湖北、湖南等地保持稳步发展,而其他地区都要实施扩张战略;北京、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可采取产业化或集体统建模式,侧重于提高居住品质,而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需要得到政府补贴,北京、河北、甘肃等人均耕地面积小的地区应采取集中建设的方式,并推进土地复垦。 (4)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的战略目标进行研究,本论文提出到2020年我国村镇住宅发展要努力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对农民居住条件的要求,实现建设发展、资源节约、节能环保和安全居住等分类目标,在2015年之前侧重于增加数量、重点整顿,然后重视品质、全面提升,争取到2020年各地区全面达到小康住宅的水平。 (5)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的政策体系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村镇住宅发展的政策并不孤立,相互间也有影响,要努力完善包括发展规划、土地利用、住宅建设、住宅供应、住宅消费、住宅改造和住宅处置等在内的村镇住宅发展政策体系,发挥政策对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6)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我国村镇住宅发展要推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接,坚持统筹协调和并村扩镇两大核心战略,市场转移、资源整合、科技推动和示范带动四大主体战略,以及农业规模化、村镇非农产业发展、交通发展、社会保障、教育普及、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六大辅助战略。 (7)通过对村镇住宅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本论文认为我国要积极发挥村镇住宅发展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投入机制和监管机制等的作用,发挥各自区位或资源优势,采取适于自身的开发模式、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村镇住宅发展模式。 本论文还取得了以下四点创新: 一是应用广义熵指数方法研究住宅价值多样性的变化,构建了城乡住宅价值的广义熵指数模型;二是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农民工进城导致的城乡住宅需求的变化,构建了城乡住宅统筹发展的因果回路图模型;三是界定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空间,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了战略群组划分;四是将村镇住宅发展作为“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基于农村、农业和农民三维构架构建了村镇住宅发展战略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12.8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颜杰;马维鸽;;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2 王春振;谭荣志;刘应辉;;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村镇建设的几点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赵之枫;张建;;城乡统筹视野下农村宅基地与住房制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1年03期

4 杨荣南;关于城乡一体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规划;1997年05期

5 王振坡;;中国农村住宅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2009年06期

6 甄峰;城乡一体化理论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6期

7 石忆邵;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8 赵之枫;城乡二元住房制度——城镇化进程中村镇住宅规划建设的瓶颈[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5期

9 仇保兴;;避免四种误区——做到五个先行——建立五种机制 村庄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长期的任务[J];城乡建设;2005年12期

10 王晓丹;;印度农村建设[J];当代亚太;200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红利;住宅产业发展轨迹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2 高琳;基于收入支撑的我国住房市场供应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永金;张二勋;刘加珍;潘瑞政;周长辉;寇文娟;;聊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9期

2 ;Lemon Effect of Gree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Its Marketing Strateg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7期

3 佘龙;留下历史的足迹——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现状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4年02期

4 刘铮;李莉萍;赵惠敏;;技术整合与建筑创新设计[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5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6 陈雨露;周波;龚洪;程耀;周翎;;与环境共生共融——从空间特质看川西林盘的生态意义[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7 吴强;居住文化透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刘晨阳,杨培峰;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人文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冯念军;;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伦理学[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刘德峰;;浅析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历史文化的延承[J];安徽建筑;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荣里;;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的建筑文化思考[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声;;城乡规划中历史环境营造智慧的保护与继承[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3 安玉源;王晨;;甘南藏族传统民居的生态适应性[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乔家君;刘嘉俊;谢淼;;沿黄典型农区村域空心化特征及其微观机理——以兰考县三个村为例[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5 黄少安;赵海怡;;物权法开禁农村宅基地交易再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石盛昌;曹阳;;沈阳农村民居建设现状及抗震设防对策[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7 陈勇;;四川西部山区民族聚落生态分区研究[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吕贤军;江丽;;“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周榕;;发挥规划统筹引领作用,破解城乡一体化难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阮梅洪;楼倩;牛建农;;新城中村对城市空间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义乌市宅基地安置的新城中村建设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斌;《人民日报》中(1987-2007)农民工的话语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市场机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鄢奋;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威;鄂西南古集镇空间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田经燚;返乡农民工家乡认同感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黄兰;中山沙田水乡聚落户外空间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付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华飞;住宅市场供求均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8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白宏博;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性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显成;王拔群;;对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思考[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丁慧平;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与价值创造[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杨鑫;;我国保险业的行业竞争结构研究——基于战略群组的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1期

4 石丽红;栗斌;张清浦;;防灾减灾系统灾情信息集成技术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01期

5 侯若;关于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分析框架的探讨[J];长江建设;2003年03期

6 汪利娜;迈向21世纪的中国住宅业[J];财经科学;2000年03期

7 刘英群;关于城市化的理性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8 王伟;;关于对农村住房的调查及其相关分析和对策[J];重庆社会工作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蔡俊豪,陈兴渝;“城市化”本质含义的再认识[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5期

10 黄明华;袁子轶;岳晓琴;;村庄建设用地:城市规划与耕地保护难以承受之重——对我国当前村庄建设用地现状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秋勇;我国经济适用房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罗勇;重庆市房地产业市场风险预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乃鑫;张轲;;浅析北方地区村镇住宅布局优化整合生态技术[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尹建中,汤腊梅,薛姝,刘小平,曹宏亮;湖南村镇住宅产业化发展战略分析[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吴桂莲;谢翠珍;;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措施[J];孝感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张轲;王磊;任乃鑫;;浅析北方地区村镇住宅的自然通风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刘博;符宇东;;辽宁村镇住宅安全现状及改进对策[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任铮钺;张淼;和佳一;;环保节能型村镇住宅屋面结构体系研究进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年12期

7 王旺多,王凯宏;加快推进甘肃城镇化进程的思考[J];科学.经济.社会;2004年04期

8 孙文慧,高向东,吴文钰,郑敏;我国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及分类研究[J];西北人口;2005年04期

9 李莉;;城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切入点[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李淑香;;有关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刚;任玉珊;周静海;刘永军;孟宪宏;;洪水作用下村镇住宅的力学响应试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东炜;刘喜中;;一种村镇住宅的减震新方法[A];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20周年庆典会议研究短文集[C];2009年

3 任鑫佳;张华玲;;重庆地区村镇住宅现状调研与分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4 赵作周;钱稼茹;方东平;;汶川地震村镇住宅的震害分析与重建建议[A];汶川地震建筑震害调查与灾后重建分析报告[C];2008年

5 宋海宏;;寒地城市边缘区村镇住宅保温节能技术实测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赵琳;陈连栋;;浅谈村镇住宅设计[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8卷)[C];2007年

7 张威;王立雄;;寒冷地区村镇住宅中的节能技术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李波;;以黔中经济区城镇发展带动贵州城镇化进程[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戴成英;;论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图书馆建设[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吴雪梅;;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的保护[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樊玲;[N];华兴时报;2009年

2 记者 黄克超;[N];广西日报;2005年

3 孙纪伟 王柯 赵磊(沈丘县委宣传部);[N];中国信息报;2002年

4 通讯员 伍家厚 韦解军 韦金龙;[N];桂林日报;2009年

5 中共邯郸市委常委、秘书长 王社群;[N];邯郸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何卓;[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7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孙晓蓉;[N];贵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秋;[N];焦作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龙;[N];白银日报;2011年

10 陕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 江泽林;[N];重庆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建润;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郑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程姝;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汤进华;城镇化进程中上海市郊农业产业结构演进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静芝;洞庭湖区城镇化进程中的水资源优化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建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用地需求合理预测方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7 范卿泽;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秦宏;沿海地区农户分化之演变及其与非农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刘晓霞;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焰;我国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张欣宇;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指南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斌;北方既有村镇住宅设备改造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王健;北方既有村镇住宅功能改善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赵巍;既有村镇住宅性能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吉军;寒地既有村镇住宅厨卫设施功能提升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黄鑫;村镇住宅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标准化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斌;我国南方地区村镇住宅外窗水平外遮阳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孟丹;汉中村镇住宅节能设计优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10 任国辉;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城镇化进程中的村镇住宅发展战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69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3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