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清代河套地区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0 11:07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套地区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宁夏大学》 2014年

清代河套地区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研究

刘杰  

【摘要】:民族间的民间交往是民族关系发生的前提,是民族之间实际交往的基础途径,在民族关系的维持中始终属于常态的发展和存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相关研究领域产生了大量有关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史和民族史学理论的著作。但一般研究总是注重民族政权之间、民族上层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侧重和相对集中在官方民族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以民族间的民间交往为视角,以清代河套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民族间的民间交往进行必要的发掘和研究。 本文首先论述了选题价值和意义,阐明了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正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证。第一,阐述民族间民间交往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传统形式。对古代民族关系与民间交往的概念和形式进行梳理,在总结中国古代民族间战争与和平的两种状态及其各自所包含的民族交往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民族间的民间交往贯穿于民族间的不同状态中,连绵不绝、持续不断,在民族间交往融合以及民族关系变化的进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第二,以清代河套地区为例重点论述民族间民间交往的各种形式。移民既是民族间交往的主要动因,又是民族间民间交往的重要形式。在概述清初蒙古状况的基础之上,系统阐述清代进行的三次向河套地区的移民大潮,总结移民作为民族间民间交往的重要形式所展现的重要的历史意义;民族迁徙乃至定居之后,民族间开展了广泛的经济交往,成为民族间民间交往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在清代河套地区三次移民潮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不同时期河套地区蒙汉各民族间在农业、手工业产品以及商业方面的密切往来。除了移民以及经济交往之外,民族间的通婚以及风俗习惯的交往也是民族间民间交往的重要内容。第三,分析民族间民间交往的历史作用。在清代蒙汉民族间的民间交往中,蒙地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生活都经历了深刻的变迁,蒙地形成了蒙汉建立经济共同体为核心的新的民族关系格局。清代移民潮及其所引起的蒙汉民族间在民间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推动了蒙地蒙汉民族关系的变迁,进而推动了蒙汉民族间由分到和的历史进程,彼此之间形成了休戚与共、不可分离的民族关系,增强了民族间的凝聚力。这种社会变迁和新格局的构建对官方民族政策的制定实施以及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民族间的民间交往作为维系民族关系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对促进中华民族意识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规范和引导民间交往的发展对缓和民族矛盾、推动民族融合有积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K2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欢;张磊;;走西口对河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2 吕维新;明代茶马贸易研究[J];茶叶机械杂志;1995年04期

3 孙友忠;民族凝聚力界定[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6期

4 孙文良;;论清初满汉民族政策的形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5 胡日查;;清代汉族移民在阿拉善和硕特旗的开发活动——以阿拉善左旗蒙古文档案为中心[J];蒙古史研究;2010年00期

6 华立;清代的满蒙联姻[J];民族研究;1983年02期

7 李静;;民族交往心理构成要素的心理学分析[J];民族研究;2007年06期

8 张植华;清代蒙汉民族关系小议——读史札记[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9 珠飒;清代汉族移民进入内蒙古地区的原因[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邢亦尘;蒙汉各族人民思想文化交流的新时期[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8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戎;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新的历史条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费孝通;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4 赵松乔;察北、察盟及锡盟——一个农牧过渡地区的经济地理调查[J];地理学报;1953年01期

5 赵哈林,赵学勇,张铜会,周瑞莲;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5期

6 邹逸麟;明清时期北部农牧过渡带的推移和气候寒暖变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7 张岗;清代北方流民对直隶口外的开发[J];河北学刊;1986年03期

8 布仁;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口的历史与现状简述[J];内蒙古统计;2003年01期

9 王善平;交往:不可遗忘的发展维度[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10 郑昌淦;明清之际的历史潮流和清王朝的统治政策[J];民族研究;198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舞蹈《故乡情怀》[J];广播歌选;2012年02期

2 吴荣先;民间邮刊探微(下)[J];集邮博览;2004年08期

3 马丽蓉;;中阿民间交往模式的形成、特征及其影响[J];回族研究;2013年01期

4 ;友谊·合作·发展——迈向21世纪[J];文化交流;1999年04期

5 赵红;;从民间交往到官方外交——延安时期中共与美国交往的演变及启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刘庚寅;;王稼祥与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J];百年潮;2012年02期

7 王锋;;非洲纪行[J];当代电视;2007年10期

8 茆晓明;;中日人民友好情—访常州世界语学会会长张常生[J];世界;1999年Z5期

9 朱东晖;;黑龙江:打造对俄宣传“桥头堡”[J];对外传播;2011年09期

10 王红梅;;地方外宣品英译杂谈[J];对外大传播;2003年Z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苏必庆;[N];广西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玮丽;[N];南通日报;2014年

3 首席记者 崔凌云;[N];兰州日报;2013年

4 记者 夏文辉;[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外交学院教授 张历历;[N];解放军报;2008年

6 记者 王皓;[N];北京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锦;[N];深圳特区报;2014年

8 记者 蔡木子;[N];长江日报;2014年

9 记者 曹斯 实习生 魏思静;[N];南方日报;2010年

10 徐松 王琳琳;[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存海;当代中俄民间交往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云峰;论21世纪的中日民间交往[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朱鲁真;战后中韩民间交往探析(1953-1992)[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4 白爱萍;中越边境跨界京族的民间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相关作者

>刘存海 >朱鲁真

>李云峰 >白爱萍

清代河套地区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清代河套地区民族间的民间交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7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1697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7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