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农村大学生身份认同模式对亲内群体行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6 14:30

  本文关键词: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年

农村大学生身份认同模式对亲内群体行为的影响

袁灿灿  

【摘要】:大学生群体的身份认同问题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认同融合与群体认同是解释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两个重要理论。认同融合是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一种独特形式,它是一种深层次的、发自内心的和群体的统一感。群体认同是个体认识到他(或她)属于特定的社会群体,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群体成员带给他的情感和价值意义。刻板印象威胁被认为是一种广泛且普遍存在的情境性威胁,近十余年来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不管个人相信或是否认,也无论个体排斥抑或接受,只要情境中出现或存在负面刻板印象的线索或信息,个体就会感受到刻板印象的威胁,甚至于表现不佳,这便更加证实了刻板印象威胁的真实存在性。现有关于认同融合与刻板印象威胁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将来源不同的刻板印象威胁作为激活融合个体个人认同的一种条件。本研究依据社会认同理论、认同融合理论和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对认同融合、群体认同、刻板印象威胁、亲内群体行为等相关概念进行充分论述,采用问卷测量与实验法对处于身份认同威胁情境下的农村大学生群体的身份认同模式对亲内群体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图提出具有推广意义的测量工具,得出有较高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农村大学生是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整体上来讲,农村大学生出现了农村和城市双重的身份认同趋势。(2)认同融合、群体认同都对亲内群体行为有着良好的预测作用,但是群体认同的预测作用大于认同融合(3)在遭遇到针对身份认同的刻板印象威胁时,融合与非融合个体在亲内群体行为意愿上有着显著的差异,融合个体表现出更多的亲内群体行为意愿,这也是其应对刻板印象威胁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84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仇妙芹;应湘;;城乡刻板印象激活的实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2 李永鑫;张娜;申继亮;;Mael组织认同问卷的修订及其与教师情感承诺的关系[J];教育学报;2007年06期

3 安秋玲;王小慧;;班级内青少年非正式群体认同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6年01期

4 贺雯;梁宁建;;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J];心理科学;2006年03期

5 弯美娜;刘力;邱佳;杨晓莉;;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6 贾凤翔;石伟;;自我扩张模型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7 莫琼琼;贺雯;;城市农民工子女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丽;李化树;;关注班集体中的非正式群体[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8年02期

2 杜恒波;;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张海钟;姜永志;;区域刻板印象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以甘肃和内蒙古原著居民为研究对象[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庞志伟;;教育大众化视野下高校班级管理体系创新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年06期

5 李永鑫;李艺敏;张娜;申继亮;;组织公正、组织认同与教师离职意向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9年04期

6 李永鑫;杨文君;申继亮;;教师组织认同、工作满意感与情感承诺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7 宋灿;;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激活的行为效应实验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8 李凌峰;;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探究和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9 罗红;肖军;;刻板印象对体育生的影响及对策[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杨益;;地域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基于ROST CM的网络集群行为分析——以新浪微博“南京梧桐树”事件为例[A];第三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进才;组织价值观、组织认同与领导认同对并购后员工行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兰继军;北京、西安部分大学生对北京奥运会态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徐双庆;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忠诚影响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何晓丽;积极情绪对人际信任与人际互动影响的线索效应[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朝阳;高校学生社团现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杨长虹;人际网络信息影响对工作投入的作用机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7 王小慧;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霞;职业胜任力与职业成功、组织认同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吴国林;“并校”背景下促进个人—组织认同的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莹;社会身份对初中生数学能力表现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洁琼;大学生群体的民族刻板印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廖理连;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社会认同与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柯小林;化学新手教师课堂有效调控行为的观察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尘;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对网络内外群体认同差异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范芳旭;趣缘群体中的群体认同[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辛鹏;刻板印象威胁对目标任务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徐曼;基于东北人的内隐地域刻板印象稳定性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书维;周洁;王二平;;群体相对剥夺前因及对集群行为的影响——基于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调查的实证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2 蒋克就;高中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S1期

3 王国勤;;“集体行动”研究中的概念谱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朱滢,张力;自我记忆效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2001年06期

5 于滨;社会治安难点新变[J];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23期

6 罗干;;政法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担负重大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J];求是;2007年03期

7 王安顺;;巩固平安奥运成果 推进平安北京建设[J];求是;2009年13期

8 石伟;黄岗;;时间维度上的自我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李峰;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3期

10 杨渝川,郑淑杰,郑日昌,陈欣银,何云峰;儿童对所属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二平;;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学分析[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王欣;冯江平;;基于态度调查构建社会预警指数的实证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宫准;情绪启动效应的发展与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2 莫琼琼;城市农民工子女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萍;探析部分农村大学生中若干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2期

2 范伟艳;陈芳媛;;农村大学生适应性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3 陈攀;;农村大学生社会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群文天地;2012年12期

4 张其亮;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若干心理问题及其矫正(摘选)[J];中国农业教育信息;1998年04期

5 贾楠;叶敏;;农村大学生的城市化生存[J];大家;2010年24期

6 肖晓玛;;农村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及其超越[J];社会心理科学;2004年03期

7 谭雪晴;;农村大学生孤独感状况调查[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8 蔡远满,赫江;浅析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及成因[J];丹东纺专学报;1997年03期

9 程亚林;;农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10期

10 张其亮;来自农村大学生的若干心理问题及其矫正[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宁;;农村大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基于社会工作的视角[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廖明静;;农村大学生“上学难”问题研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文;[N];农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特派记者 周元 陈成智 谭丽琳;[N];海南日报;2009年

3 兰州大学法学院2006级 张晓丹;[N];甘肃日报;2009年

4 范亚楠;[N];新农村商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斯敏;[N];光明日报;2010年

6 实习生 谢平;[N];农民日报;2004年

7 实习生 谢平;[N];农民日报;2004年

8 李卓然侯志勇;[N];中国税务报;2007年

9 王晖;[N];河南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时平;[N];人民日报;2006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听觉障碍青少年网络交友及群体认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6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06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c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