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德育教育学心理学_《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7-01-06 08:03

  本文关键词:德育空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一书出版以来,在西方社会掀起了空间研究的热潮,出现了“空间的转向”。我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一些学者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学、建筑学、美学等多个不同的领域开始对空间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具体到德育领域,德育空间的研究比较薄弱,还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领域。近年来,在德育哲学论的研究上,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形成一系列理论,例如,德育过程论、德育价值论、德育管理论、德育文化论、德育辩证论、德育职能论、德育主体论、德育资源论、德育实践论、德育时机论等,这些理论丰富和完善了德育哲学理论,推动德育的前进和发展。但是作为一个理论系统,结构尚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德育过程的开展离不开德育空间,德育空间在德育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绝不是可有可无,应该在德育体系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基于此,本文将德育空间理论作为研究课题。本文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视角,对德育空间的内涵、运行、现实困境、选用与建构等内容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以期对德育空间的认识更加全面、透彻。在德育空间理论研究过程中,本文具体采用了理论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多学科整合法。运用理论分析法对哲学理论、伦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空间环境理论等不同学科的理论,经过理论思维加工,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对当代国内外德育空间理论观点进行比较,从中获得关于德育空间理论的有益启示;运用多学科整合法,特别是哲学与空间学的整合、哲学与心理学的整合、哲学与教育的整合,以拓宽德育空间理论的研究思路。本文正文部分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德育空间的解读。本部分从解读德育空间的涵义入手,重点分析了德育空间的构成要素、特征、类型。德育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概念,我们采用“剥洋葱”的方式对德育空间进行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究,分析了物质空间、心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四个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了进一步厘清德育空间的概念,本章又对德育空间的构成要素、特征和类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空间形态要素、物质形态要素和文化形态要素三个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了德育空间的构成要素;概括总结了德育空间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社会性和权力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特征;详细研究了自然空间和人造空间、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集体空间和个人空间、IV熟人空间和陌生人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和非日常生活空间、良性空间和恶性空间、开放空间和封闭空间等十四种德育空间类型的特点,形成对德育空间本质及类型的全面、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第二章为德育空间论的理论依据及借鉴。本部分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空间的理论,分析了全球化的空间生产和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然后研究了西方社会关于空间的理论观点,着重分析了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布迪厄的场域观点、福柯的异位观点、詹姆逊的后现代空间观点等一般空间理论观点,还探讨了与之相关学科的理论借鉴,例如,杜威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空间观、环境心理学中的德育空间观。最后分析了空间哲学、德育场论和泛教育论等中国学者关于空间的一些观点。通过中西方学者空间理论观点的分析,为德育空间论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石。第三章为德育空间的功能。结合德育过程和德育构成要素,着重分析了德育空间的保障功能、熏陶功能和制约功能。第四章为德育空间选用的现实困境。本部分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对德育空间选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从认识上的误区、分隔中的矛盾、选用中的失衡三个方面,分析了德育空间选用困境的现实表现。在认识空间中,从德育空间自身、德育空间的功能、各种德育空间关系的角度,按照由内而外的逻辑认识规律,分析了人们在德育空间选用中存在的认识问题。在分隔空间中,重点分析了空间分隔引发的公共空间和个人空间之间的矛盾、身体在场与缺场之间的矛盾。在选用空间中,围绕失衡现象,分析了教室空间使用多,教室以外空间使用少;校内空间使用多,校外空间使用少;实体空间使用多,网络空间使用少;非日常生活空间使用多,日常生活空间使用少的现象及原因。其次,围绕着对美德的误读、应试教育的影响、安全因素的过度重视、德育空间理论的缺失四个方面,探究德育空间之所以在选用中会出现困境的各种原因。“美德即知识”和应试教育以知性德育、理性德育为主,限制着教室空间之外的其他德育空间的利用和开发;安全因素的过度重视使得德育空间在使用中过于保守和封闭;德育空间理论的缺失严重,对德育空间的研究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制约着德育空间的发展和创新。第五章为德育空间的选用与建构。本部分从选用和建构两个角度,对德育空间实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首先,从主体、依据、原则和策略四个方面论述了德育空间的选用,指出德育空间选用的主体一般是教育者,教育者拥有空间的使用权、分隔权和组合权。德育空间的选用需要遵循一定的依据,要从德育目标、德育空间的特点、德育对象、德育内容四个维度进行选用,以提高德育空间选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要坚持整体协调原则、扬长补短原则、同向发展原则,采用有机整合策略、扬优抑劣策略、有的放矢策略。其次,论述了德育空间的建构。在建构中,要坚持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多方共建原则,以提高德育实效。


  本文关键词:德育空间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235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