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9 12:21
现代国家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是国家不允许有绝对专断权力的存在,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应处于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之中。马克思在创立国家理论时,把权力监督作为其新型无产阶级国家的重要基石。建立以符合中国国情为核心的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监督体系的本质特点和根本内容。新时期,治国理政进程中国家权力监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然要求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要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体制机制。本文深度分析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理论渊源、时代内涵,全面阐释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建构价值、系统构成、路径探析,进一步阐述了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有机体系。第一,本文研究了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理论渊源、历史溯源、实践之源,并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相关内涵进行厘定。内涵厘定的对象主要有:权力、马克思主义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社会监督思想、社会化、监督,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具体内涵。第二,本文阐明了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研究目的。国家权力监督体系的主要构成有:政治监督、法律监督、经济监督、对公共权力行使主...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意义
(一)理论渊源
(二)历史溯源
(三)实践之源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关于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内涵论
一、权力
(一)权力的概念厘定
(二)权力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社会监督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监督思想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
(一)监督的内涵
(二)社会化的定义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内涵
第二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目的论
一、政治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顶层设计的建构核心
(一)政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二)政治监督的特点与作用
二、法律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制度保障的灵魂
(一)法律监督特点
(二)法律监督的日趋完善
三、经济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实践趋向的重点
(一)经济监督的地位
(二)经济监督的特点及其任务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践行的坚实基础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地位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功能
第三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价值论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代特征及实现条件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代特征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实现条件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建构价值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重要条件
(五)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提高国家管理水平和取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方式
(六)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载体论
一、人民群众监督
(一)选民监督的含义和内容
(二)公民监督的含义与对象
(三)人民群众监督方式的优化
二、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二)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三)舆论监督的条件、原则和形式
(四)舆论监督的系统及其完善
三、社团组织监督
(一)社团组织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社团组织监督的依据
(三)社团组织监督的内容和方式的升级
四、政协监督
(一)政协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政协监督的特点
(三)政协监督的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第五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论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内涵及原理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内涵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原理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走向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机制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
三、时空结合,建构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间”建构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空间”建构
(三)“时空”结合,建构立体、动态的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
第六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路径论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实践路径
(一)确定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目标
(二)设计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备选方案
(三)选择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方案
(四)实施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方案
(五)评价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效果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发展趋向
(一)监督运行过程的全面公开化
(二)发挥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整体效能
(三)提高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法律地位
(四)形成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思考[J]. 齐杏发. 政治学研究. 2013 (01)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改革历程[J]. 过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5)
[3]党务公开论[J]. 许耀桐. 理论探索. 2012(05)
[4]国际四大反腐败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力[J]. 易向栋,王冰. 廉政文化研究. 2012(04)
[5]关于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思考[J]. 郭兴全. 中州学刊. 2012(04)
[6]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三个试点县(区)的比较分析[J]. 易丽丽,贺海峰. 新视野. 2012(02)
[7]国外政党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举措[J]. 党建研究. 2012(03)
[8]科学化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J]. 李斌雄,黄红平. 廉政文化研究. 2012(01)
[9]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政理念的践行与启示[J]. 秦德占. 新视野. 2012(01)
[10]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下建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J]. 郭玉亮. 廉政文化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464649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9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意义
(一)理论渊源
(二)历史溯源
(三)实践之源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关于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内涵论
一、权力
(一)权力的概念厘定
(二)权力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与社会监督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监督思想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
(一)监督的内涵
(二)社会化的定义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内涵
第二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目的论
一、政治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体系顶层设计的建构核心
(一)政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
(二)政治监督的特点与作用
二、法律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制度保障的灵魂
(一)法律监督特点
(二)法律监督的日趋完善
三、经济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实践趋向的重点
(一)经济监督的地位
(二)经济监督的特点及其任务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国家权力监督践行的坚实基础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地位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功能
第三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价值论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代特征及实现条件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代特征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实现条件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建构价值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职能的重要条件
(五)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提高国家管理水平和取得最佳效益的重要方式
(六)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载体论
一、人民群众监督
(一)选民监督的含义和内容
(二)公民监督的含义与对象
(三)人民群众监督方式的优化
二、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二)舆论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三)舆论监督的条件、原则和形式
(四)舆论监督的系统及其完善
三、社团组织监督
(一)社团组织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社团组织监督的依据
(三)社团组织监督的内容和方式的升级
四、政协监督
(一)政协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二)政协监督的特点
(三)政协监督的内容与方法的改进
第五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论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形成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内涵及原理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内涵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原理
(三)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效能联动的走向
(四)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机制是对立统一的有机体
三、时空结合,建构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时间”建构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空间”建构
(三)“时空”结合,建构立体、动态的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有机体
第六章 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路径论
一、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实践路径
(一)确定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目标
(二)设计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备选方案
(三)选择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方案
(四)实施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方案
(五)评价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效果
二、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发展趋向
(一)监督运行过程的全面公开化
(二)发挥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整体效能
(三)提高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法律地位
(四)形成对公共权力行使主体的社会化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网络反腐的政治学思考[J]. 齐杏发. 政治学研究. 2013 (01)
[2]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改革历程[J]. 过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2(05)
[3]党务公开论[J]. 许耀桐. 理论探索. 2012(05)
[4]国际四大反腐败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力[J]. 易向栋,王冰. 廉政文化研究. 2012(04)
[5]关于完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的思考[J]. 郭兴全. 中州学刊. 2012(04)
[6]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三个试点县(区)的比较分析[J]. 易丽丽,贺海峰. 新视野. 2012(02)
[7]国外政党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新举措[J]. 党建研究. 2012(03)
[8]科学化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设[J]. 李斌雄,黄红平. 廉政文化研究. 2012(01)
[9]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廉政理念的践行与启示[J]. 秦德占. 新视野. 2012(01)
[10]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下建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J]. 郭玉亮. 廉政文化研究. 2011(03)
本文编号:3464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46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