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2-01-11 20:13
  高等教育和其他任何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一样存在着供给与需求问题。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绕不开供求关系。与一般商品或劳务有所不同的是,高等教育连接着两座桥,一座通往个体求学者及其家庭,另一座通往社会用人部门和国家。从而高等教育客观上存在着两类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供给和需求,它们分别是个体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教育机会供给、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品”的需求和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供给。两类供求关系分别发生于高等教育的“入口”和“出口”环节,共同影响着一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文分别把高等教育“入口”和“出口”所涉及的供求关系称为第一类供求关系和第二类供求关系。在我国特殊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的第二类供给无论在总量上还是结构上很大程度都取决于第一类供给,招多少人、招生的专业结构如何往往决定了毕业多少人、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如何。这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上具有“一元供给”和“二元需求”的基本特征,三者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供求三角关系。在这个三角关系中,高等教育的两类需求由于目标上的不一致很可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结构性错位,它们分别对高等教育产生了不对称的拉力。这将使高等教育的办学陷入两难... 

【文章来源】:厦门大学福建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1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等教育的供求问题研究 ——基于“专业”层面的探讨


图1-1高等教育供求三角关系示意图??

示意图,框架结构,示意图,供求矛盾


有了这样的认识,就不难理解本文的事实研究和理论研究是在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框架下的两个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前者仅仅告诉大家“是什么”,??后者则要告诉大家“应该是什么”和“怎么办”。本文的框架结构如图1-2所示。??导论???\? ̄? ̄ ̄\???事实研究?规范研宄??高校招生#征性亊买第一类雷求持征性車实?研究逻堉价值铐向的必要性论述??高等教肓两类供求矛盾的分别评估?处理高等教肓供求矛盾的一般逻辕探讨??I?I??高等教肓供求问题中的若干现象剖t斤?a理育供求矛盾的持定理念??|?,?|??拟构建理想的综合合理性论述???i???关于如何构建理想的政策创新方向讨论??图1-2本文的框架结构示意图??41??

关系图,专业招生,浙江省,高考志愿


专业的相对平均分。但是,要通过接受调剂生才能满额录取的专业并不是因为招??得太多之故,而是因为相对需求不足。事实表明,一个专业招生招得多少与能否??自然满额录取并无直接关联,对此可以用图1-3中的数据来证明。??120?-1?????100?4?政每?1-—摹―蘑????-?—???-20?勝......-^-20-?-?*?30--#?—?70?80?#?100??-恥?V—T??—-袭—一--??—?? ̄60????????—————??——————.??-SO?■丄?—,一…??????????????????????……,??招生数(人)??图1-3部分专业招生人数和相对平均分散点关系图??数据来源:历年《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参考》,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如图所示,横坐标为本文搜集的部分样本专业的招生人数,纵坐标为这些专??业的相对平均分数值。总体上,相对平均分和招生人数两个变量之间没什么相关??性,即统计上看一个专业的相对平均分高低并不取决于它招多少人。比如同样招??50个人的专业,相对平均分可以表现得截然不同。而即便是只招了几个人的专??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考改革对高水平大学招生的影响及其应对[J]. 王小虎,潘昆峰,苗苗.  中国高教研究. 2017(04)
[2]高等教育研究反思:批判方法论的视角[J]. 王旭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9)
[3]研究型大学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 胡昱东,陈劲,李明坤.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04)
[4]大学生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基于全国85所高校的调查研究[J]. 马莉萍,由由,熊煜,董璐,汪梦姗,寇焜照.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5)
[5]高等教育市场化研究述评与研究展望[J]. 王旭辉.  复旦教育论坛. 2016(02)
[6]我国高等教育若干典型供求关系研究[J]. 王旭辉.  中国高教研究. 2016(01)
[7]论大学生的专业选择权与高校的专业改革[J]. 栗亚冬.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8]经济转型背景下美国劳动力市场与高等教育供求[J]. 程晋宽,朱蓉蓉.  外国教育研究. 2015(08)
[9]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征及需求制约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考生选择的实证研究[J]. 王旭辉.  教育发展研究. 2015(Z1)
[10]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若干问题述评[J]. 邬大光,王旭辉.  教育研究. 2015(05)

博士论文
[1]高等教育个人选择中的信息问题研究[D]. 刘文晓.华东师范大学 2016
[2]选择与引导: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研究[D]. 谭颖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5
[3]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D]. 曹珊.南京师范大学 2014
[4]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研究[D]. 韩梦洁.大连理工大学 2013
[5]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研究[D]. 曹洪军.中国矿业大学 2011
[6]我国高考招生录取模式创新研究[D]. 王海龙.天津大学 2010
[7]高考志愿填报与录取机制研究[D]. 李凤.西南财经大学 2010
[8]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 姜世健.南开大学 2010
[9]中国普通高校专业选择的研究[D]. 樊明成.厦门大学 2009
[10]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 罗丹.厦门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工科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 陆旖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高校社会影响力对高考考生专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 蔡雨珈.长沙理工大学 2015
[3]家庭背景影响下大学生专业选择研究[D]. 李娟.广西师范大学 2015
[4]我国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机制研究[D]. 杨二辉.浙江师范大学 2006
[5]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 郭洁.陕西师范大学 2004
[6]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就业走势矛盾的分析与对策研究[D]. 黄胜.重庆大学 2004
[7]高考学生专业选择行为研究[D]. 童腮军.江西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83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83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