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2 11:01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不仅是对以往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中国应对西方价值输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着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的重要性。高校是意识形态争锋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试图渗透的重要对象。当前,全球化的浪潮已经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网络化迅猛发展,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转型的日趋发展,这一系列的复杂形势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因此,如何立足于新环境,通过科学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已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长期坚持并要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结合时代境遇与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系统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思想基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特点与功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方法等系列问题。第一章主要对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和选题价值、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相关概念、论文的写作思路与方法、创新点和重点难点等一些列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引领作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是联系教育者和大学生之间的纽带,是保障教育目标最终实现的重要手段。结合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本论文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理论体系。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古代社会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法、发达国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等几个问题展开论述。这些方法不仅为当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也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实施提出了创新性的发展要求。第三章主要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实施的时代背景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现状着手,指出了教育方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尝试着构建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新体系。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为基本维度,按照教育者和参与者所起的作用不同,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分为:以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合作参与的合力育人法,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教育法、以及以受教育者大学生为主导的自我教育方法共三大类基本教育方法。这三类教育方法之间相互配合,共同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体现出了协作性与融合性等特征。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实施原则、特点和功能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实效性,首先应该明确在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特殊性,使各种方法相互结合,交错使用,实现方法的合力效应。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育人方法。无论是高校还是家庭,都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依赖于高校教育力量外,社会、家庭、高校之间的相互补充与合作也是必须的。只有整个社会都凝聚成一股绳,有劲往一处使,有力往一处用,共同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无形之中,最终实现整体大于部分的教育效果。第六章主要论述了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教育法。建设一个良性运转的网络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因此,教育者一定要主动抓住网络媒体这个有力的现代武器,优化网络环境,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健康心理,加强网络道德自律。这是有效应对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传播,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七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自我教育方法。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大学生追求自觉提升的一项重要方法。大学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克服了思想和行为中恶的一面,张扬了善良和德行的一面,再经过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最终实现个体的自觉转变。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导论14-36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4-16
  • 1.1.1 研究的背景14-15
  • 1.1.2 研究的意义15-16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16-26
  • 1.2.1 价值、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18
  • 1.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19
  • 1.2.3 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19-21
  • 1.2.4 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21-26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6-3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26-31
  • 1.3.2 国外研究现状31-34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34-36
  • 1.4.1 研究方法34-35
  • 1.4.2 研究创新点35-36
  • 第二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思想渊源与时代发展36-68
  • 2.1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探索36-47
  • 2.1.1 儒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36-40
  • 2.1.2 道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40-43
  • 2.1.3 法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43-45
  • 2.1.4 中国古代思想家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评析45-47
  • 2.2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开创47-55
  • 2.2.1 通过批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47-49
  • 2.2.2 领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方法是实践49-51
  • 2.2.3 坚持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51-53
  • 2.2.4 开展多形式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53-55
  • 2.3 发达国家对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动55-59
  • 2.3.1 注重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灌输教育55-56
  • 2.3.2 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感受社会核心价值观精神56-57
  • 2.3.3 借助大众传媒和环境熏陶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渗透57-58
  • 2.3.4 利用心理咨询奠定社会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58-59
  • 2.4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59-68
  • 2.4.1 加强国家政策的宣传工作59-62
  • 2.4.2 提倡党员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62-63
  • 2.4.3 注重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与斗争63-64
  • 2.4.4 关注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创新64-68
  • 第三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实施的背景与现状分析68-92
  • 3.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实施的背景68-78
  • 3.1.1 全球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方法的冲击68-71
  • 3.1.2 价值观多元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方法的要求71-76
  • 3.1.3 信息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方法的影响76-78
  • 3.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实施的现状78-89
  • 3.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取得的成效79-84
  • 3.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84-87
  • 3.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87-89
  • 3.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体系构建89-92
  • 第四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原则、特点和功能92-107
  • 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应用原则92-98
  • 4.1.1 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结合92-93
  • 4.1.2 先进性与层次性相结合93-94
  • 4.1.3 理论灌输与全面渗透相结合94-96
  • 4.1.4 正面教育为主与批评引导相结合96-97
  • 4.1.5 坚持与时俱进与创新教育方法相结合97-98
  • 4.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特征98-102
  • 4.2.1 关注教育对象的主体性98-99
  • 4.2.2 凸显教育过程的实践性99-100
  • 4.2.3 重视教育方法的传承性100-101
  • 4.2.4 注重教育理念的开放性101-102
  • 4.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功能102-107
  • 4.3.1 落实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102-103
  • 4.3.2 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价值目标103-106
  • 4.3.3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106-107
  • 第五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力育人法107-143
  • 5.1 合力育人方法的内涵阐释与实施依据107-109
  • 5.2 合力育人方法实施的基本要求109-114
  • 5.2.1 以人为本、全面育人110-111
  • 5.2.2 把握重点、全程育人111-112
  • 5.2.3 协调合作、全员育人112-114
  • 5.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常用方法114-129
  • 5.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教学法114-118
  • 5.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管理育人法118-124
  • 5.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服务育人法124-125
  • 5.3.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实践活动法125-127
  • 5.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推动法127-129
  • 5.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家庭、高校协同性方法129-143
  • 5.4.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环境优化法129-137
  • 5.4.1.1 优化社会教育环境129-132
  • 5.4.1.2 优化高校教育环境132-134
  • 5.4.1.3 优化家庭教育环境134-137
  • 5.4.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舆论引导法137-139
  • 5.4.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行代偿法139-141
  • 5.4.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推进法141
  • 5.4.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德法兼治法141-143
  • 第六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法143-151
  • 6.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法的内涵阐释与实施依据143-146
  • 6.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法的内涵阐释143-144
  • 6.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法的实施依据144-146
  • 6.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教育具体方法146-151
  • 6.2.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环境优化法146-147
  • 6.2.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互动法147-148
  • 6.2.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自律法148-150
  • 6.2.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实践法150-151
  • 第七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法151-165
  • 7.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方法的内涵阐释与实施依据151-154
  • 7.1.1 自我教育方法的内涵阐释151-152
  • 7.1.2 自我教育方法的实施依据152-154
  • 7.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法实施的基本要求154-160
  • 7.2.1 主动提升自我剖析能力154-155
  • 7.2.2 积极树立自我教育目标155-157
  • 7.2.3 认真实施自我管理计划157-160
  • 7.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常用的具体方法160-165
  • 7.3.1 自学自得法160-161
  • 7.3.2 自我净化法161-162
  • 7.3.3 互动自教法162-163
  • 7.3.4 自我修养法163-165
  • 结束语165-166
  • 致谢166-167
  • 参考文献167-17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76-17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8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