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22:05

  本文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教学动力是促使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学动力类型与师生互动行为密切相关。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是指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诸教导要素与“学生学”诸学习要素通过主体适应行为形成的动力联合体,地理课堂教学动力乃是教师教的动力与学生学的动力交互作用所汇聚而成的合力。全文分五个部分六个章节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为绪论。阐明本文的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界定相关概念,在整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从本体论角度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理论架构。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是一个“二维三阶”结构,由“教师教”与“学生学”构成的“二维”张力场是动力系统的动力源,主体适应是动力系统的动力机制,“二维”张力场的教学张力与主体适应动力机制的有机结合,形成推动教学过程的动力运行系统,即“意向适应”、“工作执行”、“意向生成”“三阶”结构。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运行类型有教师命令式关系下的强迫牵引型、师生互不干涉式关系下的分裂内耗型和师生协商式关系下的互动生成型三种基本模式。动力策略是一个由内核问题聚焦策略、里圈认知性动力策略和外圈情意性动力策略构成的“一核两圈”结构,动力策略有基本策略、附加策略和片断增量策略三种类型,每个动力策略又各有“初—中—高”三级效能标准。 第三部分(即第三、四章)从实践论角度探讨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历史演进与现实状况。第三章揭示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基本特征有:动力源的整体结构意识日益增强,主体适应意识与能力日益提高,运行模式日益向互动生成型发展。存在问题有:动力源的“学生学”一翼有待加强,实然运行模式与应然动力机制存在落差,新课程动力系统运行模式亟待重建。第四章分析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早期求生阶段”的地理教师,其课堂教学动力源表现为“单点离散”结构,动力机制是一种“放任—随意”机制,动力系统运行模式为分裂内耗型。“关注教学情境阶段”的地理教师,其课堂教学动力源表现为“教师教”单翼结构,动力机制是一种“控制—服从”机制,动力系统运行模式为强迫牵引型。“关注学生阶段”的地理教师,其课堂教学动力源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学”双翼结构,动力机制是一种“参与—合作”机制,动力系统运行模式为互动生成型。导致地理课堂教学动力不足的关键制约因素是地理教师的动力策略意识薄弱与实施能力的不足。“早期求生阶段”的地理教师,其动力策略不仅类型少,而且策略效能等级水平低;“关注教学情境阶段”的地理教师,虽然能够采用多种动力策略,但各策略的效能等级水平均比较低;“关注学生阶段”的地理教师,动力策略已处于高水平运用状态。动力策略实施的主要问题有:整体设计能力薄弱,未做到教适应于学,策略实施技能匮乏。 第四部分(即第五章)从方法论角度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阐明了动力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基本原则,并结合中学地理三大模块各1节课例,确立了动力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范式。优化设计的基本思想为:在对话教学中发掘主体间性动力,在“预设—生成”教学中激发主体性动力,在问题解决教学中激活认知内驱力。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有整体原则、个性原则和内化原则。优化设计的一般范式是:首先进行“二维”张力场的张力状况分析,然后进行”三阶”结构的动力策略设计,最后进行动力系统与教学行为的整合设计。 第五部分(即第六章)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反思。首先对各章主要观点作了撷纳,然后对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做了反思。本文试图创新之处有:研究视角上,从教学动力的视角探寻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研究方法上,突出理论演绎与实践研究的结合:研究结论上,确立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基本结构与运行模式,构建了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动力策略和优化设计方案。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研究资料的丰富信息和多重价值挖掘不够,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合研究有待提高,动力系统的优化设计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关键词】:地理课堂 教学动力 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3.5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53
  •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16-24
  • 一、选题缘由16-20
  • 二、研究意义20-24
  • 第二节 概念解析24-35
  • 一、地理课堂教学24-28
  • 二、教学动力28-33
  • 三、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33-35
  • 第三节 文献综述35-48
  • 一、教学动力研究35-42
  • 二、地理教学动力研究42-45
  • 三、研究评述45-48
  • 第四节 研究架构48-53
  • 一、主要问题48
  • 二、基本思路48-50
  • 三、研究方法50-51
  • 四、论文框架51-53
  • 第二章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理论架构53-130
  •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动力源54-72
  • 一、地理课堂:一个充满张力的生活空间54-61
  • 二、“二维”张力场:动力系统的动力源61-72
  •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动力机制72-102
  • 一、地理课堂教学:一个复杂适应系统72-74
  • 二、主体适应:动力系统的动力机制74-102
  • 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运行原理102-115
  • 一、“三阶”结构:动力系统的运行过程102-109
  • 二、三种模式:动力系统的运行类型109-115
  • 第四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的动力策略115-129
  • 一、“一核两圈”:动力系统的动力策略115-119
  • 二、三级体系:动力策略的效能标准119-129
  • 本章小结129-130
  • 第三章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历史演进130-159
  •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历史演进”分析框架构建130-132
  • 一、研究目的130
  • 二、研究内容130
  • 三、研究思路130-132
  •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演进审视132-153
  • 一、动力系统演进概况132-137
  • 二、动力源结构演进137-144
  • 三、动力机制与动力系统运行模式演进144-153
  • 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演进思考153-158
  • 一、动力系统演进基本特征153-156
  • 二、动力系统演进主要问题156-158
  • 本章小结158-159
  • 第四章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现状审视159-205
  •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现状初探159-171
  • 一、“动力系统现状分析”框架构建159-161
  • 二、教学流程与师生互动行为分析161-166
  • 三、动力系统现状差异166-171
  •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差异探因171-180
  • 一、“动力系统差异调查”分析框架构建171-172
  • 二、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72-179
  • 三、调查结论179-180
  • 第三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策略实施思考180-204
  • 一、三位教师动力策略实施差异180-201
  • 二、地理教师动力策略实施现状201-204
  • 本章小结204-205
  • 第五章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优化设计205-239
  • 第一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优化设计思想与原则205-215
  • 一、设计思想205-210
  • 二、设计原则210-215
  • 第二节 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优化设计的一般范式215-238
  • 一、自然地理教学动力系统设计范式: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为例215-224
  • 二、人文地理教学动力系统设计范式: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为例224-231
  • 三、区域地理教学动力系统设计范式: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231-238
  • 本章小结238-239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239-245
  • 第一节 主要结论239-242
  • 一、论文的主要理论观点239-240
  • 二、论文的主要实践观点240-242
  • 第二节 讨论242-245
  • 一、创新之处242-243
  • 二、问题与不足243-245
  • 主要参考文献245-255
  • 附录255-279
  • 附录1 高中地理“锋面与天气”教学案例255-261
  • 附录2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动力调查问卷261-264
  • 附录3 “锋面与天气”同课异构教学实录264-278
  • 附录4 “锋面与天气”同课异构师生互动行为统计278-2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79-280
  • 后记280-28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光生,李俊峰,顾宇洋,张凌亮;地理专业学生对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反应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3 林崇德;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01期

4 郝文武;师生主体间性建构的哲学基础和实践策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李芒;从系统论到关系论——论信息社会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6 陈列尊;李芒;游开明;;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思维的教学系统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9期

7 李芒;;e-Learning到底是什么?[J];电化教育研究;2008年11期

8 户清丽;;高中人文地理决策教学实践探索——以“煤城平顶山出路何在”决策教学为例[J];地理教学;2011年11期

9 冯以md;地理教育国际宪章[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10 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项贤明;[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暴占光;初中生外在学习动机内化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晓平;数学课堂学习动力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高细媛;审美视野下的教学理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动力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3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503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